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9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物理模型研究了梭锥管上下两锥管内泥沙沉降时间关系及锥圈的安装位置对泥沙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锥圈的存在,缩短了沉降距离、阻碍了絮团间的絮凝,提供了泥沙下降通道和清水上升通道;在静水沉降中,随着沉降时间的推移,大量泥沙进入到下锥管,泥沙在下锥管中所用沉降时间占总沉降时间的70%多.下锥管为泥沙沉降的主要场所,下锥管中安装锥圈更有利于泥沙沉降.  相似文献   
42.
干旱区成龄红枣微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干旱区红枣微灌技术发展需求,采用目前最常用的滴灌、涌泉灌、微喷灌三种微灌技术进行田间试验,从产量、品质、生理性状、根系分布及土壤水分状况分析表明,微喷是成龄红枣最适宜的微灌技术形式,其次为滴灌,涌泉灌的效益最差,其中微喷、滴灌三管、滴灌双管处理与地面灌相比,均能增产10;以上,减少灌溉定额40;以上.同时初步确定成龄红枣微灌适宜湿润比为40;~70;,微喷灌采用70;的湿润比,滴灌采用40;~50;的湿润比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3.
基于数值模拟的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流模型和欧拉模型,运用Phase Coupled SIMPLE(PC-SIMPLE)算法,对分离鳃与普通管中的水沙两相流流场进行了静水沉降的三维数值模拟,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分离鳃与普通管内的速度场和含沙量分布特性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探讨了分离鳃的水沙分离效率及机理。结果表明:分离鳃中的速度矢量分布规律与普通管不同;分离鳃的结构形式、其内部的流场特性及含沙量分布特性都有利于水沙的分离,故分离鳃中的泥沙速度、清水速度及泥沙去除率都大于普通管的。探明了分离鳃快速分离水沙的机理,这对分离鳃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
将梭锥管混浊流体分离装置(简称梭锥管)用于混水泥沙分离.采用均匀正交试验考察了锥圈间距、进流量、倾角以及底孔孔径对梭锥管的耗水率和表面负荷率的影响.通过PPR和极差分析得出:影响耗水率的各因素主次排列为底孔孔径、进流量、锥管偏角和锥圈间距;而影响表面负荷率的各因数主次排列为底孔孔径、进流量、锥圈间距和锥管倾角.考虑试验因素对耗水率和表面负荷率影响程度的影响及它们在分离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优化了装置参数,水平优化表明:当锥圈间距2 cm,进流量14.5 cm3/s,倾角60°和底孔孔径2mm时,耗水率最小,表面负荷率最大.  相似文献   
45.
排沙漏斗的流场特性及输沙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沙漏斗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漏斗涡流排除进入渠道的推移质及悬移质泥沙。介绍了利用激光测速仪对排沙漏斗的三维流场的测试成果,分析了排沙漏斗的时均流特性和紊流特性及输沙机理。  相似文献   
46.
无压隧洞洞内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新疆喀什河吉林台一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水力学模型试验,对深孔式无压隧洞洞内消能及消能工型式进行试验研究的成果,提出了在无压隧洞洞内设置消力池加悬栅的消能工型式。试验表明,悬栅的置入增大了掺气量,并且起到了破碎水跃表面波浪的作用,从而削弱了因池中水波而引发的下游洞内涌浪。该消能工的消能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7.
排沙漏斗的流场特性及输沙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8.
将两相流分离鳃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以下简称装置)进行集成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把分离鳃沿径向悬挂在装置柱体中后,装置在溢流清水浊度相同的情况下,溢流流量增加了1.5~2.0倍.而且分离鳃的数量对其溢流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分离鳃数量的增加,溢流相同浊度清水的流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9.
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鳃片型式对水沙分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分别利用加单排鳃片和加双排鳃片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模型在含沙浓度为8%,10%,12%,15%,18%,20%的水中进行泥沙沉降的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对比分析,证明两种不同鳃片布置方式的垂向异重流式水沙分离鳃中的泥沙沉降速度规律基本一致,由加速下沉和减速下沉两个阶段组成,且两阶段历时基本相同.两种鳃片布置方式的分离鳃中水沙分离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50.
冲积河流河型影响因素及判别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型的影响因素分析,确定出河槽边界条件、来沙条件、来水条件为河型的形成和转化的主要条件.将河型按从稳定-不稳定的原则分为6级,并对河型进行量化编码.以黄河、长江等河流12个河段的实测资料为依据,采用Cp统计量作为变量选择准则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新的河型判别式.得出对河型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河槽边界条件,其次为来水条件,来沙条件对河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