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钾处理对鹰嘴豆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立肥效模型,提供能够有效增产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集成鹰嘴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2019~2020年以白鹰1号为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地常用施肥量为N:58 kg/hm2、P2O5:69 kg/hm2、K2O:60 kg/hm2。设氮、磷、钾4个施肥水平为0(不施肥)、1(常用施肥量×0.5)、2(常用施肥量)、3(常用施肥量×1.5)。调查鹰嘴豆生育日数、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干重、根长和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氮、磷、钾处理鹰嘴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变化,拟合并优化氮、磷、钾施肥效应进行方程,分析氮、磷、钾肥对鹰嘴豆产量和农艺性状单因素和互作效应,分别得到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下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结果】鹰嘴豆生育日数、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受肥料施用量变化影响较小,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共同决定了产量。N2  相似文献   
22.
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号"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号”生育指标及构成产量性状固子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1)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吉农大3号”分蘖率提高,叶片数增加,生育日数增加;(2)不同栽培密度环境中“吉农大3号”的穗数,粒数差异明显,而株高,粒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3.
行距及间作对箭筈豌豆与燕麦青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西北地区,普遍应用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生产饲草。为了研究不同间作模式的增产效果,2009—2010年在吉林省白城市采用两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2种行距(A1:33 cm;A2:16.5 cm)和3种种植方式(B1:燕麦单作;B2:箭筈豌豆单作;B3:燕麦箭筈豌豆1∶1间作)对饲草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减小播量增大时,作物单株重量减小,饲草总产量提高13%;行距减小播量不变,燕麦单株重量增大,饲草总产量提高29%;B3饲草产量比B1提高24%,比B2提高30%;B3粗蛋白产量比B1高1倍,比B2低20%;间作使燕麦的株高、单株重和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使箭筈豌豆的株高增加,单株重、含氮量降低,节数减少,分枝减少。采用行距16.5 cm、燕麦播量87.5 kg hm–2、箭筈豌豆播量75 kg hm–2的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处理,全年两茬饲草产量为19.8 t hm–2,粗蛋白产量为2.43 t hm–2,可作为白城及气候相似地区饲草生产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饲草燕麦品种在不同区域的丰产性及适应性,2017—2019年进行全国饲草燕麦鉴定试验,包括国内外饲草品种20个,分布在全国22个燕麦主产区的试点,采用标准差校正的(standard deviation of means,SD)GGE双标图(SD-GGE)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可分为4类,分别为籽粒高产、饲草高产和生育日数较长且株高较高的品种,其余与上述性状相关性差的品种聚为一类。穗铃数和穗粒数与饲草产量均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籽粒产量极显著正相关。G1(‘坝莜3号’)和G3 (‘坝燕6号’)为鲜草高产稳产品种,G11(‘陇燕3号’)和G16(‘草莜1号’)为干草高产稳产品种。试点E1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E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奇台县)代表性较好。以生产鲜草为目的,试点E1(吉林省白城市)和E2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最适宜种植品种为G2(‘坝莜18号’);E17(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E18(河北省承德市)最适宜种植品种为G14(‘青引2号’);E3(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E6(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E9(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和E10(青海省海东市)最适宜品种为G11;其余试点最适宜品种均为G3。以生产干草为目的,E4(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最适宜品种为G10(‘GL381’);E3、E6、E9、E10和E20最适宜种植品种为G8 (‘远杂1号’);E18、E14(江苏省泰州市)和E15(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最适宜种植品种为G9(‘张燕4号’);E1、E2(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E13、E21和E22(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最适宜品种为G16;E5(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E8(山西省怀仁市)和E19(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没有最适宜品种,相对表现较好的品种为G8、G12(‘定燕2号’)和G16。明确20个品种在各个区域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为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及间作对燕麦、向日葵生产力以及燕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在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0、50和100kg/hm2),测定燕麦、向日葵产量、吸氮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具有产量优势及较高的氮吸收效率,土地当量比及氮素吸收当量比范围分别为1.20~1.37和1.20~1.30。施氮量为100kg/hm2时,间作燕麦、向日葵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吸氮量均为最高,分别为4.40和6.65t/hm2,12.81和12.40t/hm2以及182.78和192.12kg/hm2,其中间作燕麦地上部生物量、吸氮量较单作燕麦显著提高17.20%~35.39%;间作向日葵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吸氮量较单作向日葵显著提高22.78%~46.15%。间作显著降低燕麦收获后间作燕麦边行0~6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间作向日葵边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因此,100kg/hm2是该地区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的较优施氮量。  相似文献   
26.
