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2篇
  10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于大豆R_5时期,在晴天(f)和阴天(c)条件下,对大豆叶运动与叶面受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各方位的叶数(%),晴天时,西和西南高于东和东北;阴天时,东西水平线以南各方位叶数(%)大致相近。还看出,不论晴阴天时,东西水平线以南高于以北。大豆叶片倾斜方向,主、副倾角,晴天时的叶数(%)正向>负向;阴天时,相反。大豆叶片倾斜角度,主、副倾角,晴天时,正向>负向,阴天时,相反。大豆叶面受光,晴天群体光照强度处于20~30KLx,阴天4~6KLx,多数未达光饱和状态。从叶片分布方位,叶片倾斜方向、角度和叶面受光关系看,在晴天时,由于太阳高度和位置变化,直射光多,主、副倾角正向角度大。为充分利用光能,大豆叶由东南向西南作调位运动。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叶枕中钾的含量增高时对叶片直立和扭曲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2.
7覆土与出菇管理(1)播种后7~10d菌丝长满料表面时,要通风2~3次/d,每次1~2h。备好覆盖上,在覆土前3d将土先用故敌畏和甲醛预消毒并用薄膜覆盖封闭24h,除去杂菌和虫害。播种后将覆盖上的薄膜揭开进行搅拌,使药味及氨味散发掉,用石灰粉调节好PH值7.2~7.5,这时要混合艺术灰(100m2加草木灰8~10xg,钙镁磷10kg),伴均匀,待到12~15d菌丝布满料面,菌丝吃满培养料的2/3时,即可覆土,覆土厚度3~4cm,覆土后将薄膜全部闭封覆盖2~3d,减少通风量,5d后正常通风1~2次。使菌丝尽快向料面上爬,菌丝吃到土中,待菌丝长上土层厚…  相似文献   
103.
目前水产养殖中通常使用的饲喂模式主要有3种:全程饲喂硬颗粒料(沉水鱼料)、全程饲喂膨化饲料(浮水鱼料)、硬颗粒料与膨化饲料搭配饲喂。(一)硬颗粒料优势与不足硬颗粒饲料价格低、饲料系数高;不但主养的鱼类如草鱼、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主要血清型,试验从内蒙古地区9个牧场共采集236份奶牛乳房炎患牛的奶样,采用常规微生物方法、生物化学反应方法、动物试验和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常规微生物学检验分离得到162株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124株、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29株、腐生葡萄球菌(S.saparophytics)9株。动物试验得到116株致病性S.aureus。PCR方法鉴定出荚膜多糖5型S.aureus23株,占致病性S.aureus的19.83%;荚膜多糖8型S.aureus61株,占致病性S.aureus的52.59%;荚膜多糖5型和8型S.aureus占致病性S.aureus的72.41%。说明5型和8型S.aureus是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主要血清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基于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高密度遗传图谱初步定位结果,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对西瓜果形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并开发功能性分子标记,有助于全面研究果形基因的功能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方法】利用114份纯合西瓜品系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及其果形指数表型进行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分析,结合GBS高密度遗传图谱初步定位结果确定果形基因候选区段,以商业小型西瓜品种纯化所得品系K2(椭圆形、FSI=1.54±0.13)和L1(圆形、FSI=1.11±0.07)为材料构建F2群体,通过开发分子标记对果形基因ClFSI进行精细定位,根据西瓜参考基因组‘97103’v1注释信息确定候选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行验证。【结果】利用1 152份F2群体,最终将ClFSI精细定位于3号染色体的FMFSI-1与FMFSI-2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63 kb区间内,共包含5个注释基因。其中Cla011257属于已报道与控制果实纵径和果形相关的SUN基因家族。经测序分析发现,西瓜椭圆形品系K2在该基因第3外显子上存在两个非同义突变位点Chr3:26846636 G-A和Chr3:26847041 G-A(‘97103’v1),分别导致天冬酰胺(Asn)替换为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替换为赖氨酸(Lys),并利用Chr3:26847041突变位点开发功能性分子标记FSICAPS-2。qRT-PCR分析表明,K2(椭圆形)与Charleston Gray(细长形)中候选基因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L1(圆形)。【结论】本研究将控制西瓜果形的ClFSI精细定位于3号染色体63 kb区间内,推测Cla011257为最终目的基因,Chr3:26847041和Chr3:26846636突变位点是导致果形不同程度伸长的重要位点,并开发了可以同时鉴定Cla011257多种突变类型的功能标记FSICAPS-2。  相似文献   
106.
