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5篇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系统研究了农业高光谱数据中少数类的分类质量问题。为了提升少数类的分类质量,提出采用过采样SMOTE技术增加少数类新样本,同时研究了SMOTE技术中新样本生成策略和少数类采样倍率对高光谱数据中少数类分类结果的影响,以及不平衡数据集上分类器与模型的匹配度。在新的采样数据集上采用多类分类SVC技术对少数类分类,提升了非均衡高光谱数据集中少数类的分类质量。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对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系统参数进行了试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显著地提高非均衡高光谱数据中少数类分类效果,平均分类精度不小于0. 82,平均召回率提升幅度为11. 11%~26. 15%,F1提升幅度为5. 81%~40. 85%。  相似文献   
12.
基于GAN网络的菌菇表型数据生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成式对抗网络是基于对抗过程生成数据模型的新框架,它能够生成高质量的图像数据,为解决小样本数据、非均衡数据分析等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菌菇作为重要的真菌之一,其种类繁多,数据长尾分布、非均衡性等为其表型智能化识别与分类带来了困难。针对蘑菇表型数据,设计了一个高效的蘑菇表型生成式对抗网络MPGAN。研究了菌菇表型数据生成技术,设计了用于菌菇表型数据生成的生成式对抗网络结构,系统分为模型训练和表型图像生成两个模块。为了提升生成质量,使用Wasserstein距离和带有梯度惩罚的损失函数。利用开源数据和私有数据集测试学习率、处理所需的批次数EPOCH与Wasserstein距离。系统生成的菌菇表型数据为后期菌菇数据分类与识别提供了大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优化BP神经网络提高高光谱检测调理鸡肉菌落总数精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调理鸡肉菌落总数在贮藏期间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提出了一种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调理鸡肉菌落总数预测方法。以贮藏在4℃条件下的调理鸡肉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表面400~1 000 nm高光谱信息共计419个波段作为全波段,并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算法筛选出34个特征波段,分别以全波段和特征波段对应的光谱值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采用鸟群算法(bird swarm algorithm,BSA)和免疫算法(immune algorithm,IA)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重和阈值,建立调理鸡肉菌落总数的BP、BSA-BP、IA-BP、BSA-IA-BP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CARS筛选特征波长的BSA-IA-BP模型预测效果最佳,预测集相关系数RP、均方根误差、剩余预测偏差分别为0.93、0.31lg(CFU/g)、2.68,且模型稳定性最好。该研究为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调理鸡肉菌落总数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算法支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缺乏有效监测水稻叶片感染白叶枯病害光谱指数的问题,以分蘖期的水稻叶片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接种白叶枯病菌的水稻叶片和对照处理的水稻叶片各200片,利用高光谱成像装置获取373~1033nm波段的水稻叶片光谱数据,选取450~900nm波段的水稻叶片高光谱数据作为样本。从每个样本中选取一个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并计算平均光谱,经过Savtzky-Golay平滑处理得到平均光谱曲线;为了定量描述水稻叶片是否感染病害,提出将光谱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 FD)作为定量描述水稻白叶枯病害的监测光谱指数,实现对白叶枯病害的监测。通过分析光谱指数(Spectral index, SI)和FD,建立SI和FD之间的多元线性关系,同时比较了FD与其他常用监测指数对白叶枯病害监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水稻白叶枯病害在绿峰(510~560nm)和红谷(650~690nm)波谱内的响应较为敏感;针对健康和感病叶片,FD与SI之间存在较好的多元线性关系,说明FD与光谱曲线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定量描述叶片健康状况的光谱指数;与常用监测指数相比,本文病害监测指数与水稻染病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达到了0.9840,指数分布稳定性更高。本研究结果说明基于光谱反射曲线的圆规分形维数对判断水稻叶片是否感染白叶枯病害是可行的,为水稻白叶枯病害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病虫害识别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前提是准确识别病虫害目标。传统的病虫害识别方法包括人工识别和仪器识别,传统识别方法在识别效率、识别准确性、应用场景等方面已无法满足科学研究和生产的需要。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自动、高效、准确地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学习到待识别目标的特征,从而替代传统依赖手工提取图像底层特征的识别方法,因此,将结合图像处理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是未来精准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农作物病虫害数据为基础展开,通过阐述病虫害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增强、深度学习网络优化、识别结果可视化、识别结果可解释性、预测预报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与总结了各关键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指出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即在数据获取方面,构建多源农业数据集和积极打造数据共享资源平台,在数据处理方面,结合迁移学习算法、使用新型数据增强方法,在数据应用方面,积极开展可视化、可解释性和预测预报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R-BP神经网络的温室小气候多步滚动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高效生产依赖于适宜的温室小气候环境,建立高精度的温室小气候多步预测模型对实现温室环境优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滚动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Rolling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R-BP)的温室小气候多步滚动预测模型。