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8篇
  1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蚜虫抗性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对11个紫花苜蓿品种(系)对以苜蓿斑蚜为主的复合蚜虫种群的田间和室内抗性鉴定研究,田间结果表明:德宝、甘农3号、德福、阿尔冈金、中苜1号、三得利、WL232、X0010属于高抗;室内结果显示:甘农3号、X0010、金黄后、猎人河、中苜1号、陇东、阿尔冈金、德福属于高抗。综合分析表明,苜蓿抗蚜性的性状为数量遗传性状;不同的苜蓿品种对蚜虫的抗性在苗期与成株期有很大的差异;国外育成的抗蚜品种在兰州市的抗性级别基本与国外测定的抗性级别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滴灌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特征,反映温度等气象因子对宁夏玉米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预测玉米生长过程与相对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于 2017~ 2018年在宁夏平吉堡和宁夏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以玉米天赐 19为试验材料,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设 6个氮肥水平,对玉米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和有效积温(GDD)进行累积并归一化处理,以相对有效积温为自变量和相对叶面积指数(RLAI)为因变量进行动态模拟,得出了 5个准确度较高的模型,其中有理函数模型更符合宁夏滴灌玉米相对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规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准确度均大于 0.933,精确度 R 2均大于 0.915;因此,此模型能较准确地对玉米群体 RLAI进行动态预测;施氮量可调控玉米的 LAI、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及 MLAI/LAI ,为滴灌玉米叶面积指数动态模拟精度提供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定位监测高产膜下滴灌制种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为膜下滴灌制种玉米拔节后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时域反射仪(TDR)对膜下滴灌制种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连续监测并分析干物质的积累情况,运用水分平衡法计算膜下滴灌制种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和水分生产率.[结果]拔节期至灌浆期45d左右是玉米耗水高峰期,日平均耗水强度为6.4 mm;灌浆期日耗水强度为3.2 mm.[结论]制种玉米拔节后根区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总是维持在23.5;~31.4;(田间持水量的60;~80;).  相似文献   
14.
叶螨类害虫是库尔勒香梨的主要害虫之一。针对库尔勒香梨在花期受到叶螨类害虫的危害,通过研究叶螨的生活史、发生规律以及生活习性,分析香梨花期被其危害的症状,总结了花前农业防治、花期人工授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4种防治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棉花不同密度下辐热积与生育进程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置不同种植密度,研究辐热积与棉花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为辐热积监测棉花生长发育状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供试棉花品种为鲁棉研24号和新陆早50号,设置3个密度处理,分别是240×103(D1)、176×103 (D2)和82.5×103株/hm2(D3),每隔7~10d对棉花干物质、株高、蕾铃数等指标进行测定,从石河子气象站获得棉花生育期内的辐射数据.[结果]降低密度能增加单株结铃数,但密度过小导致棉花单铃重有所减小,不利于棉花产量形成.鲁棉研24号和新陆早50号均以在176×103株/hm2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分别为4 852.27和5 167.73 kg/hm2.适当降低密度有利于减少各生育期所需累积辐热积,同时缩短生育期,有利于棉花早熟,但密度过低将产生反作用.[结论]176×103株/hm2密度条件下,棉花所需辐热积最小,生育期最短,产量构成因子相对最好,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气候背景下宁夏灌区季节性冻土变化及其对农事活动的影响,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挖掘生产潜力,开展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宁夏灌区冻土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利用宁夏灌区4个代表性站点1961—2020年冬季逐日冻土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宁夏灌区逐年最大冻土深度、土壤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及冻结日数变化特征,并分析冻土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20年冬季各代表性站点中最大冻土深度均有明显的变化趋势,2001年以前各地最大冻土深度明显变浅,2001年以后惠农、永宁、吴忠整体冻土深度有所增加,永宁、吴忠呈波动性变化,无明显趋势性变化;1961—2020年中宁最大冻土深度明显变浅。土壤冻结日期、完全解冻日期分别有不同程度延后和提前趋势;各站点冻土持续日数年变化呈缩短的趋势,其中中宁的冻土持续时间缩短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分析了我国土地流转现状。结果表明,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大学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土地流转主要研究机构;国家及省市对这一主题的的资助力度较小;《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是发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期刊;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发展问题及对策、金融与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与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发展影响因素、法律法规建设、土地流转与农民收入等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规范甜菜收获机械的作业质量,并为评价甜菜收获机械的作业性能提供技术参考,研究了甜菜收获机械的作业质量指标及其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  相似文献   
19.
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课程定位、课程设置和多种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职业院校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如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精准估测宁夏引黄灌区覆盖全生物降解膜滴灌玉米地下部根系生物量、提高玉米氮素积累量,以“宁吉198”和“天赐19”为试验材料,采用根系扫描仪获取玉米根系高清图像,运用根系图像处理系统处理不同施氮量下玉米根系指标,分析玉米根系生物量分布状况,利用根径(D)和根长(H)构建根生物量(W)动态模型,根据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估算值标准误差(SEE)和平均误差(ME)综合评价与优选。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玉米根系的生物量均集中在0~30 cm土层;采用非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结果发现,组合变量(D2H)作为自变量能显著提高2个品种玉米根系生物量的估算精度,决定系数分别达0.94和0.86;残差分析结果发现模型存在异方差性,利用对数转换法消除异方差后,以组合变量(D2H)所构建的幂函数模型为最优模型,且2个品种“宁吉198”和“天赐19”的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97和0.96,为消除不同品种间的误差,将2020年2个品种的数据进行拟合,所获得的根系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3.52(D2H)0.69,R2达0.89。模型验证结果根系生物量估计值和实测值决定系数达0.92,MAE、SEE和ME分别为0.11、0.13和-0.09 kg。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宁夏覆膜滴灌玉米根系形态指标和生物量分配动态,可作为估测作物根系生物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