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7篇
  3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1.
正水肥一体化是当前世界公认的一项高效节水节肥的农业新技术,主要根据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规律,利用灌溉设备同时把水分和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应给作物。近年来,为了推行水肥一体化技术,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农业部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水肥一体化得到了我国政策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2.
柠条粉基质栽培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了柠条粉基质栽培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栽培的番茄比对照增产35%,VC含量提高了10.2mg/100g,同时节肥18.7%。柠条粉作为栽培基质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3.
有机紫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孙家滩开发区位于宁夏中部,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3000 h以上,全年太阳辐射高达700 k J/m~2,年平均气温8.8℃,无霜期17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93 mm,年蒸发量约2013 mm~([1])。孙家滩开发区距离市区约  相似文献   
114.
地膜覆盖与常规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进一步明确地膜覆盖的农业生产潜力,本研究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国家精准农业示范基地(40°10′33.26″N,116°23′37.07″E)设计4个试验处理[T1:地膜覆盖(在传统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膜上覆盖1 cm土层)+不灌水;T2:无地膜+冻水;T3:无地膜+冻水+拔节水;T4:无地膜+冻水+拔节水+开花水],利用称重式蒸渗仪研究该种地膜覆盖下的冬小麦耗水特征和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4种处理的累计蒸散量随着播种天数而呈现三次多项式动态方程,且4种处理的绝对系数R20.99,拟合性较高。T1、T4的土壤?作物系数(Kc)最大理论值与实际最大值均出现在抽穗期,而T2、T3出现在拔节期,且4种处理的Kc随播种天数呈二次方程,绝对系数R20.70(T2为0.69)。从阶段耗水量看,播种—拔节期,T1显著低于T2(T3/T4);拔节—成熟期,T1与T2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T3和T4处理(P0.05);在孕穗—开花和开花—成熟期,T1比T2分别增加了3.10 mm和21.43 mm的耗水量(P0.05);生长后期,增加了对50~100 cm土层的水分消耗。从蒸散速率及Kc看,T1的蒸散高峰值高于T2,但低于T3和T4;T1的冬后蒸散高峰最大值出现时间(播后215 d)晚于T2、T3和T4(播后194 d);T1的Kc最大值出现时间与T4相同(播后214 d),但晚于T2、T3(分别为播后200 d、199 d)。与T2、T3相比,T1增加了旗叶叶片水势,延缓了叶片衰老,而且土壤表层(0~5 cm)的温度增加了0.5℃,但增加不显著,这利于降低棵间的土壤蒸发。从产量与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看,T1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高于T2和T3,低于T4,但差异不显著;T1产量与T2和T3差异不明显,但显著低于T4,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22.6%(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底墒水充足的条件下,地膜覆盖可代替冻水、拔节水的作用,通过减少前期土壤蒸发,为冬小麦生长后期节省大量水分,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降低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5.
针对温室作物秋冬季节CO2气肥严重不足的问题,设计了适用于普通温室大棚的基于生物质原料发酵的二氧化碳施肥器。采用作物秸秆在好氧发酵作用下进行发酵,制取二氧化碳。同时,采用合理的自动控制策略,获取生物质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及水分等条件,并试验研究了生物质发酵制取CO2的最佳条件,验证了该施肥器用于温室补施二氧化碳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秸秆+好氧发酵菌)生物发酵产生CO2的最佳条件为:温度45℃、含水量为70%、初始碳氮比为40:1,产气速率最快;碳氮比对CO2的释放影响最大,温度影响次之,含水量影响最小;在此条件下一次上料可以连续12天让面积120m2的温室CO2浓度保持在1 200×10-6以上,满足温室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6.
