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篇
  4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磁化水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磁化作用后水的物化特性的变化,分别从磁化水灌溉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土壤盐碱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介绍了磁化水在农业上的应用,并从分子团大小的角度分析了磁化水作用的机理,同时对各种磁化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介绍了磁化水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以及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与有机肥的关系,为提高农田土壤生物肥力、培肥土壤、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及有机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控制条件下研究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对小麦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1)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可明显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2)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土壤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结论】施用有机肥除了直接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和改善理化性质外,还对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杂交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杂交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及分配特点,为结合棉花生育特性制定高产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新陆早43号为试验材料,常规棉新陆早13号为对照,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大田试验,结合室内常规分析方法测定植株干物质和氮、磷、钾含量。【结果】标杂A1和新陆早43号在整个生育期内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品种新陆早13号高20.6%、15.5%,吸氮量高16.1%、10.5%,吸磷量高16.4%、11.4%,吸钾量高21.0%、18.5%;蕾、花、铃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高20.7%、15.4%,吸氮量高16.9%、10.7%,吸磷量高18.1%、11.5%,吸钾量高20.7%、18.3%。2个杂交棉品种干物质和养分在叶片中的分配全生育期一直高于对照,在茎中的分配前中期高于对照,在蕾、花、铃中的分配在后期高于对照。生育后期杂交棉茎、叶的养分吸收速率低于对照,蕾、花、铃则高于对照。【结论】2个杂交棉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量均大于常规棉且差异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标杂A1和新陆早43号在生育期内氮吸收量为302.7和288.1 kg•hm-2,磷吸收量(P2O5)为138.2和132.3 kg•hm-2,钾吸收量(K2O)为459.2和449.7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三种硝化抑制剂抑制土壤硝化作用比较及用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硝化抑制剂是调控土壤氮素转化与硝化作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3种硝化抑制剂在不同剂量下的硝化抑制效果进行研究,旨在筛选出效果最佳的剂型与剂量,为石灰性土壤硝化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培养试验在生长箱内进行,25℃黑暗条件培养;盆栽试验在温室内进行。供试硝化抑制剂为双氰胺(DCD)、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DCD和DMPP用量均设定为纯氮(N)量的0(CK)、1.0%、2.0%、3.0%、3.5%、4.0%、4.5%、5.0%、6.0%和7.0%;Nitrapyrin用量分别为纯氮量的0、0.1%、0.125%、0.2%、0.25%、0.3%、0.35%、0.4%、0.45%和0.5%,三种硝化抑制剂均设10个水平,每个水平3次重复。盆栽试验氮加入量为每公斤风干土0.50 g,三种硝化抑制剂用量分别为纯氮用量的5%、1%、0.648%。调查比较了三者的硝化抑制效果及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及其对小青菜鲜重的生物学效应;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分析了不同硝化抑制剂对土壤AOA、AOB群落结构的影响。 【结果】DCD、DMPP、Nitrapyrin均可显著抑制土壤硝化作用(P<0.05),各硝化抑制剂处理土壤的NH4+-N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6.2~256.1 mg/kg、291.8~376.7 mg/kg、3.68~372.9 mg/kg。DCD与DMPP处理的硝化抑制率分别为49.3%~79.4%和96.4%~99.4%,DCD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但DMPP在1%~7%浓度范围内的剂量效应不明显。Nitrapyrin在0.1%~0.2%浓度范围内有明显的剂量效应。0.25%~0.5% Nitrapyrin的硝化抑制率为98.9%~99.9%,其硝化抑制效果与DMPP处理相同。DCD、DMPP、Nitrapyrin处理的小青菜地上部分鲜重分别比氮肥处理(ASN)提高了12.7%、11.1%、17.6%。施用硝化抑制剂可改变土壤AOA和AOB群落结构,且对AOA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AOB,不同硝化抑制剂之间对AOA和AOB群落结构的影响无差异。 【结论】3种硝化抑制剂的硝化抑制效果表现为Nitrapyrin≥DMPP>DCD,均对AOA与AOB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影响。各硝化抑制剂处理均可提高小青菜地上部鲜重、叶片Vc含量及可显著提高小青菜叶片氨基酸含量(P<0.05)。