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优质小麦品种(系)对几种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然病(?)法对河南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系)的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叶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在供试的27个品种中,表现抗3种病害的有11个,占40.74%;抗2种病害的有11个,占40.74%;抗1种病害的有3个,占11.11%;对4种病害都表现感病的2个,占7.41%,抗白粉病和叶锈病品种较多,抗纹枯病和叶枯病品种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2.
立木腐朽病祁连山区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常发的一类病害,危害严重时影响青海云杉林健康。2015-2018年,结合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和监测预报调查,查到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引起青海云杉立木腐朽的病原有44种,其中,原生生物9种、真菌35种;在全区均有分布的有7种,分布范围较广的有26种,只在少数保护站发现的有11种。发生危害的主要为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多孔菌目的采绒革盖菌、粗糙拟迷孔菌、北迷孔菌、红肉拟层孔菌4种。分析了青海云杉林木腐朽病发生特征,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3.
依据科学决策的原理,总结鼠害防治的经验,制定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幼林地中华鼢鼠防治的系统决策程序,采用不同决策方法,筛选了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4.
应用森林健康理论,分析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着森林面积减少,森林生态系统活力下降,服务功能降低,维护系统的外部输入增加,系统经营管理选择单一,对邻近系统的破坏加大等健康受损症状.藉此,提出加快山区生态建设,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林政执法队伍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加快退化林地和草原植被恢复进程等保护和恢复祁连山森林健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25.
孙小霞  张荣  袁虹 《中国林业》2012,(14):33-33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祁连山北坡中东段,分布有以青海云杉为主要建群树种的乔木林19.8万多公顷,灌木林69.4万多公顷,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发挥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储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维护森林健康、实现森林最佳的服务功能,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管理目标。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分树种单一,森林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为干扰双重影响,森林有害生  相似文献   
26.
袁虹 《农机科技推广》2009,(5):32-32,34
农机三项工程是指农机技术更新、品种更新、知识更新。对项目支出加强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解决好项目资金花得怎样、项目完成得怎样、资金和项目管得怎样的问题,达到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下面介绍一下笔者单位在农机三项工程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上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7.
不同有机改良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病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栽和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8种不同有机改良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以几丁质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较好,在现蕾期和收获期防效分别达80.39%和72.28%;豆秸粉和绿肥次之,两个生育期防效分别为65.19%、60.02%和62.90%、55.67%。小区的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有机改良剂处理土壤后,根际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而且对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根际真菌和放线菌的比率都明显高于对照。有机改良剂的浸出液对病原菌的微菌核萌发及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8.
应用"3S"技术调查表明,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区土地总面积963.71万hm2,不同利用类型土地面积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牧草地(48.0%)>未利用地(26.2%)>林地(17.2%)>水域(4.1%)>耕地(4.0%)>建设用地(0.5%)。区内建立了祁连山、盐池湾和连城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面积为406.14万hm2,占水源涵养区总面积的42.1%。保护区周边区域557.57万hm2,占总面积的56.8%。根据土地利用现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人为干扰因素,划分3个不同区域分类实施生态修复与治理措施:(1)绝对封禁保护区,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一切形式的人为活动。(2)重点生态恢复区,加强林草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3)重点生态重建区,适度开展荒山造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加快退化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29.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灌木林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方法,研究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灌木林遭受的灾害主要为全球环境变化、人为破坏、病虫鼠危害及火灾危害4种。以气候为主的环境条件变化是祁连山区灌木林的种类组成和分布地域改变的主要原因。近、现代以来,人为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使灌木林面积在其自然分布区域内迅速减少,并导致病虫鼠害和火灾的严重发生危害,加剧了灌木林的衰退。提出预防和控制灌木林灾害的对策为:(1)全球合作,减缓全球环境变化;(2)加强管理,制止人为破坏;(3)积极防治,减轻病虫鼠害;(4)全面监控,预防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30.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黄淮麦区的重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方法。菌株08F04是作者从禾谷孢囊线虫孢囊上分离的1株寄生真菌。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2011和2012年对该菌株进行了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菌株08F04麦粒砂培养物6%(w/W)土壤处理的盆栽试验孢囊减退率分别达到65.03%和50.95%;田间试验中,菌剂08F0420g·m-2沟施处理土壤,2011年在许昌和荥阳的孢囊减退率分别为58.28%和32.13%,2012年分别达到58.49%和44.50%。结果表明,菌株08F04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大潜在开发价值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