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6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枣缩果病病原子实体的诱导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92~1996年作者对枣缩果病病原研究认为该病由Coniothyriumsp.(.sp)、Alternariaalter-nataf.sp.tenuis和一种半知菌亚门有隔有色丝状菌等多病原引起。经室内外对上述病原菌的子实体诱导,以及越冬后自然病果上子实体的发现,病原菌C.sp.经再鉴定为C.olivaceumBon,另一病原菌半知菌亚门有隔有色丝状菌订名为群生小穴壳菌DothiorelagregariaSacc。至此明确引起枣缩果病的病原为C.olivaceum、Alternariaalternataf.sp.tenuis、Dothiorelagregaria和一种细菌(待鉴定)  相似文献   
22.
黄土高原地区的山坡地降雨径流利用与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地区年降雨量大多在350~450mm,干旱是限制山坡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子之一,该区群众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雨水利用与节水灌溉技术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山坡地土壤资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总结分析这些措施的技术特点、条件、效益及应用前景,对黄土高原地区山坡地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坡坝地”工程用治沟和形式治坡:一架山一面坡从上而下坡地和梯田水平带状相间排列至沟沿线。坡面产流,梯田蓄水。坡面植树种草,梯田种草种菜,梯田外侧筑埂坝(边埂)挡水,坡、梯、坝三结合,内侧设井,涝蓄旱灌,变梯田为不地。广泛于山区尤其是黄土丘壑区的农田建设,是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发展生态农业、农林牧副多种经营的好模式。  相似文献   
24.
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建立浓度梯度来调控植物的株型。ABP1 (auxin binding protein)作为生长素受体, 在质膜上相关生长素响应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普通小麦中国春基因组数据库中分离了TaABP1基因的基因组序列, 根据基因组间序列差异将 TaABP1 定位于小麦第5同源群。在中国春中克隆得到TaABP1-D基因的gDNA和cDNA序列。TaABP1-D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 887 bp, 编码205个氨基酸, 含有ABP1蛋白典型的内质网滞留信号KDEL及Box区域。表达分析表明, TaABP1-D在普通小麦中国春拔节期的根、茎基部、茎上部和叶尖均有表达, 相对表达量为叶尖>茎上部>根>茎基部, 与小麦的株型发育关系密切。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ABP1基因在植物中较为保守, TaABP1-D是水稻OsABP1的直向同源基因。针对TaABP1-D基因上游调控区重复序列差异(GT)6/5开发了一个SSR标记, 该标记在W7984× Opata85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中对株高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9.7%, 是一个与株高极显著关联的功能标记; 其中对应高秆类型的等位变异属野生种特有, 在栽培种中被淘汰, 推测TaABP1-D基因在小麦驯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25.
为更好贯彻落实《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国务院《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和2017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加强机耕道和机具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4月10~15日,笔者就双峰县机耕道和机具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作了调研.  相似文献   
26.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项目财务经济分析资料的采集及应用赵光耀(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71004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以下简称“黄土高原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准备,已于1994年5月26日在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签约。项目可行性论证引进了...  相似文献   
27.
枣缩果病初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4~1995年于河北、河南两省地采集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经分离、培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枣缩果病的4种病原物[1]在树体的各个部位皆可以越冬;分离菌中仍以盾壳霉菌(Coniothyriumsp.)和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tenuis)为主,不同病原在树体上的分布也不同,枣吊、枣叶上以A.tenuis为主,其它部位以C.sp.为主。1995年7月用越冬3种真菌分离菌在唐县羊角村作大田接种,接种枣果表现典型的枣缩果病症状,采接种后5d的病果再分离,分离菌与原接种菌一致,证明枣树皮、枣枝、枣头等是枣缩果病菌的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28.
作物基因组学与作物科学革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物科学的发展对于世界粮食的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历史。通过比较中国与国际上矮化育种时间、矮源的来源以及同期主要绿色革命国家产量的提高幅度,证明中国应该是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策源地与发起国之一。包括“中国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等成果在内的中国作物科学研究成果对中国及世界作物生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当前中国的作物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次绿色革命之后的数十年间,中国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遗传改良年增长仅为0.7%-0.9%,远低于1.7%的需求;肥水利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3;机械化程度虽有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产品品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问题。鉴于上述情况,目前迫切需要开展一场以“更高产、更高效、更优质、更环保”为主要目标的新的绿色革命。尽管传统的作物科学对作物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事实证明,仅靠传统的作物科学难以完成新的绿色革命重任。作物基因组学是当前生物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新兴学科。当前大多数作物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标志着作物科学已经进入基因组时代,为基于基因组学的作物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基因组学的发展正在促进作物科学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促进作物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与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种质资源变异组学科的形成;(2)促进作物育种理论与育种方法的重大突破,推动育种基因组学的形成与发展;(3)推动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影响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批受环境因素调控的基因将被发现,促进栽培学研究向栽培基因组学的方向发展;(4)迅速提高特色作物的研究水平,缩小作物间研究差距。当前是作物科学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种质资源变异组学、育种基因组学与栽培基因组学的发展将引起作物科学的革命,并将由此引发新的绿色革命。文中分析了中国当前在研究队伍的组织、研究题目与研究材料的选择与研究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9.
小麦白粉病菌诱导的TaWRKY34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抗病防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cDNA宏阵列(macroarray)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从小麦全长cDNA文库的WRKY转录因子中筛选出一个应答小麦白粉病菌胁迫的TaWRKY34转录因子,该基因编码464个氨基酸。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该转录因子位于小麦第一同源群染色体的短臂上,并且只在细胞核中表达。其蛋白序列与拟南芥、大麦和葡萄抗病相关WRKY转录因子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中的3个WRKY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TaWRKY34在Pm16/北京8377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中,对小麦白粉病菌、水杨酸和茉莉酸诱导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TaWRKY34可能与小麦对白粉菌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30.
小麦盐胁迫相关基因TaMYB32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小麦全长cDNA克隆进行大规模测序及转录因子功能研究中,筛选到一个盐胁迫相关的MYB转录因子基因,将其命名为TaMYB32。TaMYB32的全长cDNA序列为1250 bp,开放阅读框为732 bp,编码一个具有244个氨基酸的R2R3-MYB转录因子。根据该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在小麦二倍体祖先种乌拉尔图小麦UR206、拟斯卑尔脱山羊草Y2006和粗山羊草Y2282以及六倍体普通小麦中国春和茶淀红中克隆了TaMYB32的基因组和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TaMYB32在小麦二倍体祖先种中存在2种序列,在六倍体小麦中存在4种序列,其中1种序列在进化上非常保守,在二倍体和六倍体中完全相同。对TaMYB32的基因组和cDNA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它是一个没有内含子的基因。电子定位发现TaMYB32在小麦第六同源群上,每个基因组中有2个拷贝,这与测序结果相吻合。同源序列分析发现,TaMYB32与来自水稻和玉米中的MYB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72.4 %和73.7%。组织表达特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小麦根、茎、叶、雌蕊和花药中均有较强的表达。半定量与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TaMYB32是一个受盐胁迫诱导表达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