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铁观音夏茶新梢,中开面3~4叶为原料,经包揉和压揉两种不同造型工艺制成毛茶,用SPME进行样品香气提取,GC-MS分析,探讨包揉、压揉两种造型工艺对闽南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揉工艺制出的毛茶香气成分数量多于包揉;包揉工艺制成的毛茶含有较多的醇类组分,而压揉工艺制出的毛茶含有较多的酮类、酯类等羰基化合物组分,毛茶香气品质特征各不相同。这些结果可为今后乌龙茶造型新技术的改进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闽南闽北乌龙茶加工艺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闽南闽北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并对其加工工艺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比较;进一步阐释了乌龙茶加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3.
阐述了茶叶生产机械化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全程机械化作业对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作用等,分析了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化、茶叶加工机械化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开展茶叶机械标准化建设对提高我国茶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茶叶物理特性及乌龙茶造型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茶叶物理特性,如容重、柔软性、弹性、塑性、力学特性等,以及乌龙茶不同的造型工艺的研究进展.茶叶物理特性的研究为乌龙茶造型新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减少劳动力降低成本,促进福建乌龙茶整体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5.
应用现代空调制冷技术做青,以轻发酵为特点的清香型乌龙茶,其色泽砂绿油润、汤色蜜绿明亮、滋味鲜爽、香气清锐,具有明显的"清"、"鲜"、"绿"特征,该特征相关成分的化学性质较为活跃,如存放不当,这些成分很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致使茶叶饮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下降。因此,需要采用特别而有效的贮藏保鲜方法,以保持清香型乌龙茶特有的"清香"品质。  相似文献   
36.
茶学作为一门实践能力要求高的学科专业,当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观念、实践型师资少、教辅与教师地位不对等、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故应通过对现行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全方位改革,包括观念转变,引进专业实践人才,改变考核方式,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等,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核心,建立覆盖茶学各个层面,多环节的、立体的、全新的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7.
化学指纹图谱在茶叶品质鉴定与控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建立茶叶品质化学指纹图谱的必要性;结合化学指纹图谱的建立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其在茶叶品质鉴定与调控上的应用,以期获取茶叶品质的综合信息——茶叶品质化学指纹图谱,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现茶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振动做青对闽南乌龙茶青叶做青物理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气流输送方式的环境条件、不同气流输送方式和不同摊叶厚度对青叶叶温、水分和细胞破损率的影响,优化了气流输送方式和摊叶厚度参数,并与传统做青和空调做青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振青、晾青均输送0.64 m·s~(-1)微风气流,摊叶厚度为50 mm时,振动做青叶层空气的温度22.07℃、相对湿度66.61%、CO_2含量362.50μL·L~(-1),做青叶的叶温20.44℃,能为闽南乌龙茶振动做青提供适宜的叶层环境条件;振动做青叶的失水量和失水速率显著高于传统做青,细胞破损率及其均匀性显著高于空调做青.  相似文献   
39.
40.
为了培养适应茶产业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素质茶学专业人才,本文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产业发展对茶学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需求,提出基于新技术成果的茶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升模式,并初步实施。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成果拓展茶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出实践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使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