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4 毫秒
71.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30份山黄皮种质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单种重、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个性状指标对30份山黄皮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黄皮果实的单果重变异幅度最大,果形指数的变异幅度最小;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他8个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指标之间大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将30份山黄皮种质聚为3大类,山黄皮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与地理起源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来自广西龙州县和宁明县的13份山黄皮种质的果实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2.
黑颈长尾雉     
<正>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黑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铜长尾雉——全世界的5种长尾雉,中国就有前4种,前3种还是中国特有鸟类。黑颈长尾雉虽然印度等国也有,但它最主要的分布地也是在中国。长尾雉的起源中心可能在中国西南部的武陵山区,并有可能先分化出白颈长尾雉祖种和白冠长尾雉祖种。黑长尾雉、黑颈长尾雉和白颈长尾雉可能由白颈长尾雉祖种分衍产生。铜长尾雉和白冠长尾雉可能由白冠长尾雉祖种分衍产生。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对甘南牦牛的免疫保护情况,试验应用ELISA方法对30头牦牛不同免疫阶段的血清进行了抗体监测。结果表明:除免疫前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外,在一免后30天和二免后30,90,150天均能达到群体免疫保护水平,且在二免30天时最高,持续2~3个月后有下降趋势,在免疫5个月后下降至70.00%左右,但仍具有保护力。说明用甘南牦牛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免疫牦牛产生的抗体水平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且能维持较高水平,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陇东地方牛和西门塔尔杂交肉牛2个基因的多态性及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陇东地方牛和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的M-calpain基因和H-FABP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分析了基因型与肉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M-calpain基因突变位点C1795T和H-FABP基因序列中的突变位点C1006G,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BB和GG/GC/CC。相关分析表明M-cal-pain基因中AB基因型在剪切力上差异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BB基因型的滴水损失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H-FABP基因中GC和CC基因型对牛肉滴水损失有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推测M-cal-pain基因C1795T和H-FABP基因C1006G的突变位点可以作为陇东地方牛和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牛肉嫩度和大理石花纹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比超短波并红外线治疗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与超短波并直流电氢化可的松导入两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64例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采取超短波并红外线治疗,B组采取超短波并直流电氢化可的松导入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痊愈率分别为71.9%、78.1%,显效率为93.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短波并直流电氢化可的松导入治疗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疗效显著,而超短波并红外线对治疗该疾病具有同等疗效。  相似文献   
76.
黄腹角雉是我国特产的珍稀濒危雉类,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忙·鸟类卷》、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1和《世界受威胁动物鸟类名录》。  相似文献   
77.
甜菜夜蛾生物钟基因Per和Tim的分子克隆及昼夜表达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要农业害虫甜菜夜蛾,通过序列相似性分析从转录组数据获得2个生物钟基因片段,利用RACE技术进一步克隆了cDNA全序列,分别命名为SexiPer和SexiTim。2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已报道的昆虫同源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SexiPer和海灰翅夜蛾、甘蓝夜蛾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71%和52%;SexiTim和家蚕、柞蚕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65%和52%。进化分析表明,Pe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与昆虫间的亲缘关系非常一致,但Tim基因不太一致。进一步利用qRT-PCR技术,对雄蛾触角中2个基因的昼夜表达动态进行了测定,发现2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同步,均在光期前期较低,光期后期开始升高,至光期末期达到最高,并在整个暗期保持较高水平。研究认为,甜菜夜蛾触角中可能存在着生物钟,用于调控性信息素通讯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将7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依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依年龄分为少年儿童组(3.5~15岁)、青壮年组(16~45岁)、中年组(46~60岁)、老年组(61~81岁)组;依发病部位分为右侧组、左侧组、双侧组;依病程分为3d组、7d组和14d组;依患者的病情分为轻、中、中重、重度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物理因子(超短波、红外线、中频电)、药物、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所有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康复治疗进行效果评价,总有效率达100%;痊愈率不同分组之间有差别;性别、年龄、不同发病部位组别之间痊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0.05,P>0.05);不同病程组别间的痊愈率:3d组和7d组的痊愈率显著大于14d组(P<0.05);依患者的病情分组的组别之间痊愈率:轻度和中度组显著大于中重度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损伤程度轻和病程短的患者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浸注工艺对木材增重率的影响,以PF树脂为浸注材料,以树脂浓度、压缩次数、保压时间、浸渍时间和压缩率为试验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在平压浸注装置上对杨木试件进行了浸注填充。结果显示:2次压缩较1次压缩,杨木木材增重率增加了20. 2%;保压时间从0 min延长至10 min,杨木木材增重率增加了11. 5%;浸渍时间从1 h延长至2 h,杨木木材增重率提高了8. 8%;再增加压缩次数、延长保压时间和浸渍时间,杨木木材增重率均变化不大;而杨木木材增重率随PF树脂浓度和杨木木材压缩率增加呈线性增加,PF树脂浓度与压缩率对杨木木材增重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选择压缩次数为2次,保压时间为10 min,浸渍时间为1 h,PF树脂浓度与杨木木材压缩率由改性木材的用途决定。  相似文献   
80.
斜纹夜蛾信息素结合蛋白3基因的分子鉴定及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结合蛋白(PBP)是大量存在于昆虫触角感器中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它特异性结合并运输性信息素组分到神经树突膜上的气味受体。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利用RT-PCR技术,从斜纹夜蛾雄虫触角扩增到1个长171bp的预期cDNA片段,测序后经比对表明是PBP3基因片段,将该基因命名为SlitPBP3。利用RACE技术进一步得到SlitPBP3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GU082321),长568bp,编码164个氨基酸,具有PBP的典型序列特征。对基因组DNA的研究显示,该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构成。2个内含子的位置和斜纹夜蛾的另2个PBP基因相同,具有保守性;其长度分别为124bp和73bp。进化分析显示,夜蛾科昆虫的PBP分为3个组,其中斜纹夜蛾的3个PBP被分在不同的3个组,因而可能具有不同的气味结合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