混配柠条复合基质对茄子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酵柠条粉、珍珠岩和蛭石为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混配形成柠条粉复合基质,以普通商品育苗基质为对照(CK),通过基质理化性状、幼苗生长发育、根系活力、壮苗指数等指标,比较分析混配基质育苗效果,研究其理化性状和在茄子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发酵柠条粉基质,提高混配基质的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降低基质的持水孔隙,部分复合基质完全符合育苗基质要求,且育苗效果明显优于CK;发酵柠条粉体积分数在50%~60%,总孔隙度为70%~90%,通气孔隙在9.5%~11.5%时育苗效果更佳;通过茄子幼苗根系活力和壮苗指数的生理指标确定茄子最佳育苗基质配比为V(柠条粉)∶V(珍珠岩)∶V(蛭石)=3∶1∶1或3∶1∶2。  相似文献   
117.
通过研究套种三叶草对樱桃番茄生长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探索生物多样性栽培模式,改变日光温室单一栽培制度。结果表明,随着三叶草生长量的增加,对土壤养分环境的影响逐渐明显,到樱桃番茄收获时,处理土壤的pH、全盐、速效氮、磷、钾质量分数分别下降2.68%、8.73%、10.78%、19.5%和7.54%;处理土壤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在樱桃番茄生育初期就显著增加,在整个生长期内,平均较对照高17.94%和60.62%;相对于对照,套种三叶草的樱桃番茄产量增加14.44%,果实中可滴定酸减少12.83%,亚硝酸盐减少14.38%,糖质量分数增加16.37%,维生素C质量分数增加17.66%;表明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套种三叶草能够改善根际土壤酶环境减轻根层土壤磷钾肥的富集,提高樱桃番茄养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是一种可行的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18.
为了探索黄河上游地区日光温室节水控氮对氮肥利用效率及氮素运移规律的影响,以不同施氮量和灌水量为试验处理,采用随机区组处理方式,通过在西芹不同生长阶段、0~160cm土壤剖面获取土壤氮素的动态变化信息,以评价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氮素运移规律和硝态氮的淋溶情况。试验表明:在耕层土壤(0~60cm)内全氮质量分数变化较大且规律明显;硝态氮质量分数变化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呈规律性明显变化,且土壤中硝态氮质量分数变化与灌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施氮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关系,节水控氮能够有效减轻土壤中上层中(0~60cm)硝态氮淋洗,降低土壤硝态氮积累量,有效减轻对农田周围水体污染。  相似文献   
119.
LED绿光补光模式对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强度以及补光模式的绿光对植物工厂中水培生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绿光的供光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8:00—20:00照射的强度为160μmol·m~(-2)·s~(-1)的LED白光(W)为基础光,在保证生菜正常生长的前提下,补充3种不同强度(30、60、90μmol·m~(-2)·s~(-1))的绿光(G),并通过调节绿光的供光时间点使之与基础白光形成重叠(O)和不重叠(N)两种供光模式,分别为W、WG30O、WG60O、WG90O、WG30N、WG90。N共6个处理,各处理间绿光补光时长均为6 h。【结果】除处理WG90N外,其他补充绿光的处理较对照W均显著提高了生菜地上部鲜重,且30μmol·m~(-2)·s~(-1)的低强度绿光更有利于生菜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补充绿光的处理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生菜可溶性糖、粗蛋白以及Vc含量,同时降低了硝酸盐含量,其中,生菜可溶性糖、粗蛋白以及Vc含量随着绿光补光强度的升高而增加;绿光在作用于生菜生物量积累过程中依赖于背景白光,而在作用于可溶性糖积累和Vc合成过程中与背景白光的关系不显著。【结论】绿光对生菜的作用效果与绿光补光强度及其相对于基础光的供光模式有关,且对于不同的目的指标,绿光补光效果有所差异,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生产目的建立不同的绿光补光策略。  相似文献   
120.
6月上旬~7月中旬是宁夏西瓜市场的淡季。为解决这个问题,宁夏农业科学院与宁夏吴忠马家湖西瓜协会联合进行西瓜小弓棚超早熟栽培技术试验并获成功,2003~2005年该技术在马家湖西瓜种植区推广2.668hm2,每667m2产量4500~6000kg,纯收入6000~7500元,较传统种植方法增收80%。该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