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3篇
  248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降雨强度对黄绵土坡地磷流失特征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坡地磷(P)的流失是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与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探讨降雨特征对土壤P流失的影响机理对于坡地养分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以黄绵土(质地为粉质壤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雨强对坡地P随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条件下坡地径流中溶解态磷(DP)含量达到0.18 mg/L以上。相同雨量时,径流中DP含量随雨强的增大而降低,泥沙浸提态磷(SEP)与全磷(STP)的含量与流失量以小雨强(0.91 mm/min)时为最大。坡面产流过程中DP、SEP及STP含量的变化均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其变化与径流含沙量呈正相关,而累积流失量则表现为加速增加的趋势。黄绵土坡地径流中不同形态P的含量随雨强的增大而降低,而总的流失量受雨强与产流过程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2.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水分及全氮的垂直变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土壤中水分及全氮垂直分布及变异情况,对陕北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中苜蓿地、荒草地、农地、柠条地以及油松地5种不同植被类型下0~800 cm土层中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全氮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土壤含水率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干湿交替的层状分布。植被类型影响土壤水分含量的垂直剖面分布;各植被类型下相对高湿层和低湿层出现的深度不同;不同深度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不同。农地及退耕荒草地土壤水分涵养较好,垂直方向上含水率变化较大;人工植被苜蓿、柠条消耗土壤水分较多,土壤含水率变化相对平缓;油松地平均土壤含水率及变化幅度居中。研究区域中,土壤全氮含量水平较低,表层发生陡降后,在20 cm以下土层中仍以很小的变幅降低,变化平缓。柠条地土壤全氮含量高于其他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73.
利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下小麦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对蒸汽压亏缺(VPD)的反应,以揭示不同氮素形态影响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铵态氮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的叶面积和根长,提高了小麦的瞬时和长期水分利用效率。不同氮素形态下,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对蒸汽压亏缺的反应不同。随VPD增加,硝态氮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无变化,但铵态氮和硝酸铵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则明显下降。所有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均随VPD增加而下降,其中硝态氮和硝酸铵处理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铵态氮处理。硝态氮和硝酸铵处理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也随VPD增加而下降,但铵态氮处理未发生变化。所有氮处理的蒸腾速率均随VPD增加呈现出二次抛物线变化,叶水势并未随VPD增加发生变化,表明气孔对VPD的反应符合前馈机制。3个处理的瞬时WUE均随VPD增加而下降,高VPD下铵态氮引起小麦叶片气孔的关闭是其WUE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
东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与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北农牧交错带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草场退化与土地沙漠化发展加剧。文中分析综合治理的必要性与影响因素 ,提出促进生态环境恢复良性循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与产业布局 ,以及建立防沙型农牧业生态模式、生态适应性旱作模式及综合治理模式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5.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柠条幼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沿坡面布点,通过中子仪观测人工柠条幼林坡地小区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并对储水量的时空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柠条幼林地上、中、下不同坡位0~400 cm土壤剖面储水量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即雨季迅速增加,冬季变化较小,春季至下一个雨季初迅速下降。柠条幼林坡地土壤剖面储水量表现为从坡顶至坡底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土壤水分消耗量从坡顶至坡底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柠条地土壤储水量与坡面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可用一个二元三次多项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76.
中子仪的标定及其在坡地土壤水分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野外标定中子仪的方法,并比较分析了中子仪测定结果与土钻烘干法所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分层标定的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坡地土壤可以分10cm、20-30cm、40cm三个层次进行标定;由于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性和微地貌的差异性,中子仪法测定结果与土钻烘干法测定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在研究降雨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时,最好选择其它表层测量精度较高的水分测定装置。  相似文献   
77.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循环GIS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小流域水循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研究和构建:其中包括GIS在水文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模式,小流域水循环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的原则,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应用组件式技术,采用新一代组件式GIS开发平台ArcObjects与可视化开发语言VB,以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为例,设计建立小流域水循环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小流域水循环地理信息系统。系统能够采集、表达和输出小流域水循环过程各类数据,系统还提供实现水文模型与系统的集成接口,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循环过程研究提供数据采集、表达和分析支持。  相似文献   
78.
79.
在评价土壤水分性质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地讨论了黄土丘陵区农田水分循环特征及作物土壤水分生态环境,并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区域土壤有效水利用率较高,土壤低温度仍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同时指出,该区域土壤有效水库容大,对作物供水调节能力强;但因气候干旱,土壤水分亏缺严重,土壤只在生育期内对作物供水起调节作用,这是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库效应的区域特征.此外,本文将土壤蒸发分为旱季和雨季两个时段,研究表明土壤蒸发最强的时段,在雨季而不在旱季.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