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驼背鲈鳃丝的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hivelis鳃丝的组织结构、表面形态特征及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鳃丝和鳃小片的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的基本相似,鳃丝表面分布有众多规则或不规则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鳃丝排列紧密,末端膨大;鳃丝呼吸上皮细胞薄,其下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胞间具分泌细胞开口.鳃小片表面呈褶皱状、凹凸不平,排列在鳃丝两侧.鳃小片是由上下2层单层呼吸上皮细胞以及把它们撑开的支持细胞所构成,泌氯细胞大量分布在鳃丝、鳃小片上,并有开口通往外界.讨论了驼背鲈鳃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驼背鲈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区又君  谢菁 《南方水产》2007,3(5):49-53
研究利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方法制备了驼背鲈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背鲈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48=48t,NF=48。结果显示,驼背鲈在鱼类系统演化上应属于高位类群,但在鲈形目中,其在进化上仍属相对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的形成时间及各鳍的变化特点,为优化其种苗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的分布与鳍条的形成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和记录.[结果]鲻的体表色素发育需要依次经过6个阶段,初孵仔鱼就已经具有色素细胞,鱼体表面色素随着仔鱼发育进一步变化,至30日龄色素发育完全.在鲻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各鳍发育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臀鳍→第二背鳍→腹鳍→第一背鳍.鲻鳍的发育需要经过10个阶段,3日龄仔鱼便可观察到胸鳍芽,19日龄时尾鳍开始发育,21日龄时第二背鳍和臀鳍逐步发育,且臀鳍发育速度稍快于第二背鳍,腹鳍芽出现,26日龄时第一背鳍开始隆起,至38日龄鳍条发育完全.[结论]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体表色素分布和鳍条发育与其形态发育及行为相适应,可作为早期发育的指示性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为拓展城市污泥(简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应用范围,以5种云南省常用绿化苗木(黄连木、澳洲朱蕉、欧洲荚蒾、金叶苔草、大花野茉莉)为材料,用污泥、草碳、中药渣及烟渣等5种物料混合发酵后与圃地土壤以不同的配比混合作为苗木的栽培基质,通过测定苗木的生理指标和生物量,分析不同育苗基质对其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基于单一性状测量指标,不同的处理基质对苗木的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100%污泥混合基质P1组和80%污泥混合基质+20%圃地土壤P2组对苗木6项指标性状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以6个苗木生长指标隶属函数值计算结果,P1、P2基质均明显有利于苗木的生长,黄连木、澳洲朱蕉、欧洲荚蒾最适的培育基质是P1基质,金叶苔草、大花野茉莉最适的培育基质是P2基质。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作为绿化苗木栽培基质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所筛选出各树种适宜的污泥基质配方,可为今后园林绿化苗木培育提供参考,并为城市污泥的进一步资源化和商品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