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1现状河南省南阳黄牛以其身躯高大,耐粗料,肉皮品质俱优;饲养数量多,居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市委、政府十分重视黄牛养殖业的发展,“八五”期间把黄牛开发列为十大经济开发之首,当作振兴南阳经济、富县富民、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来抓。近年来,我市养牛业发展有以下...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四川蜜柚风味物质组成和含量特征,了解其营养品质状况,为四川蜜柚果实评价与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以四川地区主栽的琯溪蜜柚[Citrus maxima(Burm.)Merrill]及其4个芽变品种(红肉蜜柚、三红蜜柚、红绵蜜柚和黄金蜜柚)为试验材料,测定蜜柚果实基本生理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测定糖酸、酚类物质和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和含量,并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铁离子还原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清除能力(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3种方法测定抗氧化能力,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柠檬酸和蔗糖是琯溪蜜柚主要的有机酸和可溶性糖,没食子酸和柚皮苷是琯溪蜜柚主要的酚酸和类黄酮,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分别是红肉型蜜柚和黄肉型蜜柚的主要呈色色素。其中,三红蜜柚的色泽表现最好,其总黄酮含量为13.34 mg·g-1,约为琯溪蜜柚的1.6倍,柚皮苷的贡献最大,为807.47 μg·g-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抗氧化能力在5个品种中最强,DPPH和ABTS分别达133.04和5.92 μmol·g-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主成分分析排名第1。黄金蜜柚的总糖含量最高,为10.20%,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仅为7.5 g·L-1,与其他品种呈显著性差异;但黄金蜜柚汁胞粒化现象较为严重,且抗氧化能力最弱,主成分分析排名第2。综合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三红蜜柚和黄金蜜柚在四川产区综合品质较好,可为下一步品种选择与果实加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对16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5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7180~1.2826,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037~2.0727,变异系数为5.4%~43.4%,除生育期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所选苦荞资源遗传变异非常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生育期6个性状对产量影响最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559%,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产量、株型、主茎分枝数和粒型等性状是造成苦荞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62份苦荞种质资源聚为5类,其中类群Ⅰ的材料各农艺性状表现较为均衡,是选育苦荞优良品种(系)的理想材料。类群Ⅴ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倒伏性与较优的性状表现,是抗倒伏亲本的较优选择。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基于4个主成分贡献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10份综合性状较优的苦荞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散穗高粱和红壳苏丹草为亲本,以其杂种F2代的170个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和Join Map 3.0作图软件构建高丹草遗传连锁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对分蘖数、株高、氢氰酸含量等8个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从120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出50对多态性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作图群体各单株进行PCR扩增,共获得226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扩增标记为4.5个/引物。构建出一张由10个连锁群组成的高丹草SSR分子遗传图谱,含181个SSR标记,图谱总长803.13 cM。各连锁群长度在5.8~152.3 cM之间,标记间平均距离4.38 cM,图谱密度较高。在构建图谱的基础上,对高丹草8个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共获得17个QTLs,其中控制茎粗的QTL 4个,控制叶宽的QTL 3个,控制叶片数、叶长、分蘖数和穗长的QTL各2个;控制株高和氢氰酸含量的QTL各1个。这些QTL位点分布于高丹草SSR遗传连锁图谱的其中8个连锁群上,其遗传贡献率的范围为12.5%~25.6%。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高丹草重要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功能分析,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与马铃薯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挖掘候选基因,为高产马铃薯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以251份马铃薯核心种质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马铃薯主产区4个试验点共8个环境下对其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进行表型鉴定;提取251份马铃薯种质的DNA,并采用高通量IlluminaHiSeqTM对DNA进行测序及处理,获得高质量SNP标记,在此基础上,结合表型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对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所在区域的候选基因通过NR、Swiss-port、KEGG、GO等4个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结果】2018-2019年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下,251份马铃薯种质间主茎数与单株结薯数有广泛的表型变异。共获得1 209 969个高质量SNP位点,其中与主茎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有7个,共挖掘到19个候选基因,其中在3个以上环境重叠的候选基因有9个,其可能编码半乳糖醛酸转移酶、转录因子MYB、赤霉素3-β-双加氧酶及细胞色素P450;与单株结薯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有13个,共挖掘到33个候选基因,去掉2年间重叠的4个候选基因,实际共关联到29个候选基因,其中在3个以上环境下重叠的候选基因有11个,其可能编码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生长素响应因子IAA13、转录因子WRKY、bHLH113及MADS-box。【结论】在2年8个环境下共鉴定出20个与马铃薯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显著相关的SNP位点,挖掘到48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