综合比较,Nitrapyrin硝化抑制效果好于DMPP,DCD效果最差,推荐用量为基于纯氮0.25%的Nitrapyrin添加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新疆春季的“倒春寒”是严重阻碍棉花前期的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及品质的主要非生物限制因子之一,而氮素供应及氮素形态对棉花 (Gossypium hirsutum) 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研究低温胁迫下不同铵硝配比对棉花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质膜脂质过氧化伤害的影响,为通过调节氮素供应提高棉花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新陆早 13 号’为供试棉花品种,在人工气候室内采用营养液水培法调节铵硝营养配比,研究了常温和低温条件下,不同铵硝配比对低温胁迫下棉花幼苗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 (MDA)、游离脯氨酸 (Pro)、可溶性蛋白质 (SP) 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常温条件 (25℃) 下,铵硝混合营养较单纯铵态氮或硝态氮营养对棉苗各器官生物量均有显著的提高 (P < 0.05),地上部分和根系干物质重量在 NH4+/NO3– 比为 50/50 处理时最大,纯铵营养处理时最小;对棉苗生物量的影响效果表现出铵硝混合营养处理优于纯铵或纯硝营养处理。低温胁迫 (15℃) 后棉苗各器官生物量明显减小 (P < 0.05)。低温胁迫下棉花幼苗电解质渗出率、MDA、Pro 含量显著增加 (P < 0.01),SP 含量差异不大 (P >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显著降低 (P < 0.01),抑制了棉花幼苗的生长发育。相同温度条件下,棉花幼苗电解质渗出率和 MDA 含量均随营养液中铵营养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在营养液中 NH4+-N/ NO3–-N 比例为 50/50 处理时达到最小,纯硝营养处理次之,纯铵营养处理最大;而同温下 SP、Pro 含量先增加后减少,NH4+-N/NO3–-N 为 25/75 最大。增铵营养明显增强了 SOD、CAT 活性 (P < 0.01),POD 活性则随着 NH4+-N/NO3–-N 比例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结论】低温胁迫下,铵硝混合营养降低了棉花幼苗电解质渗出率和 MDA 含量,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脂质过氧化伤害,增强棉花幼苗对低温的抗性,尤其 NH4+-N/NO3–-N 比例为 50/50 的营养液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以有机替代为基础的施肥方式对滴灌玉米生长和磷素营养的影响,为有机无机肥配施在滴灌农田施用提供参考.[方法]设置CK(不施肥对照)、化肥、秸秆还田、精制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以及秸秆还田分别与精制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混施8个处理,通过连续2年定位试验,研究其对玉米干物质量、磷素营养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施用6 000 kg/hm2精制有机肥和6 000 kg/hm2玉米秸秆处理,分别较单施化肥的玉米植株干物质量、产量、含磷量和吸磷量分别增加了5 320 kg/hm2、1 810 kg/hm2、0.48 g/kg和34.6 kg/hm2.6 000 kg/hm2精制有机肥和6 000 kg/hm2玉米秸秆配施化学磷肥利用率最高为67.0;,比单施化肥提高了38.5;.[结论]不同有机替代方式均能促进玉米生长,增加植株含磷量和吸磷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覆砂对土壤入渗、蒸发和盐分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覆砂厚度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盐分迁移的影响,对新疆干旱区农田抑盐、保水及合理的覆砂制度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定水头法入渗和模拟稳定蒸发条件,研究覆砂厚度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过程以及盐分迁移的影响。以覆砂厚度为影响因子,在土壤表层设置4个厚度,分别是0(对照)、1.7、3.6、5.7 cm。研究结果表明:(1)覆砂抑制了土壤水分净入渗能力,这一抑制作用随着覆砂厚度增加而减弱;(2)覆砂可以显著抑制土壤蒸发,随着覆砂厚度的增加抑制力增大。在20天蒸发过程中,覆砂处理蒸发呈稳定态势,且累积蒸发量符合线性方程,而对照符合Rose经验公式;(3)覆砂可以改变土壤盐分在剖面中的运移,尤其减弱了盐分的表聚。总之,覆砂显著地抑制了土壤蒸发和盐分表聚,即在覆砂厚1.7 cm上就可达显著效果,但对土壤的净入渗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土体的双向切片法,研究了膜下滴灌、淹灌两种不同模式下不同土层之间以及膜灌带的不同区域之间盐分分布的差异,进而得出盐分在不同的灌溉方式下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盐分由于灌水方式不同各处理之间变化趋势不同,同时,由于北疆棉田采用宽窄行的种植模式,宽行和窄行以及膜灌带两侧钾素和盐分的在各土层之间含量也呈现出显著差异。滴灌处理盐分在土壤表层有轻微表积现象,随深度增加盐分含量下降;常规淹灌处理,土壤表层含盐量低于滴灌处理,而随深度增加在0-60 cm深度范围内盐分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灌木梭梭的灌丛下,灌丛间不同层次土壤养分、盐分的差异,旨在揭示干旱荒漠区灌丛的"肥岛"效应特征。结果表明:(1)灌丛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都明显高于灌丛间的,其中表层(0~10cm)土壤分别比灌丛间的高83.1%、113.5%、44.6%、111.8%,土壤电导率提高了167.7%,土壤养分在灌丛下聚集,并且表层含量最高,形成灌丛的"肥岛效应",从而使灌丛植被所覆盖土壤的肥力性状明显区别于未受灌丛影响的土壤。(2)沙漠腹地的土壤养分富集率大于沙漠边缘,其"肥岛"效应也明显大于沙漠边缘的,灌丛土壤全氮和速效磷的富集率较沙漠分别高了25.3%和15.1%。沙漠腹地灌丛下土壤养分的富集程度高可能是荒漠植被适应逆境的一种机制,有利于荒漠植被的生长繁殖和干旱区绿洲生态屏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物有机肥用量对棉花黄萎病防治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施用不同用量生物有机肥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植株干重、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植株干重和土壤微生物量也在的增加,而土壤微生物数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高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施用10~20 g/kg生物有机肥处理最大,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施用20~30 g/kg最高。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且防治效果在21.7%~75.0%之间。其中高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施用20 g/kg防病效果最高,为52.6%;中、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施用30 g/kg效果最高,分别为75.0%、55.0%。总之,科学合理的施肥,不仅能够更好地使土壤微生物区系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最大程度上降低棉花病情,为棉花生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