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发酵法评价棉秆与甜菜渣混合发酵产物的产气特性和营养品质并筛选出最佳发酵组合。甜菜渣的添加比例分别为10%、30%和50%,尿素添加比例分别为0.1%、0.2%和0.3%,菌液添加比例分别为0.05%、0.1%和0.2%,食盐添加量为0.2%的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各组发酵产物的营养品质,筛选出最佳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48 h累积产气量I组与K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A、D、F组差异显著(P<0.05);G组显著高于K组56.03%(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I组可消化有机物(DOM)和代谢能(ME)最高,分别为722.40 g·kg-1和9.75 MJ·kg-1;各组慢速降解参数(b),I组与K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A、D、F组差异显著(P<0.05);G、H组与K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快速降解参数(a)、产气速率(c)差异不显著;H组氨态氮浓度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K组与D和F组差异不显著(P>0.05);H、I组可溶性糖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H组显著高于B组44.06%、K组31.23%,K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H值、乳酸和微生物蛋白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最高,为100.31 mmol·L-1,显著高于除G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乙酸和丁酸浓度也最高,显著高于除G和I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丙酸浓度则为G组最高,显著高于除H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同时,其乙酸/丙酸(A/P)最低,显著低于A、B、C和K组(P<0.05)。通过对棉秆与甜菜渣混合发酵产物隶属函数分析及综合价值排序得出各组隶属函数平均值分别为I组(0.719)>H组(0.692)>F组(0.595)>G组(0.591)>C组(0.407)>E组(0.400)>B组(0.395)>K组(0.374)>D组(0.307)>A组(0.243)。综上,以干物质基础棉秆与甜菜渣比例50∶50,添加尿素0.1%,复合菌液0.2%,食盐0.2%的I组,其混合发酵产物的体外产气量最高,可消化有机物和代谢能最大,乙酸和丁酸浓度较高,发酵组合综合价值排序最高,为最佳发酵组合,可作为饲喂反刍动物的粗饲料。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苏南丘陵区毛竹林涵养水源机制,降低由于毛竹集约经营而导致水土流失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铜山林场的毛竹林,采用ECH2O土壤含水率检测系统于2012年6月5号至2013年8月28号以每0.5h监测1次的频率在坡面土壤深度为10,15,40,60cm的4个深度层次进行土壤水分定位监测,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苏南丘陵区毛竹林地各土壤层次水分变异过程,得到各土壤层次体积含水率变化过程对降雨强度的响应曲线,并提出侧向流以及分析其对不同雨强的响应特征。[结果]10,15cm层次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40,60cm层次土壤含水率的峰值相对延迟0.5~1.5h;小雨条件下,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幅度自表层到40cm土层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中雨和大雨条件下,15—60cm层次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幅度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大雨条件下此趋势更加明显;小雨、中雨和大雨条件下最大侧向流分别为10.17,60.26和95.92mm。[结论]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与降雨量的同步性呈现下降趋势;不同雨强条件下各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异;降雨入渗表现为非饱和入渗,每场降雨垂直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侧向流存在,主要集中在40—60cm层次,其主要受土壤结构和降雨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将Gen Bank中发表的C.parvum、C.hominis和C.muris的菱形体蛋白(Rhomboid,ROM)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合成该基因保守片段的1对特异性引物,以贝氏隐孢子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CbROM基因保守片段,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基因片段3'端和5'端核苷酸序列,并对所得序列进行测序、拼接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bROM基因ORF长度为1 422 bp,编码473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52 700,等电点为8.65,是疏水性蛋白质,含有7个串连的跨膜螺旋区,无信号肽;该基因含有典型的菱形体蛋白相关保守结构域,属于菱形体蛋白酶家族;功能位点分析结果显示,CbROM蛋白序列包含6个N-糖基化位点,2个c AMP、c 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8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7个酪蛋白激酶II磷酸化位点和10个N-豆蔻酰化位点;二级结构中包含α-螺旋38.27%,β-折叠16.7%和无规则卷曲45.03%。本试验获得的贝氏隐孢子虫的Rhomboid基因序列,为该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南京城市杂交马褂木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城市杂交马褂木林的小气候特征,探讨杂交马褂木林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机制,在南京林业大学选择杂交马褂木林地作为研究对象,以空旷水泥地作为对照,使用Decagon微气象监测系统对其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进行了长期监测,从日、月、年等不同尺度对城市马褂木林的温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春、夏、秋季白天马褂木林气温(Ta)低于水泥地,四季夜间林地Ta均略高于水泥地,夏秋两季白天林地相对湿度(RH)高于水泥地,夜间林地RH低于水泥地且相对湿度差较小;水泥地Ta与RH日较差和日均值变异系数均高于林地,4—11月份林地Ta月较差和月变异系数均小于水泥地,6—11月林地RH月变异系数低于水泥地,水泥地RH及Ta的年较差和年变异系数均略高于林地;林地可以将日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刻分别推迟2.5h和0.5h;马褂木林气温与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呈现高温低湿、低温高湿的规律。说明,城市马褂木林夏秋两季的白天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作用,在秋冬的夜间具有显著的保温作用,夏季能延缓高温、冬季能够推迟低温,使得温湿度变化更为缓和。并且,温湿度之间能够相互影响,林地的环境因子也能显著影响水泥地的温湿度。  相似文献   
16.