科尔沁沙地休眠燕麦行距和播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 在科尔沁沙地东部连续两年进行燕麦种植试验,研究行距与播量对休眠燕麦物候期、地上、地下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07年各处理中,行距为15cm、播量为150kg/hm2组合地上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为1520.1kg/hm2、、688.9 kg/hm2,具有较大优势。2008年,各处理中,行距为25cm、播量为150kg/hm2组合地上、地下生物产量分别为3200.2kg/hm2、、2773.6kg /hm2,籽粒产量为1400.0 kg/hm2,具有较大优势。收获后,2007年,不同处理植被覆盖度为21.7%-68.1%,其中A1B2处理植被覆盖度最高;2008年,不同处理植被覆盖度为39.6%-79.9%,A2B2处理植被覆盖度最大,为79.9%。结果表明,行距和播量对燕麦产量及植被覆盖度均有影响,根据降水情况,A1B2,A2B2处理在产量和防风蚀方面具较大优势。初步表明燕麦在当地条件下可正常生长,其根茬可以起到防风蚀、改善当地生态条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等花柱型白花甜荞和异花柱型红花甜荞的杂交后代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为甜荞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等花柱型白花甜荞与短花柱型红花甜荞的杂交后代F2群体进行花色、花柱型、开花天数、生育天数和株高等7个农艺性状测定,并进行遗传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在F2群体中,白花单株占27.92%,粉红花和浅粉花单株占72.08%,表明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同型花(等花柱型)和异型花(短花柱型和长花柱型)分离比为2∶1,可推测出等花柱型对异型花柱为显性。7个农艺性状中,开花天数、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和茎粗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97%、7.16%、9.88%和9.57%,小于10.00%;单株粒数、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9.85%、21.75%和21.80%,均大于20.00%。开花天数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与一级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生育天数与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和茎粗4个株型相关性状均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4个株型相关性状中,株高与一级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茎粗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作为产量性状,与开花天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天数呈显著负相关,与4个株型相关性状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的前2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000,累积贡献率为56.083%,反映了所测农艺性状的主要信息,第1公因子主要是由株高、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粒数4个因子决定,故称为株型因子;第2公因子中开花天数的因子载荷最大,故称为生殖因子,这2个公因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F2群体的各农艺性状中均出现超亲分离,虽然未出现粉红色等花柱型单株,但出现了70株浅粉色等花柱型的单株,其中8株为既比父本早熟又比母本高产的浅粉色等花柱型。【结论】开花天数、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和茎粗的变异较小,稳定性较高,而单株粒数、株高和一级分枝数的变异较高,稳定性较低。在等花柱甜荞与红花甜荞的杂交育种中应协调好生殖因子和株型因子的关系,要根据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有目的地选择,有望获得早熟高产稳产的红花甜荞。  相似文献   
28.
以JA3、M44、19A647燕麦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将3种材料的花药接种于C17、W14培养基上,研究3种基因型在2种培养基上反应率、出愈率、转移率和再生率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燕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和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在3个基因型中,JA3的反应率、出愈率、转移率都是最高的,分别达到36.29%、26.95%、86.93%,只有JA3获得了再生植株,其绿苗率为0.10%,可见JA3适合用于花药组织培养,可以作为燕麦花药培养的桥梁材料;C17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比较紧凑,质量较好,W14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不易聚集长大,质量较差,从W14培养基中共获得6株白化苗,从C17培养基中获得2株白化苗、2株绿苗.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燕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在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显著,JA3适合作为燕麦花药培养的桥梁品种,相较于W14培养基,C 17为燕麦花药培养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29.
白城地区燕麦产业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产业在我国是新兴产业,吉林省自20世纪末才开始研究、种植和产业化开发,由于基础薄弱,目前种植面积仅5万亩左右,产业化程度较低。通过对白城地区自然现状和研究水平的分析,建议本地区应针对当地现状,做好宣传与技术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土地及气象条件,依靠地区政策,以技术为依托,做好技术培训与示范,这是本区发展燕麦产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局部根区不同灌溉方式下裸燕麦(Avena nuda L.)光合能力下降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及渗水盘供水方法,比较了交替根区灌溉(APRI)、固定根区灌溉(FPRI)和常规灌溉(CTRI)下,裸燕麦旗叶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特征曲线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的差异。与CTRI处理相比,局部根区灌溉(包括APRI和FPRI处理)降低了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和初始羧化速率(CE),但APRI处理未明显降低初始量子效率(α)、PSII最大量子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效率 (qP)。在2种局部根区灌溉模式中,APRI较FPRI显著提高了叶片SPAD值(P<0.05),而且APRI的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α、光饱和点(LSP)、光能利用率(LUE)、Ci/Ca、CE、CO2饱和点(Ci,sat)、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ФPSII、ETR、qP和非光化学效率(NPQ)均高于FPRI。APRI和FPRI的光合速率降低与气孔因素有关,FPRI光合速率降低还与PSII结构损伤有关;局部根区灌溉提高了裸燕麦干旱胁迫逆境下的耐受能力,APRI有利于保持更高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