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前,我国林业的发展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纯的资源索取转向可持续发展,开始了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林业发展与改革离不开林业技术的支持,而科技则成为林业发展的推动力.针对我国林业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加快林业技术发展的办法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作为城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化苗木栽植及其管护技术也被提高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何通过施肥,进一步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减少补植,增强苗木生命力,这将对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对所收集九连山毛红椿14优树开展苗期苗高定期观测,对不同优树苗高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苗高生长方程。结果表明:1)毛红椿苗高速生期为7、8、9月,在该时期加强水肥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工作,为苗木生长打下基础。2)毛红椿苗期生长过程中生长速率表现为"S"型,苗高生长方程为y=99.75/(1+e0.379-0.958t),用SPSS软件在方差齐性检验不齐的情况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组间显著性0.000<0.01,说明显著性差异明显。亦即组三的8号、12号、14号为经苗期子代测定的优树。3)根据刘军等开展的毛红椿地理种源试验,以苗高为标准对毛红椿优良种源进行初选,初选出浙江遂昌、湖南新宁、江西赣州、安徽黄山、福建南靖等5个优良种源。本次试验种源基本涵盖了九连山毛红椿天然分布地,所选育的优良单株8号、12号、14号代表了九连山毛红椿遗传资源状况,可以作为今后林业生产提供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4.
分析了银中杨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银中杨的4种育苗方法,包括硬枝扦插、留根育苗、埋根育苗、嫩枝扦插,以期为银中杨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以华山松(Pinus armandi)种子胚乳为实验材料,分别采取经典CTAB法、简易CTAB法和SDS法微量法提取华山松基因组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标准差和标准误、卡方检验和SPSS软件显著性分析,将它们在DNA产量、质量和方法稳定性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得出结论:通过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所有数据都是差异是由方法所引起的,不是偶然误差所引起的;相比于经典CTAB法,SDS微量法和简易CTAB法的(OD260-OD320)/(OD280-OD320)标准差和标准误相差不大,数据相对精确,结果相对精确;通过SPSS软件分析分析,简易CTAB法和其他2种方法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SDS微量法与经典CTAB法的P〉0.05,差异不显著,提取效果相差不大。综上所述:相比于简易CTAB法,SDS微量法与经典CTAB法的(OD260-OD320)/(OD280-OD320)都接近2.0,可能存在RNA污染污染,DNA的浓度也相对较低,SDS微量法与经典CTAB法不适合华山松胚乳DNA提取。简易CTAB法的(OD260-OD320)/(OD280-OD320)比率很接近1.80,不存在蛋白质和RNA污染,DNA纯度也最好,DNA浓度最高,比较适合华山松胚乳DNA提取。  相似文献   
26.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发生频繁,对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极大威胁.依据国家林业局《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支撑引领林业现代化数字建设,紧贴林业改革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等,推动"互联网+"数字林业建设.基于此,文章对林业信息化管理中的新技术运用和建设中的智慧森林防火系统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7.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落实国家“藏粮于技”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利用1998—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地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加权值每提升1%,本地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提升约0.579%;第二,从不同农机类型来看,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大中型农机实现,影响系数为0.252;第三,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机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于不同经纬度之间,在水稻跨区作业省份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为0.027。因此,提出通过进一步优化农机跨区作业机型、改进粮食品种、提升田间管理技术等方式扩大不同地区粮食作物的种植、生长和收获时间差,为农机跨区作业创造条件,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