模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1)建立初始的BP神经网络。采用自动编码器无监督学习方法获取初始网络参数,并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网络参数。(2)建立滚动的BP神经网络群。将前一个网络输出作为后一个网络的部分输入进行滚动训练和预测,实现温室小气候多步滚动预测。为验证R-BP模型的有效性,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市的自控温室和中国苏州市的非自控温室分别进行试验。验证试验表明,与传统BP神经网络相比,在阿布扎比温室试验中,采用R-BP模型预测未来6h室内温度,其平均误差降低69.9%,预测相对湿度,其平均误差降低47%;在苏州温室试验中,采用R-BP模型预测未来6h室内温度,其平均误差降低43.3%,预测相对湿度,其平均误差降低55.6%。说明R-BP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未来6h内温室小气候环境变化,可为制定温室小气候优化调控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水稻表型组学实体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整合水稻表型组学相关知识,系统地建立水稻表型组学知识图谱,通过分布式爬虫框架从国家水稻数据中心网站获取水稻表型组学数据集,并以互动百科为辅助数据源获取水稻表型组学数据。对水稻表型组学数据采用TF-IDF技术结合潜在语义模型进行预处理,并对水稻表型组学实体进行人工分类和标注。为实现水稻表型组学实体分类,研究了基于堆叠式两阶段集成学习的分类器组合模型,结合K-近邻算法、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机器学习方法,提升水稻表型组学实体数据分类的性能。研究表明,基于堆叠式两阶段集成学习的分类器组合模型对不同类别的水稻表型组学数据都具有较好的多分类能力,对于不平衡的水稻表型组学数据集,本文方法的分类器组合模型对水稻表型组学数据分类效果最佳,Gene类别的F1为90.47%,总体准确率达80.55%,比支持向量机、K-近邻、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决策树4种基分类器的分类准确率平均高6.7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量高维菊花图像相似性计算带来的挑战,研究了基于多探测局部位置敏感哈希技术的菊花表型相似性计算方法。针对菊花图像,采用SIFT技术提取菊花图像特征,并采用BoVW模型进行建模。由于图像特征的高维性质,海量的菊花表型相似性计算效率不高,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提出采用近似相似性技术中的多探测局部位置敏感哈希技术,用此方法构建菊花图像数据的哈希数据结构,在菊花相似性查询方面提高了计算效率,并确保了计算结果的质量。在菊花数据集上进行了计算效率和查询质量两方面的测试,并与典型的方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线性式扫描,平均查询成功概率达到0. 90以上,平均加速比为3. 3~19. 8。本文方法能够在查询质量和计算效率两方面通过参数设置提供灵活的优化选择,并对参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范围,可为海量菊花花型相似性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表示学习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表型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示学习是一种将研究对象的内在信息表示为稠密低维实值向量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找到对原始数据更好的表达。表示学习凭借其自动提取特征的能力,在处理大量人为先验理解有限的数据时表现出高效性。有监督以及无监督的表示学习模型在文本、图像、三维点云等植物表型数据的分析研究中获得了运用。随着近年来数据量的迅速增长以及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植物表型研究数据具有高通量、高精度等特征,表示学习模型在海量高维植物表型数据的分析任务中获得了关注。本文简述了表示学习的相关概念和表示学习技术研究进展,对有监督和无监督的表示学习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植物表型数据概念及其处理方法,重点从植物种类识别、病虫害检测分析、产量预测、基因研究和形态结构表型数据计算等方面,探讨了表示学习在植物表型中的研究应用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表示学习在植物表型应用中的发展方向:开发能够适用于分析不同种植物表型数据的表示学习模型,实现高整合度、高通用性的目标;提高表示学习模型的实时性及准确度,以增强其实用性;多模态表型数据的表示学习可为学科的交叉数据分析研究提供统一的数据视图。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半监督主动学习的菊花表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人工和专家分类模式的局限性,基于表型的菊花分类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文采用基于半监督主动学习技术,在已分类菊花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未标号菊花样本数据提供的信息,建立了菊花表型分类模型,提升了分类质量和效率。该模型可以不依赖外界交互,利用未标号样本来自动提升菊花分类的质量。为了训练学习模型,本文收集了菊花的表型特征数据,标注了菊花表型类别,并研究了菊花分类属性特征的编码技术。在此数据集上,采用基于图标号传播的半监督学习技术对未标号的菊花数据进行建模,为了提升半监督分类的有效性,在标号传播的基础上使用主动学习技术,采用熵最大策略来选择难以识别的样本,以改进分类质量。在该数据集上进行了试验验证,并进行了试验对比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较好地利用未标号菊花样本提升分类的精度,随着标号百分比从6.25%升至23%,识别精度达到0.7以上,标号百分比在81.25%时,平均识别精度和召回率分别达到0.91和0.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