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9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低压微润带出流与入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进行了低压微润带出流与入渗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微润带在空气和土壤中的出流量与压力显著线性相关;在同一压力下,微润带在土壤中的出流量比在空气中小40%~70%,压力越大,二者值相差越大。入渗过程中,湿润体形状表现为圆形,湿润锋运移距离与供水时间之间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土壤含水率以微润带为中心对称分布,离微润带的距离越远含水率越低。研究结果为低压微润带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利用边界元法求角了悬板分层式引水渠道的悬板区过流问题,根据自由水面和泄流量迭代过程中相互影响的关系,提出了得同步迭代方法,计算表明,这种迭代方法对泄流量和自由表初值没有苛刻要求,同时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能,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3.
基于数值模拟的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流模型和欧拉模型,运用Phase Coupled SIMPLE(PC-SIMPLE)算法,对分离鳃与普通管中的水沙两相流流场进行了静水沉降的三维数值模拟,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分离鳃与普通管内的速度场和含沙量分布特性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探讨了分离鳃的水沙分离效率及机理。结果表明:分离鳃中的速度矢量分布规律与普通管不同;分离鳃的结构形式、其内部的流场特性及含沙量分布特性都有利于水沙的分离,故分离鳃中的泥沙速度、清水速度及泥沙去除率都大于普通管的。探明了分离鳃快速分离水沙的机理,这对分离鳃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
悬板在低水头引水防沙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推广悬板在低水头引水防沙工程中的应用,概括介绍了悬板在悬板分层式引水和排沙漏斗中的成功应用经验:将皮氏堰改为流线堰后,在悬板下断面平均流速减小不多的情况下,悬板上水面形状更为简单,可改善枢纽的引水防沙效果:将悬板应用于排沙漏斗中,可将排除的泥沙粒径减小到0.1mm,同时减小排沙耗小量,提高排沙率。  相似文献   
35.
应用投影寻踪回归技术,分析得到影响悬栅消能率的因子主要是悬栅安装高度,其次是栅间距,最后是流量。多因子仿真优化结果:在流量由34L·s-1变化到80L·s-1范围内,当栅距取4.0cm,栅条安装高度取4.6cm时,悬栅消能率均能达到80%。最佳栅距约为栅后涡流长度范围的1.5~2.0倍。  相似文献   
36.
过堰溢流的边界元方法数值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
浑水分离清水装置无悬板时的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浑水分离清水装置内部清水流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应用标准的k-ε紊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控制方程的离散采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应用SIMPLE算法进行求解。同时也对计算结果中的速度场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该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清水流场的分布规律,经整体分析发现,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存在一绕中心旋转的偏心涡旋,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切向流速由中心至边壁是先增大后减小的,在锥体区和重力区轴向流速分布都是先增大,后减小的。  相似文献   
38.
将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简称梭锥管)用于混水泥沙分离.采用均匀正交试验考察了锥圈间距、进流量、倾角以及底孔孔径对梭锥管的耗水率和表面负荷率的影响.通过PPR和极差分析得出:影响耗水率的各因素主次排列为底孔孔径、进流量、锥管偏角和锥圈间距;而影响表面负荷率的各因数主次排列为底孔孔径、进流量、锥圈间距和锥管倾角.考虑试验因素对耗水率和表面负荷率影响程度的影响及它们在分离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优化了装置参数,水平优化表明:当锥圈间距2 cm,进流量14.5 cm3/s,倾角60°和底孔孔径2mm时,耗水率最小,表面负荷率最大.  相似文献   
39.
无压隧洞洞内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新疆喀什河吉林台一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水力学模型试验,对深孔式无压隧洞洞内消能及消能工型式进行试验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在无压隧洞洞内设置消力池加悬栅的消能工型式。试验表明,悬栅的置入增大了掺气量,并且起到了破碎水跃表面波浪的作用,从而削弱了因池中水波而引发的下游洞内涌浪。该消能工的消能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0.
本文运用边界元方法求解了过堰溢流问题,建立了自由表面的新的迭代方法,所得的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堰面压强的分布与实验值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