薛雪 《四川农场》2005,(2):32-35
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狭义的统计数量是1000万家,占总企业数量的99.7%,全国99%的商业网点为中小企业,出口额的60%是中小企业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从温度、降雨、日照3方面分析了1981-2006年固原地区榆树物候期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近26年固原地区温度变化最大,上升速率为0.94℃/a,上升幅度较大;降雨和日照波动频繁,尤其是降雨的波幅较大,最小降雨量和最大降雨量相差很大,但两者总体趋势都比较稳定;榆树的芽开放期和始花期变化不大,展叶期明显提前,落叶期延后,生长季延长,速率平均为3.3 d/10 a;温度对榆树物候的影响最显著,日照次之,降雨影响最小,始花期与温度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新疆地区进行土壤盐分特征分析,开展该区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为干旱地区盐渍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克拉玛依碳汇林中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垂直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盐分、可溶性离子进行测定,运用统计特征值、趋势面等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该区域土壤盐分分布特征。[结果]碳汇林研究区土壤中盐类主要为硫酸盐-氯化物型及氯化物型,其中阳离子主要是Na+、K+和Ca2+,阴离子主要有CO32-,Cl-和SO42-;CO32-变异系数高达292.91,Cl-的变异系数为265.56。土壤可溶性总盐在0~100 cm土层中变化趋势不显著,土层中的含量较稳定。[结论]该研究为加快对土壤盐渍化的动态监测,寻找盐渍化有效地控制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五谷虫油脂抗菌活性.[方法]用8种不同类型配比的饲料养殖得到不同五谷虫并烘干得到其干体,然后用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得到不同种类五谷虫油脂,并用纸片扩散法对这8种油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用餐厨熟食饲养蝇蛆不仅成本低,且最终得到的油脂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对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而其余的油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明显抑菌效果.[结论]用餐厨熟食饲养的五谷虫提取得到的油脂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效果,从而为五谷虫的研究利用展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葡萄酒中植物乳杆菌苹果酸-乳酸发酵潜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赤霞珠葡萄酒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的过程,评价植物乳杆菌的苹果酸-乳酸发酵潜能,旨在开发潜在的葡萄酒植物乳杆菌商业苹果酸-乳酸发酵启动剂。【方法】以从新疆本土葡萄酒中筛选得到的糖苷酶活性较高的4株植物乳杆菌CS-1、XJ-14、XJ-25和XJA-2为研究对象,对未经过MLF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分别进行MLF,试验设置对照组(未进行MLF)。比较4株植物乳杆菌在葡萄酒MLF过程中菌株的生长情况、苹果酸含量的变化及MLF前后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差异,全面评价植物乳杆菌的苹果酸-乳酸发酵潜能。【结果】4株植物乳杆菌在葡萄酒MLF过程进行前6 d,菌密度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而接种6 d后,菌密度的下降趋势开始放缓;所有菌株均表现出良好的降酸能力,XJA-2的降酸能力略高于其余菌株,15 d内能够将葡萄酒中苹果酸浓度由2.3 g·L-1降至1.0 g·L-1左右,但所有菌株均未能完成MLF;菌株XJ-25处理组能够显著降低原酒中的生青味等不愉悦的香气并带来更加浓郁的花香及果香,XJ-14处理组同样能够降低葡萄酒的生青味,但花香果香相对XJ-25较弱,而菌株CS-1处理组和菌株XJA-2处理组均略微降低了原酒中的生青味,但由于化学味和植物味水平的提升,掩盖了原酒本身的花香和果香。【结论】利用植物乳杆菌XJ-25启动MLF有利于乙醇酯类香气物质的释放,增强了葡萄酒的果香及花香特征,相对于其余3株植物乳杆菌菌株更有利于提高葡萄酒香气质量。因此,植物乳杆菌XJ-25具有开发为商业发酵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