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41.
奶牛子宫炎性腔液外泌体小RNA分布和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奶牛子宫内膜炎诊断新型标志。【方法】采用贝博试剂盒分别从健康奶牛、患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子宫腔液中分离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外泌体形态和粒径大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蛋白标记CD9的表达,Trizol提取外泌体内RNA,Agilent 4200生物分析仪检测RNA的分布与组成。【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奶牛子宫腔液外泌体呈囊泡形,有完整的膜结构,粒径大小为50~150nm之间;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到外泌体内均有CD9表达;生物分析仪检测显示子宫内膜炎症改变了子宫腔液内小RNA长度分布和组成。【结论】子宫腔液中小RNA变化可以作为奶牛子宫内膜炎症诊断的新型标志。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对于背膘厚度性状的强度选择,使猪肉品质变劣。为了研究不同背膘厚度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相关脂肪生成基因的表达,本试验以松辽黑猪作为试验动物,利用B型超声波背膘测定仪测定其活体背膘厚度,选出背膘厚度极端高与极端低的个体各6头,屠宰后对背最长肌进行pH24、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测定,分析不同背膘厚度的肉质性状是否存在差异。同时,检测了背最长肌内脂肪生成相关基因(FASN、ACACA和ME1)的表达水平,以期初探影响肉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高背膘厚度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背膘厚度组(p <0.05),背膘厚度对其它肉质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 <0.05),且在高背膘厚度组上调表达。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基因和苹果酸酶(ME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没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43.
脂肪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与动物的瘦肉率等重要的经济性状密切相关。脂肪发育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受到多种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转录调节因子及表观遗传因子的共同调控。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长度200 nt的非编码RNAs,可以在转录、转录后及表观修饰等多个水平上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生命活动。近年来有关lncRNAs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作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也有一些lncRNAs被证实在脂肪发育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如棕色脂肪lncRNA 1(Blnc1)可以通过核糖核蛋白复合物促进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分化,该复合物也能够与早期B细胞因子2(Ebf2)起作用以增强产热基因如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lnc-BATE1是棕色脂肪组织形成和结合异质核核糖核蛋白U(hnRNPU)以发挥产热作用所需的调控因子;lncRNA SRA能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结合并增强PPARγ活性及其他多种途径,促进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进一步调控脂肪的功能。作者对lncRNAs的基本特征、作用机制及其研究方法等,以及国内外对于脂肪发育相关lncRNAs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索lncRNAs对脂肪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是种猪育种工作的基础,育种是生猪产业提档升级、解决种业“卡脖子”的核心,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是对育种工作成效的有效检验,对育种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种业振兴建设为切入点,在详细介绍北京市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剖析了北京市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北京市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提出了6点建议,即随机抽检送测种猪,扩大监测覆盖面;增加测定性状,丰富测定内容;测定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最大程度发挥监测工作的作用;加大生产性能测定政府资金投入以及加快构建生猪种业保险,以期为其他省市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5.
46.
【背景】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是猪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经济性状,同时也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长白猪原产于丹麦, 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瘦肉型猪种之一, 具有生长速度快, 瘦肉率高等特点,但肉质欠佳。松辽黑猪是以民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为素材经过三元杂交育成的黑色母系地方培育品种,具有繁殖率高、肉质优良、适应性强、耐粗饲等特性。二者在肉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松辽黑猪和长白猪的背最长肌转录组进行分析,筛选影响猪肌肉生长、肉质和脂肪沉积的关键m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为猪肉品质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信息。【方法】采集6头松辽黑猪和6头长白猪的背最长肌作为样本,提取其RNA,将每个品种内的个体取等量RNA混池,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混池后的样本RNA进行测序,然后对所获得的Reads进行比对、注释和差异表达等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mRNA和lncRNA并进行相关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而后在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RNA和lncRNA中各挑选10个基因,包括5个上调基因和5个下调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RT-PCR)方法鉴定所选mRNA和lncRNA的表达水平,并验证测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将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后,每个样本分别得到103 M和150 M reads,其中98%以上reads质量较高,满足进行下一步分析的要求。将reads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共得到26 774个转录本,其中包括8 428个新的转录本。采用edgeR软件包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参考标准是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 FDR)小于0.05和差异倍数大于2(fold change, FC)。在2个猪种中共得到4 239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在松辽黑猪肌肉中2 023个上调,2 216个下调。其中HLCS、BTD、DGKα、LPIN1、FGF1、FGF10、FGFR1和ZNF7等基因参与脂类代谢和肌肉发育相关的调控。差异表达的mRNA的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细胞发育、生物代谢调控、肌肉发育、脂类代谢等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生物代谢途径上。同时,在2个猪种中还检测到的178个差异表达显著的lncRNAs,其中在松辽黑猪肌肉组织中有84个上调,94个下调。联合差异表达lncRNAs的靶基因预测和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分析,显示有4个差异表达的lncRNA与差异表达mRNA存在潜在的调控关系,分别是TCONS-00041713、TCONS-00041712、ENSSSCT00000034982、ENSSSCT00000034269。同时10个差异表达mRNA和10个差异表达lncRNA的RT-PCR结果显示:其表达水平在两组中同样差异显著,且与转录组测序中表达的趋势相似,表明高通量测序结果具有可靠性。 【结论】 获得了影响猪肌肉生长、肉质和脂肪沉积的关键mRNA和lncRNA,同时发现了几对差异表达lncRNA和mRNA之间可能存在着潜在的调控关系。这些潜在调控关系的发现,可能对于研究调控肌肉组织代谢活动的分子机制的具有一定意义,并为其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7.
