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对绥阳县无公害大白菜生产实践的总结,提出了绥阳县无公害大白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要点,旨在为绥阳县生产无公害大白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2.
秦萍  潘佑找  许阳  杨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43-3344
研究了云大-120和不同浓度的吡效隆在藤稔葡萄盛花后第10、30天2次浸果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处理中,处理Ⅱ效果最佳。各处理平均单粒重比对照增加4.8%~10.6%;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提高1.5%~2.5%;糖酸比对照增大4.0~11.7;且提早成熟2~5 d。  相似文献   
23.
通过秸秆还田与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小麦产量及灌浆速率影响试验得出:氮肥全部基施小麦产量最低;适当降低基施氮肥比例,增加追氮比例,对优化小麦群体结构,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中产田在每公顷施氮180kg条件下,基追比5:5的施肥方式能显著地提高小麦产量;随氮肥施用方式变化,灌浆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氮肥基追比5:5的施氮方式有利于提高籽粒灌浆速率。  相似文献   
24.
湖羊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绿色养殖方式。该养殖技术可以培育良好的湖羊特性,促进湖羊优良品种的发展。本文以湖羊生态养殖现状为基础,重新审视湖羊的生态养殖模式,并通过生态模式对湖羊经济方面的影响进行解释,使读者对湖羊生态养殖模式有更清晰的了解和对其经济、社会效益有一定认识。  相似文献   
25.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项目投入、过程管理、项目产出和项目效益4个方面构建高标准农田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权重,分别对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运用功效系数法和隶属因子赋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进而计算评价得分。对2015年南京市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证研究表明,所建立的绩效评价模型可以为提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及相关农业基础建设类项目运行中的风险、优化绩效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应进一步扩大绩效评价的应用范围,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26.
豫西南地区利用鲜食豌豆-花生轮作栽培,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也可提高土壤肥力,提升作物产量,同时还能抑制田间杂草,降低病虫的危害,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栽培模式。近几年,该种植模式在豫西南地区已累计示范推广1.47万hm2(22万亩)以上,对调整当地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多巴胺(DA)在多壁碳纳米管-十二烷基磺酸钠(MWNTs-SDS)化学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和在高浓度抗坏血酸(AA)体系中对多巴胺的选择性.将多壁碳纳米管-十二烷基磺酸钠(MWNTs-SDS)分散液滴加到处理过的电极表面制备生物传感器,以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多巴胺在MWNTs-SDS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选择性.MWNTs-SDS修饰电极对多巴胺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在pH为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氧化峰电流值与多巴胺的浓度在4.0×10-7~3.8×10-5 mol/L和9.8×10-5~7.3×10-4 mol/L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0×10-7 mol/L,MWNTs-SDS修饰电极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的性能,能在高浓度抗坏血酸体系中选择性测定多巴胺.  相似文献   
28.
宛麦20(区试、生试代号为宛黑064)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院2000年以漯珍1号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黑粒),为了增加黑色性状的遗传力,第2年又用漯珍1号作父本与F1代进行杂交,经系谱选择选择2006年育成的特殊粒色小麦新品种,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1...  相似文献   
29.
不同氮磷钾处理大豆苗期主根长和侧根数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主根长和侧根数是重要的根系性状。通过不同氮磷钾处理,发掘大豆苗期主根长和侧根数的基因资源、了解其遗传机制,定位其主效QTL,分析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对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用以栽培大豆晋豆23为母本、山西农家品种灰布支黑豆(ZDD02315)为父本所衍生的447个RIL作为供试群体,取亲本及447个家系各30粒种子,用灭菌纸包裹后,2015年和2016年分别放置于CK(模拟种植不施肥)、NPK(模拟大田正常配施氮磷钾肥)和1.5NPK(模拟高肥田块)3种生长环境下进行水培试验,每组试验设置3次重复,环境温度20—28℃,幼苗长到V2期,对幼苗期相关根部性状数据进行测量。分别采用Win QTLCart 2.5和QTLNETwork 2.1 2种遗传模型检测QTL,分析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基于复合区间作图(CIM)共检测到24个影响主根长和侧根数的QTL,分布于第2、3、5、6、7、8、9、10、11、12、13、14、16、17共14条染色体中,单个QTL的贡献率介于8.52%—43.62%,QTL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CIM)检测到影响主根长和侧根数的QTL各1个,2个QTL均表现出加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另有2对主根长和2对侧根数均检测出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QTL,主根长和侧根数各有1对表现出主效QTL与非主效QTL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各有1对表现出非主效QTL与非主效QTL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2对主根长互作QTL分别解释了1.53%和1.95%的表型变异率,2对侧根数互作QTL分别解释了2.47%和1.13%的表型变异率。2个QTL能在2种分析方法中同时检测到,9个QTL能在3种环境下同时检测到。第6染色体在2015年NPK、1.5NPK和2016年1.5NPK 3个环境下均检测到主根长QTL,第5染色体在2015年NPK和1.5NPK、2016年CK 3个环境下、第17染色体在2015年CK和NPK、2016年NPK 3个环境下均检测到侧根数QTL。【结论】苗期大豆主根长和侧根数对氮磷钾的吸收影响较少,生产中尽可能减少氮磷钾使用量。不同浓度氮磷钾处理苗期主根长和侧根数参数间既有共同的控制基因,也有各自独特的控制基因,多数QTL不能在多个环境下重复检测到,控制其表达的遗传机制较为复杂。加性效应、加性与环境互作和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在主根长和侧根数的形成和遗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根长和侧根数各有1个QTL能在2种分析方法中同时检测到,Satt442-Satt296和Satt521-GMABABR是共位标记区间。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荫蔽胁迫对不同绿豆品种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冀绿7号、冀绿10号、中绿5号、中绿11号、保绿942为供试材料,以绿豆常规种植为对照,通过玉米/绿豆间作创造荫蔽环境,研究荫蔽胁迫对5个绿豆品种物候期、农艺性状、荚部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荫蔽胁迫对绿豆的生育进程有一定的影响,出苗到开花期呈提前的趋势,而开花到成熟出现延后的现象;荫蔽胁迫使绿豆株高降低,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茎粗变细,底荚高度上升,单株荚数、荚长、单荚粒数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对荚宽和百粒重影响不显著;通过对高产品种生物性状变化的共性分析发现,主茎分枝数变动幅度与绿豆产量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茎分枝数反应敏感的品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比较耐荫蔽,适合间作。[结论]主茎分枝数的变动可作为判定绿豆对荫蔽胁迫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