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5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一直都备受关注,因此转基因产品的定性、定量检测越来越重要,而转基因标准物质的使用是转基因产品检测结果有效和可比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国内外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技术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的种类、转基因标准物质定值技术,分析了转基因标准物质研制过程中的关键点.更重要的是综述并提出了质粒DNA分子标准物质的定值模式,包括如何合理评价质粒分子可替代性问题,此外还总结了目前国外转基因标准物质的种类,目的是为我国转基因植物标准物质研制和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2.
<正> 辽宁省现有水稻800多万亩,主要集中在辽河中下游平原和滨海地区,仅营口、丹东、旅大、锦州等地就占55%以上。此外,东沟、庄河和辽河三角洲还有可围海涂近243万亩,荒地50余万亩,均可发展水稻生产。但辽宁省淡水资源比较缺乏,水源工程发展跟不上工农业生产发  相似文献   
33.
水稻抛秧栽培利用营养钵体盘育苗,秧苗在秧盘上形成了有序的独立的小群体单元,保证了拔苗时根系不受损伤,加之对根有营养土体体的保护,也缓解了秧苗对因移栽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的不适。同时抛秧避免了插秧人土过深的毛病,这样就为低位节分蘖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促进了早分蘖,从而加大了分蘖势,并且消除了因垅栽“行墙”造成的负面效应,本身形成了合理的群体结构,缓解了个体和群体发育间的矛盾,充分发挥了生育协调的优势,更好地利用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在技术上明显体现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经济上表现出高…  相似文献   
34.
辽宁省和北方其他省区一样,水资源比较缺乏,人民生活水平又迅速提高,积极要求增加大米的供应量,因而水田种植面积连年扩大,因此,研究节水的灌溉方法,开展水稻高产栽培灌溉技术试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经过我们的试验研究,认为改变过去长期淹灌的传统灌溉方法,实行以“大畦宽床薄膜启闭式旱育苗喷水灌溉”和“本田浅、湿、干结合,适时限水控氮的灌溉技术”能起到节水高产的作用。具体作法如下:  相似文献   
35.
36.
37.
在重质土稻区,由于土壤渗透性差,长期淹灌必然引起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生境的一系列变化,进而影响稻株对周围物质的吸收和正常的能量交换,直至危害水稻生长。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土壤、大气构成一个大系统,遵守着能量守恒定律,其中贯穿着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这些变化过程是水稻自适应自控制的生理机能及群落形态特征与环境条件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因此,通过改善排水设施等措施,控制地下水位的埋深,提高土壤水势,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活性,对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创造稳产高产意义十分重大。虽然在这方  相似文献   
38.
<正> 土地和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就是要人们遵循自然法则,在生产活动中有效地摄取和利用.获得经济高效,不断扩大再生产,以满足社会日益进步、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39.
<正> 前言作物栽培体系的变革,不同于其它生产部门的工艺改革,涉及的因子多,影响面广,既受自然因素所制约,又受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等影响。自然因素中有些是瞬息万变的,目前人们还无法控制。因  相似文献   
40.
<正> 一、技术特点水稻优化灌溉技术是在水稻浅湿灌溉研究基础上,运用模糊理论对经验灌溉模式优化分析取优,并根据土壤水能量理论从研究水稻吸水机制入手,得出水稻的优化灌溉模式,即土壤水分调节模式。该模式与先进的农业措施相结合,形成一套因土因苗制宜,浅、湿、干灵活调节,促、控、养结合的优化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