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274篇
农学   177篇
基础科学   275篇
  195篇
综合类   1468篇
农作物   191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851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农户依托合作社嵌入红色旅游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既能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也能促进红色旅游综合效益提升。为红色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解决统筹城乡发展问题提供新思路,介绍了合作社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从农业合作嵌入式、旅游合作嵌入式、"合作社+"等方面构建合作社嵌入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2.
为明确凹凸棒/聚丙烯酸复合材料对农药毒死蜱的吸附特性,扩大凹凸棒(ATP)在农药缓释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凹凸棒(ATP)为原料,通过KH550改性凹凸棒(ATP-NH_2)、KH570改性凹凸棒(ATP-C=C)和丙烯酸的原位聚合反应制备ATP/聚丙烯酸复合材料(ATP-g-PAA),利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和粒度仪对ATP-NH_2、ATP-C=C和ATP-g-PAA的结构、热稳定性和粒径进行表征,并探究复合材料ATP-g-PAA在不同条件下对毒死蜱药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KH550和KH570能够接枝于ATP,而改性ATP的失重率和粒径均增大;当ATP-g-PAA用量为0.1g,毒死蜱的初始浓度为4g/L,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12h,ATP-g-PAA对毒死蜱的吸附达最大值,其吸附量为20.15mg/g,相对于ATP增加440%。  相似文献   
153.
概述惠州地方特色茶的生产历史、主要产茶县(区)及茶叶生产现状,并采集惠州地方特色茶代表性绿茶、红茶、紫芽茶及代用茶(甜茶、辣木茶)样品,测定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结果显示,惠州客家炒青绿茶含茶多酚21.27%~42.28%、氨基酸1.66%~5.48%、咖啡碱1.80%~3.57%、可溶性糖2.57%~5.75%,水浸出物含量38.22%~53.53%,酚氨比4.96~18.28,其中紫芽茶含花青素1.11%~1.50%(为非紫芽茶的1.69倍),其生化品质特点与广东梅州、河源等地的客家炒青绿茶相近;新近开发的惠州红茶生化品质符合红茶标准,有待进一步发展;甜茶、辣木茶内含物丰富,具有一定保健功效,且多酚、咖啡碱含量低,开发营养功能产品前景好。  相似文献   
154.
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抗病品系‘中野5112'为抗源,以优良水稻品种‘中稻88'和‘中粳Q-196'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和回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189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获得70份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株系.使用鉴别菌系P6,采用人工剪叶接种法,在孕穗期对44份重点株系进行抗性鉴定,所有株系在孕穗期都表现抗病.结果表明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简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5.
网络爬虫主要受到网络延迟和本地运行效率的限制,传统的基于多线程的网络爬虫架构主要为了消除网络延迟而没有考虑到本地运行效率。在高并发的条件下,多线程架构爬虫由于上下文切换开销增大而导致本地运行效率降低,同时使得网络利用率下降,如何能够在最大化利用网络资源的情况下减小系统本地开销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协程的分布式网络爬虫框架来解决,从开销、资源利用率、网络利用率上对协程框架和多线程框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协程实现了一个分布式网络爬虫。实验表明该框架无论从开销、资源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上相对于多线程框架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6.
以长×大二元杂交仔猪为试材,研究了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低蛋白日粮)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氮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蛋白日粮组(试验组)仔猪的体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组多增重17.74%;低蛋白平衡日粮极显著提高了日粮中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降低料重比7.9%,同时使死淘率下降51.47%;试验组粪样中氮含量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7.
【目的】了解广西猪群中猪流感(SI)的流行情况,为科学防控广西S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猪流感病毒(SIV)H1N2亚型毒株为抗原,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3月在广西12个市采集的997份猪血清进行SIV的血清学调查。【结果】2009年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为33.4%,比2010年和2011年1~3月的高;广西各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为0~83.1%,其中河池和百色两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3.1%和51.1%,崇左市为零,其他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为4.0%~32.1%。【结论】广西地区猪群在2009~2011年均受到猪源H1N2亚型不同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秋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方法]以西成薯007和泉薯9号为试验材料,对秋甘薯干物质积累过程及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生长的推进秋甘薯植株鲜重和干重均增加,干物率缓慢上升,T/R比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徒长较严重;主要的干物质接收器官大中薯在植后42 ~56 d形成,之后随着薯块的生长大中薯率直线上升;泉薯9号的LAI在整个生长内变化较为平稳,栽插42d后西成薯007的有效光合叶面积呈直线上升,到98 d收获时仍大于9.叶干物质分配率在生长期内呈直线下降,到收获时只占总干物质重的10%;柄干物质分配在生长期内保持在10%左右;茎所分配的干物质从28 d的40%逐渐下降到收获时的20%以下,而块根在28 d出现后其干物质分配呈直线上升,到收获时达到总干重的60%.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生长期内缓慢下降;甘薯正常生长时,叶片的SOD、POD、CAT等酶的协同变化将MDA含量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同化作用的持续进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甘薯植株受到低温胁迫时急剧上升,在后期持续低温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维持细胞渗透压,最大限度地保证植株不受冷害;块根淀粉含量在栽后28 d形成后即直线上升.在秋甘薯生长的中后期,决根的GA、ABA和IAA含量均较叶片低,植株体内的GA含量栽插56 d后随着植株的衰老逐渐降低.在秋甘薯生长后期ABA含量迅速增加,进一步加快了植株衰老,而LAA含量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应是延缓植株衰老.[结论]该研究对一季薯干倍增技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9.
以树龄8 a的‘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施用不同量的磷肥(P2O5)[0 kg/hm(P0)、133 kg/hm(P133)、267 kg/hm(P267)、400 kg/hm(P400)、534 kg/hm(P534)和667 kg/hm(P667)]研究施肥量对枸杞产量与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柴达木地区枸杞栽培的适宜施磷量。结果表明P534处理枸杞的产量最高,为8 320 kg/hm,与P667处理无显著差异。P534处理枸杞总糖含量较P0增加42.86%。P534处理 0~10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28.9 mg/kg,较P667处理提高5.63%, 0~40 cm土层速效磷平均含量较P667处理增加14.26%。随施磷量的增加,土壤速效磷累积量呈先升后降趋势。0~20 cm及20~40 cm土壤磷酸酶活性最高为P534处理,较P667处理分别显著增加8.11%和11.65%。枸杞产量与0~20 cm土壤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且与枸杞果实磷素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农民习惯施磷量(667 kg/hm2)相比,P534处理(减少20%的磷肥用量)能提高枸杞的产量、总糖、果实磷素累积量及0~4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综合评价,在柴达木地区高磷量枸杞园以施磷肥(P2O5)534 kg/hm2 为适宜施磷量。  相似文献   
16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对新鲜果蔬的品种、数量和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贮藏中长期采用的化学合成保鲜剂的食品安全性提出质疑,使得果蔬、肉类等食品的贮藏保鲜逐步朝着注重物理方式,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天然品质、食用安全、方便、低能耗贮藏方向发展。自然冷源和湿冷贮藏等物理保鲜方式正顺应这种发展潮流而逐步得到人们的承认和重视。 一、湿冷保鲜技术的研究状况 湿冷系统是在机械制冰和蓄冷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技术。它通过机械制冰蓄积冷量的方法,获取低温的冰水经过混合换热器,让冰水与库内空气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