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208篇
农学   188篇
基础科学   105篇
  209篇
综合类   1117篇
农作物   149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524篇
园艺   143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1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学术团队是高校进行学术创新、培养人才的新型组织,学术团队文化是维系团队的黏合剂,是保持团队创新力和活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学术团队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领导核心地位,应主动创新工作理念、组织模式、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协调、保障、监督和示范作用,加强和促进优秀学术团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92.
小麦生育后期主茎和分蘖次生根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通过根系调控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以弱春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材料,研究了生育后期主茎次生根和分蘖次生根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分蘖次生根根系活力与根中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主茎次生根,而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则低于主茎次生根。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分蘖次生根与主茎次生根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分蘖次生根对单株成穗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主茎次生根,而对穗粒数的贡献则显著小于主茎次生根。与对照(维持完整根系)相比,只留主茎次生根处理和只留分蘖次生根处理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直/支比例显著提高,而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因此,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调节分蘖次生根与主茎次生根的比例及生理特性来提高籽粒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993.
<中国苜蓿>第三章中记载:苜蓿局部小叶的变异现象比较普遍,原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1953年在苜蓿中就发现有很多复叶具有4、5、6片小叶.1964年在佳木斯苜蓿138号的群体中,发现几株茎节上有的复叶数是4~5片,经过多年选育,多叶植株量已经占群体总数的30%以上,复叶上的小叶数最多者已达17个.叶片长1~4.2 cm,宽0.5~2.6 cm,叶形与一般的复叶无明显差异,这种多叶的复叶常分布在第六七节以上.现蕾初期多叶数量达最高峰,叶片也最大.  相似文献   
994.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载畜率下土壤部分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探讨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有机碳深度分布和δ~(13)C值的组成差异特征.结果显示:随深度增加.有机碳含量呈线性急剧降低,变化范围在16.17~6.26 g/kg之间,而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不断增大.变化范围在-22.5‰~-14.3‰.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主要在0-20 cm土层,且放牧强度越大,有机碳含量越低,有机质分解程度越大,δ~(13)C值越偏正,δ~(13)C值的深度变化特征还表明.土壤剖面形成发育过程中当地气候和植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实现了由C_4植物占优势向C_3植物占优势的变迁.  相似文献   
995.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封山育林能快速、经济地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 形成的植被群落稳定, 是深远山区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河北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 实施封山育林, 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同时, 采取必要的人工促进措施, 加快封山育林成林速度, 提高封山育林质量, 促进山区生态产业发展.本文总结提出了河北省封山育林中应用的自然封育、飞封结合、封造结合、封改结合、封保结合等主要山区生态建设模式, 并分析了封山育林效益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增加投入、落实政策等加快封山育林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6.
奶牛生产瘫痪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在3~6胎次)最容易发生,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病。本病多为散发,但复发率较高。对瘫痪母牛,即使在治疗顺利的情况下,病愈后产奶量平均下降10%;若同时伴发胎衣不下、乳房炎、酮病,损失更大。本文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盐池沙地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沙柳的光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半干旱的盐池沙区,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3 a生沙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叶片光合和蒸腾作用的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0~2 000μmol/(m2·s)PAR范围内,沙柳在土壤水分为2%,4%,8%,12%时的光饱和点分别为1 340,1 520,1 550和1 633 μmol/(m2·s),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Tr随PAR的增高不断增大;最大Pn分别为8.7,9.1,9.47和19.52 μmol/(m2·s);维持较高的Pn,即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的80%时,最低光照强度均在500μmol/(m2·s)以上;既保证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又维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强600~1 500 μmol/(m2·s).沙柳平均Pn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平均WUE在土壤含水量为8%时达到最大值,因此,沙柳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比较好的SWC应该为8%左右.  相似文献   
998.
山羊疥癣病的发生和发展极为严重,患羊逐渐增多疫区逐年扩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山羊疾病之首,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实践中,采取巴胺磷药浴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为延安地区引进优质、高产和适应性强的甘薯品种,研究通过对12个甘薯品种的产量、经济性状、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烟薯25鲜薯块干物率、淀粉率低,含水量大,产量高,综合性状好,可作为鲜食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普薯32丰产性、综合性状好,单株结薯数量多,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只是小薯率较高,适合作为搭配品种栽培;胜利100作为当地老品种丰产性一般,但大、中薯率高,鲜薯块干物率、淀粉率中等,黏度适中,口感好,非常适合鲜食,可作为当地特色品种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蜂胶黄酮不同使用方法对豚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选取99只豚鼠用于试验研究,其中24只用于检验PPV疫苗的安全性,其余75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蜂胶黄酮佐剂PPV疫苗处理组(PFA)、油佐剂(OA) PPV疫苗+口服蜂胶黄酮处理组(OA-PFApo)、油佐剂(OA) PPV疫苗+肌注蜂胶黄酮处理组(OA-PFAim)、油佐剂PPV疫苗处理组(OA)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K)。结果表明:与油佐剂PPV疫苗组相比,蜂胶黄酮可以提高豚鼠细胞免疫和早期体液免疫; OA-PFAim组豚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显著增强,而OA-PFApo组豚鼠早期体液免疫效果显著增强。综上,蜂胶黄酮可以直接作为一种PPV疫苗佐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