合理的猪群结构、猪群组成及其周转是猪场均衡生产和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目前,母猪批次化生产技术在猪场实施的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制定、各类猪群存栏数及占栏数的计算依据不清晰,容易出现错误。文中的研究以600头基础母猪、7 d为一个生产周期猪场为例,详细地阐述了生产参数的制定、不同猪群的存栏数和占栏数的计算依据和过程,以期为猪场设计人员的猪场设计与建设和养猪生产者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目的]丰富家畜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择能够在低血清诱导条件下分化为多核肌管的小鼠成肌细胞(C2C12)作为细胞模型,在C2C12细胞中转染携带荧光标记的mmu-miR-22-3p、mmu-miR-22-5p模拟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mu-miR-22-3p/5p在C2C12细胞中的表达;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mu-miR-22-3p/5p对C2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显示,在C2C12细胞增殖的过程中,mmu-miR-22-3p的表达量在增殖第4天显著升高(P<0.05),mmu-miR-22-5p的表达量逐渐升高(P<0.01).CCK-8细胞增殖的检测结果显示,分别转染mmu-miR-22-3p模拟物组的OD值均低于NC对照组;流式细胞术的结果发现,转染mmu-miR-22-3p后,S期的C2C12细胞数量极显著低于NC对照组(P<0.01).转染mmu-miR-22-5p后,S期C2C12细胞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论]mmu-miR-22-3p和mmu-miR-22-5p对小鼠成肌细胞的增殖过程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找到与猪脂肪沉积相关的候选靶基因,为ssc-miR-17-3p参与脂肪沉积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方法]利用miRDB,miRWalk和TargetScan数据库获得了miRNA-17-3p候选靶基因;利用DAVID和KOBAS数据库对候选靶基因进行了KEGG/GO功能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可视化工具构建了其可能参与的调控网络.[结果]结果表明,ssc-miR-17-3p候选靶基因TSTD2、CSDE1、SCGB1 D1、TEAD1、GPD2、NFATC3、MBNL1、PPP1R12B、CAMK2D、HBEGF、LRRC28、UBE2D4、MAP4与脂肪沉积有关.GPD2、CAMK2D、HBEGF等可能在催产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以及脂质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糖醇代谢、大分子代谢,细胞代谢等过程发挥了作用.[结论]ssc-miR-17-3p可能通过调控多个靶基因,信号通路和生物过程影响脂肪的沉积与代谢,其功能有待进一步实验室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50.
研究旨在筛选牛体外受精的最优培养体系,提高体外受精的囊胚孵化率。本研究将培养体系分为四组,CR1aa组,mCR组,CR1aa前+mCR后组,mCR前+CR1aa后,通过统计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显示CR1aa组卵裂率,八细胞率,囊胚率,孵化率分别为82.29±0.58,48.79±1.12,24.99±0.28,14.42±0.86;mCR组卵裂率,八细胞率,囊胚率,孵化率分别为57.18±1.61,26.48±0.53,22.15±1.20,18.12±0.57;CR1aa前+mCR后组卵裂率,八细胞率,囊胚率,孵化率分别为82.24±1.32,48.60±1.93,34.07±1.04,24.87±0.66;mCR前+CR1aa后组卵裂率,八细胞率,囊胚率,孵化率分别为58.80±2.26,26.77±1.21,24.15±0.73,13.10±1.09;从四组结果中可以看出CR1aa前培养液与mCR前相比可以显著提高牛体外受精的卵裂及八细胞率(P0.05),但其后期发育不佳。mCR后与CR1aa后相比可以显著提高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率和孵化率(P0.05)。由此得出mCR前+CR1aa后组可以显著的提高体外受精的囊胚和孵化率。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组合的稳定性,利用mCR前+CR1aa后体系分别在不同季节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除夏季相对不佳外,其他季节均能维持较高的卵裂囊胚孵化率。进而认为CR1aa前+mCR后体系最有利于牛体外受精胚胎的生产且孵化率较高,有利于后期胚胎移植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