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盆栽接种试验 ,对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新培育的 30个小麦品种 (系 )的抗全蚀病性能进行了鉴定和评价 ,结果发现 ,尽管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 ,但整体抗性较差 ,无免疫和高抗品种 ,达到中抗水平的有科优 1号、豫展 970 5、豫 5 8- 998、矮早 41 1 0、新麦 1 1、高优 5 0 5、豫麦 1 8号和豫麦 49号 8个品种 (系 ) ,占供试品种 (系 )的 2 6.7%。  相似文献   
72.
<正>0 引言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病毒病,受害小麦感病后植物矮化叶片黄化,一般减产10%~20%左右,严重的可达到50%以上,个别地块甚至可造成绝产。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作物黄矮病毒有十多种[1],我国引起小麦黄矮病的主要病原是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PAV和GAV株系[2],其在全国小麦种植区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73.
应用"3S"技术,于2017-2018年开展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地现状调查,对林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保护区林地面积813 851.95 hm~2,保护区林木绿化率29.3%;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4个地类占林地比例4.45%。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2 760.9万m~3。保护区乔木林以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为优势树种。分析了保护区林地管理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林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4.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当今,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开展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场所。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新时期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与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75.
2008-2012年,应用“3S”技术对祁连山北坡森林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北坡森林质量呈退化状态,主要表现为:(1)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更新不良;(2)森林调节降水能力减弱;(3)林地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加重;(4)森林景观向破碎化方向发展,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遭破坏;(4)林分卫生状况差,森林火险等级高;(5)森林长势衰弱,病虫危害增加.提出了提升森林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76.
2015-2019年,观测调查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杨背麦蛾[Anacampsis populella(Clerck,1759)]生物学特征、危害情况。总结了防治经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7.
系统调查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病害种类,采到罹病林木11科22种(属),鉴定出林木病原107种,引起病害134种。病原分类分别为真菌83种、螨类6种、寄生植物3种、细菌1种,生理性病原14类。病害种类按寄生部位分,叶部病害74种,干部病害38种,枝梢病害17种,种实、根部病害较少。按树种分,青海云杉病害23种,青杄病害13种,人工栽培杨树病害18种,山杨病害18种,桦树病害10种,山柳病害8种,华北落叶松病害6种,祁连圆柏病害5种,油松病害5种,梅属植物病害5种,苹果属植物病害3种,小檗属植物病害4种,杜鹃类病害3种,忍冬病害2种,其他林木病害8种。  相似文献   
78.
正马铃薯覆膜栽培增产效果显著,但残膜的日积月累,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导致马铃薯减产。目前残膜回收主要依靠人工捡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劳动效率非常低下,如果能研发出一种集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功能于一体的复式作业装备,在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同时完成残膜回收,可谓是一种完美的解决办法。但目前仍存在需要突破的诸多问题。一、复式作业装备研发的必要性自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以来,马铃薯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后的又一主粮,马铃薯在  相似文献   
79.
不同小麦品种(系)黑胚病发生及其对子粒危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目前推广及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黑胚病的田间发生及其对子粒危害的影响,并在室内对田间收获的各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千粒重、发芽率及幼芽鲜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存在显著差异,陕229和豫优1号发病最轻,黑胚率为2.0%和2.1%;漯麦4号发病最重.小偃803等43个品种黑胚子粒的千粒重是增加的,病、健子粒千粒重差值为0.71~6.96 g;仅有豫麦49号等5个品种黑胚子粒千粒重是降低的,病、健子粒千粒重差值为-0.08~-5.2 g.豫麦68号等35个品种的健康子粒发芽率高于病子粒,病、健子粒发芽率差值为-3.33~-20.0;新麦18等4个品种的黑胚子粒发芽率高于健康子粒,病、健子粒发芽率差值为3.33~10.0;山东95519等9个品种黑胚子粒和健康子粒的发芽率是一致的.豫麦70号等13个品种黑胚子粒萌发后的幼芽重是增加的,病、健子粒幼芽鲜重差值为0.000 6~0.004 4 g;郑麦9023等35个品种的黑胚子粒萌发后幼芽鲜重比健康子粒萌发后的幼芽鲜重减轻,病、健子粒幼芽鲜重差值为-0.000 2~-0.016 4 g.不同小麦品种的黑胚率与病、健子粒千粒重、发芽率和幼芽鲜重的差值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正>木质部害虫是森林中广泛分布的一类昆虫。其长期生活于树木主干内,蛀食木质部,并形成虫道,破坏树木养分、水分的输导功能和分生组织,轻则促使树木长势衰弱,重则能使树木迅速死亡。因而,木质部害虫是极易毁灭森林的一类害虫。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嫩梢和食叶害虫的猖獗危害,致使祁连山林区林木木质部害虫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