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9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均匀正交设计法和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PPR)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进行优化试验研究。通过选用高度、底孔、浓度、进流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浑水分离清水装置进行了均匀正交试验,并且利用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及计算机仿真优化,明确了耗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底孔和高度,溢流含沙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浓度,表面负荷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进流量。  相似文献   
22.
植物"柔性坝"阻水试验及固沙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室内水槽模型试验,较系统地分析了植物"柔性坝"在交错布置方式下,5种不同排列方式对水流的影响。由试验得出,交错布置时植物"柔性坝"的阻水、拦沙作用更强,在坝长和种植密度相对较大的6cm×9cm×9排列方式下,植物坝上游区流速减小幅度最大,壅水最高,其阻水效果相对最好。同时还说明植物"柔性坝"可以削减水流的剪切应力,减小泥沙的输移比,使部分泥沙在坝上游沉积下来,起到拦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简述了流体体积函数法(VOF 方法)的基本原理,并用它来处理水气交界面,与标准K-ε的二方程紊流模型耦合建立了无压隧洞内流场的数学模型,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采用非结构网格来处理复杂的边界形状,并详细给出了各种边界条件的设置.通过模拟计算,得到隧洞内水流的水面线、速度场等,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4.
齿形迷宫流道流场数值模拟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FD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对齿形迷宫流道内部流场进行仿真计算,通过计算结果获得相关参数及可视化图,并基于这些计算结果进行流道结构优化设计。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流道内部呈紊流流态;涡流区、滞流区和低速区域较大,主流域流通面积小且向右偏移。按主流流线形状对流道进行结构优化后,增强了流道的"自冲刷"功能;优化后的流道适应"低...  相似文献   
25.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及推导建立植物过流水动力学方程,对植物“柔性坝”过流时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用VOF方法追踪自由水面,采用多孔介质域模拟植物坝覆盖区域,以多孔介质前后压强配合空隙率来确定渗透率,对有植物坝覆盖的水槽二维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数值计算得到的流速值与模型试验流速值实测结果进行了比对,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6.
水沙分离鳃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对分离鳃内的水沙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多相流模型分别采用了欧拉模型与混合模型,将两种多相流模型的计算结果与PIV测试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对比,发现欧拉模型比较适合分离鳃内的水沙两相流流场数值模拟。进而利用欧拉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分离鳃内的泥沙及速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鳃片上表面、下表面的平均含沙量和平均速度分布规律与鳃片所在位置和时间有关,分离鳃不同高度方向的泥沙分布特性不同,越靠近分离鳃的上端,其水沙分离速度越快,就越容易获得清水;泥沙通道中泥沙平均速度与清水通道中清水平均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一致,且泥沙平均速度总体上大于清水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封闭式分离鳃沉淀池在静水和动水的试验研究,可知静水沉淀时出水浊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包含2个阶段:浊度迅速减小阶段与浊度缓慢减小阶段;浑水的含沙浓度对该沉淀池出水浊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影响不大。在动水沉淀时,水力负荷对浊度变化有很大的影响,水力负荷愈小,该沉淀池的出水浊度值愈小,而当水力负荷达到一定值时,则与普通沉淀池处理高浊度浑水的效果一样,故可以通过控制水力负荷,得到不同的出水浊度,实际应用当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水力负荷是确保出水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该沉淀池具有节能环保、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操作及维护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8.
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鳃片间距对水沙分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改变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中鳃片间间距以及鳃片与分离鳃纵向侧壁的间距,利用不同含沙浓度的水在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中进行泥沙的沉降实验.对实验中泥沙在两种不同鳃片间距的分离鳃中的沉降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鳃片间间距越小,水沙分离效果越好;鳃片与侧壁间距越小,水沙分离效果越好,但太小又可能会造成泥沙淤积,不易清除.  相似文献   
29.
采用RNG(重整化群) 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混合)模型,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水沙两相三维弱旋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计算结果,详细比较和分析了加沙前后装置内径向、轴向以及切向速度分布特征,及其对“装置”内泥沙运动和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从水沙两相流场特性出发,初步探讨了“装置”有效分离水沙并获得清水的机理,为设计优化装置结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单鳃片分离鳃固液两相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NG k-ε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模型,对单鳃片垂向异重流式分离鳃固液两相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装置内存在水沙绕鳃片形成的横向异重流和水沙绕容器边璧运动的垂向异重流现象。鳃片上下两侧各存在一个顺时针涡旋,两侧通道与鳃片上、下表面流速较大,其余区域流速很小。三维模型能较好地反应水沙混合物的运动,模拟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