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7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54篇
  38篇
综合类   251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41.
<正>近年来,山东省武城县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立足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定位,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特别是要加快发展辣椒产业。武城县依托山东省农科院(武城)辣椒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探索复合种植模式,形成了“小麦—辣椒—玉米”套作种植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2022年全县推广“小麦—辣椒—玉米”套作种植模式共310亩,亩均产小麦、辣椒、玉米分别为502、2 250、250 kg,亩净收益4 500元,是“小麦—玉米”传统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的3倍。  相似文献   
642.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春小麦生育期内的温度变幅和降雨分布特点、小麦产量和品质波动状况,以1990~2010年黑龙江省东部(密山市)和北部(五大连池市)的气象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明确不同地域内的气温变幅和降水分布特点;同时以复种区域内早熟品种、北部主产区内晚熟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熟期小麦品种在其对应种植区域内的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幅度、品质指标的波动范围。结果表明,5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2℃的年份比例低于30%,7月份集中降水占小麦生育期内比例的平均值达到44%~55%,5月份持续升温、7月份集中降雨是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域内小麦实现多花大穗、稳产优质的主要限制因素。适时播种的早熟品种(龙辐麦1号),要注重苗期水分管理,即可实现高产优质;晚熟小麦品种(龙麦35)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内的产量变幅较大、品质稳定性差,应注重栽培管理、延长叶片功能期,才能实现稳产提质。  相似文献   
643.
在基质中添加不同含量的亚硒酸钠,观测硒对秀珍菇生长周期和子实体硒含量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基质中硒含量的增加,秀珍菇生长周期延长,秀珍菇子实体中硒的含量显著增加并与基质中硒含量呈正相关,当基质中硒为100mg/kg时,秀珍菇中硒含量可达18.85mg/kg。富硒秀珍菇适宜作为补硒源药物开发。  相似文献   
644.
需冷量研究在落叶果树引种、适宜种植区划及设施促成栽培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对于落叶果树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落叶果树需冷量的概念、需冷量的估算模型、试验方法和需冷量研究在落叶果树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存在问题做了探讨,以期为今后落叶果树的需冷量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5.
秸秆还田作为白浆土改良利用的重要方式,在我国东北黑土区应用广泛,但北方寒冷气候下秸秆腐解速度缓慢,导致短期内耕层土壤速效养分供应不足,化肥施用量居高不下,限制了化肥减施技术的推广应用。本试验在化肥常规用量减少15%条件下,进行腐植酸、玉米秸秆还田及其配施腐植酸处理,对比研究盆栽条件下秸秆和腐植酸对白浆土酶活性、速效养分转化与吸收的影响,以及腐植酸对秸秆腐解率与玉米干物质积累的作用。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试验中玉米抽雄期、成熟期,秸秆还田配施腐植酸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化肥常量对照分别显著提高78.7%、64.3%和119.0%、133.8%,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而秸秆还田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化肥常量对照分别显著提高56.2%、36.0%和23.4%、30.7%,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97.1%、9.9%和54.6%、22.8%;腐植酸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化肥常量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3.7%、20.2%和18.1%、43.2%。成熟期,腐植酸处理2019、2020年玉米植株干物质重分别显著增加81.2%和28.4%。化肥减量15%条件下秸秆还田3 750.0 kg/h...  相似文献   
646.
【目的】秸秆直接全量还田技术在东北黑土区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关于还田秸秆腐解过程对当季作物的直接影响及其配套技术研究较少。对秸秆与腐植酸互作效应的研究可为完善东北黑土区秸秆还田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在减少15%化肥常规施用量的基础上,以化肥常量施肥(CF)为对照,设置化肥减量15%增施腐植酸(HA)、化肥减量15%增施秸秆(SR)、化肥减量15%增施腐植酸和秸秆(SRH)处理,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腐植酸对当季玉米植株碳氮代谢的影响,以期明确秸秆还田及腐植酸对化肥减量情况下玉米生长的生理效应。【结果】秸秆还田提高了玉米叶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腐植酸提高了玉米叶片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和PEPC活性,秸秆还田配施腐植酸在PEPC活性上具有互作效应。虽然秸秆还田降低了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但腐植酸提高了SPS活性,两者均提高了蔗糖合成酶活性,且两者互作下同步提高了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促进了还原糖(RS)合成,进而提高了总可溶性糖(TSS)含量,加强了淀粉合成。秸秆还田对玉米植株氮代谢无直接影响,腐植酸对氮代谢关键酶...  相似文献   
647.
采集烤烟不同叶位烟叶图像并进行预处理,提取烟叶叶长、叶宽、面积、周长和最小外接矩形面积5个叶片绝对形态特征参数,计算狭长度、矩形度、圆形度、叶宽最大处占比、叶宽轴与质心夹角5个相对形态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特征向量,构建基于K近邻算法(KNN)、逻辑回归(LR)、基于线性核函数和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和BP神经网络的烟叶部位识别模型,并对比5种模型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图像轮廓特征所提取的形态特征参数可以较为有效地反映烤烟部位特征;5种识别模型中,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效果最好,识别准确度为93.75%,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模型决定系数均高于90%。  相似文献   
648.
2018~2019年三江平原云山农场设置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以旋耕(RT)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量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较旋耕处理相比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受降雨量影响各耕作处理表现不同,2018年(生育期降雨量505.3 mm),隔行深松、深松、浅翻和深翻4种耕作处理蓄水量分别提高3.67、2.87、2.23、2.68 mm;2019年(生育期降雨量833.6 mm),深松处理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最低,表现为浅翻>深翻>旋耕>隔行深松>深松。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LAI)呈“S”型曲线,各处理表现为深松>隔行深松>深翻>浅翻>旋耕,在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深松处理平均比旋耕提前5 d到达干物质最快积累时间。4种耕作方式与旋耕相比均能改善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LAI,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649.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于薄皮甜瓜的需求,解决安阳地区甜瓜产业发展中品种良莠不齐的问题,本研究综合比较博洋61、博洋63、博洋95、博洋9、菊城622、菊城九号、七彩酥香6号、七彩酥香9号、五台山26、五台山29共10个薄皮甜瓜品种的含糖量、口感、风味、产量及适应性,为筛选出适合安阳地区设施栽培的优质薄皮甜瓜品种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博洋61、博洋95的品质和果实外形较其他品种均表现较好且市场销售情况良好,综合产值较高,可以适度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