嘉陵江下游白缘缺个体生殖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缘鳅(Liobagrus margirtatus Günther)绝对生殖力为70.42(32~118)粒,相对生殖力F/L为0.86(0.52~1.84)粒/mm,F/W为23.25(9.47~38.89)粒/g。绝对生殖力和相对生殖力都与体长(L)、净体重(W)等形态学指标成直线相关,其相关方程分别为F=2.871L-59.581,F=15.332W+22.77,F/L=0.0189L+0.1544.F/W=0,1527W+0.7548。绝对生殖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趋势逐渐减小。相对生殖力随年龄的增大呈现减小趋势。属于分批产卵类型鱼。  相似文献   
107.
利用Visual Studi0 2010为开发平台,SQL Server 2008为后台数据库,搭建了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农业实用技术点播系统.该系统可为广大农户、企业及科技人员提供便捷的访问方式、直观形象的农业实用技术,不仅可改变和创新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还可使农业技术的推广突破时空限制,降低推广和培训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眼肌按摩联合复方樟柳碱太阳穴注射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47眼)眼肌麻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眼肌按摩的同时,联合复方樟柳碱2mL患侧太阳穴注射,每天1次,14d为一疗程。病情好转可逐渐停药,最长观察4个疗程,症状消失即可终止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14~60d。同时对所有患者静点能量合剂及大剂量B族维生素(VitB1、VitB12)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68.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7,P<0.05);结论眼肌按摩联合复方樟柳碱太阳穴注射治疗麻痹性斜视可缩短治疗时间,操作简单、安全,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9.
覆膜年限及灌水方法对河套灌区农膜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阐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农膜残留现状及覆膜年限、灌水方法对农膜残留的影响,该文采用查阅资料、问卷调研及田间取样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及典型研究区地膜覆盖现状,并在典型研究区考虑了覆膜年限(覆膜2、5、10、20 a)、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和地面灌溉覆膜)和作物种类(玉米和葵花)3个因子,探索其对农膜残留强度、破碎率、残膜分布及残膜碎片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2005—2014年地膜使用量和覆膜面积均呈跨越式增长,分别增长了125.81%和147.62%;而典型研究区更是增长了240%和265.81%,然而单位面积覆膜量却下降了8.82%和7.08%。不同覆膜年限和灌水方法显著影响农膜残留强度和破碎率(P0.05),其中覆膜5、10、20 a后的残留强度平均比覆膜2 a分别增长了80.14%、163.70%、273.64%,破碎率平均比覆膜2 a分别增长了20.97%、38.14%、60.20%;膜下滴灌与地面灌溉覆膜相比残留强度平均提高了42.92%,破碎率平均提高了20.01%。农膜残留主要集中在土壤0~10 cm土层内,占64.89%;典型研究区面积为0~4和4~20 cm2的残膜分别占残膜总片数的31.06%和27.81%,且随着覆膜年限增加,下层残膜片数占总残膜片数的比例逐渐增加,其中覆膜20 a农田与覆膜2 a农田相比0~10 cm土层残膜占总残膜片数由71.47%降低为54.61%,10~20 cm土层由23.37%升高为32.24%,而不同灌水方式对残膜在土壤中的分布影响不大。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不同面积残膜比例差异越显著且小面积残膜比例增加,覆膜2~20 a后,面积为20 cm2以下的残膜数量分别是面积为20 cm2以上的1.43~1.59倍(P0.05)。研究结果可为农膜残留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不同生育期淋洗对微咸水滴灌玉米农田水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淋洗时间对微咸水滴灌农田脱盐和增产的影响,在内蒙古河套灌区进步村节水综合试验站开展了微咸水滴灌试验,分别在拔节期(T1)、抽雄期(T2)、灌浆期(T3)设置1次畦灌淋洗,以及生育期无淋洗(CK)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淋洗对微咸水滴灌农田水盐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淋洗后0-60 cm平均土壤含水率提高了18.9%,且T1、T2和T3处理0-40 cm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CK处理,持续时间分别为12,25,28天;生育期淋洗后土壤储水量和作物耗水量分别平均增加了20.92%和21.52%。生育期淋洗后膜内平均盐分降低了78.0%,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淋洗后盐分分别下降了0.20,0.36,0.44 mS/cm。淋洗后膜内0-60 cm脱盐率平均提高55.01%,60-100 cm脱盐率平均提高125.79%,且淋洗后膜外脱盐率高于膜内,平均高38.90%。拔节期淋洗显著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产量提高了18.8%,穗长、穗宽和行粒数分别提高6.8%,5.5%,7.0%,收获指数提高了7.8%(P<0.05);抽雄期淋洗产量提高了8.1%(P<0.05),而灌浆期淋洗对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故在拔节期淋洗土壤作物受盐分胁迫时间较短,增产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