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2篇
  14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正>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等在内的海洋生态系统固定了全球50%以上的碳,每年可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其碳储量分别是陆地碳库和大气碳库的20倍和50倍,是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22.
针对谷物联合收获机工作过程中需要实时测量谷粒流量的问题,提出应用结构光视觉测量技术实现谷物联合收获机测量系统谷粒体积流量的测量。采用普通滑槽作为测量谷粒体积流量的输送器,应用滚轮与编码器测量谷粒在滑槽中的流动速度。根据激光三角法测量原理构建结构光三维视觉系统,测量滑槽中流动谷粒的截面轮廓,应用试验参数标定法建立物长与像素偏移值的关系。在对结构光图像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阈值判定法获取谷粒流截面轮廓;采用梯形微元求和法分别建立谷粒流截面计算模型与体积计算模型。试验研究了滑槽倾角和图像采集帧率对谷粒体积流量测量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滑槽倾角在15°~30°、结构光图像采集帧率在40~100 f/s时,4种谷粒体积流量的测量误差小于等于5.2%,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小于等于0.021,均方根误差小于等于1.268 L;当测量体积为17.6 L、滑槽倾角为30°、结构光图像采集帧率为100 f/s时,测量误差最小,为0.74%;当测量体积为39.2 L、滑槽倾角为20°、结构光图像采集帧率为40 f/s时,测量误差最大,为5.2%。采用结构光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应用梯形微元积分求和法建立谷粒流体积计算模型,可以实现滑槽输送谷粒体积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67个玉米品种幼苗在—6.2巴水分胁迫条件下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证明:水分胁迫时,玉米幼苗叶片的水势下降、电解质渗漏率增加、脯氨酸含量增加,抗坏血酸含量减少。并且在一定水势以下,电解质渗漏率、脯氨酸变化率对数、抗坏血酸变化率均与水势在极显著水平相关。因此我们认为三者是玉米幼苗抗旱性的较好指标。随着水势的下降,三者都有一个发生变化的临界点,该点水势分别为:抗坏血酸为—8巴,电解质渗漏率为—9巴,脯氨酸为—10巴。这说明干旱对植株的损伤顺序为:活性氧增加,抗氧化剂减少,生物膜损伤;代谢发生调整。同时也说明三个指标对干旱的敏感性为:抗坏血酸>电解质渗漏率>脯氨酸。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辽东湾海域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水平和时空分布特点,根据2007年的4月和10月辽东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运用Brey经验公式计算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P/B值,并结合海洋生物指数方法对辽东湾海域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为5.59g/(m~2·年),年平均P/B值为3.16,辽东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空间分布呈现出自沿岸向中部递增的趋势,P/B值空间分布与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相反,呈现出自沿岸向中部递减的趋势,群落组成中以个体小、生活史短、代谢快的底栖动物为主。  相似文献   
25.
玉米生产在我国分布广阔,由于气候差异和历史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我国玉米栽培模式千差万别,玉米植株的产量、高度等生长特点差异较大。随着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机械化生产方式明显地受到玉米农艺栽培技术的制约。为此,国家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立项课题"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并专设下课题"玉米标准化中种植体系与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对此开展研究,是玉米生产中农机农艺相结合方面具有开创性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刊特约该课题组的部分研究人员结合他们的调查、研究和试验,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发展建议,为玉米种植与收获作业中形成农机与农艺统筹运作与发展的良性促进机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
玉米生产在我国分布广阔,由于气候差异和历史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我国玉米栽培模式千差万别,玉米植株的产量、高度等生长特点差异较大。随着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机械化生产方式明显地受到玉米农艺栽培技术的制约。为此,国家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立项课题“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并专设下课题“玉米标准化中种植体系与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对此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7.
为补充和完善鸭绿江下游鱼类资源状况的基础资料,了解近年调查区域的鱼类组成特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现场调查与渔获信息采集的方式,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对鸭绿江下游(丹东段)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发现鱼类33种,其中鲤形目最多(12种),鲈形目次之(8种);鱼类区系组成较为复杂,土著鱼类占优势,温水性鱼类占优势,喜稳水或缓流水的鱼类占优势;鱼类区系在洄游习性、适温性和摄食习性上表现为不同的生态类型。鸭绿江下游丹东河段鱼类群落表现为河口鱼类群落类型,部分物种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迁徙或者消失,鱼类种质资源较为珍贵,建议进一步加强鸭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注意水质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28.
针对目前我国丘陵山区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程度低、人工种植成本高和生产率低等问题,设计了2CM-SF型马铃薯播种机。该机由8.82kW的手扶式拖拉机提供动力,能够一次完成马铃薯的开沟、施肥、播种、起垄等作业。为此,主要对组合式施肥开沟装置、排种链装置、覆土起垄装置进行设计分析与优化。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CM-SF型马铃薯播种机重种指数为5.4%、漏种指数为2.3%、种植深度合格率为92%、作业小时生产率约0.04hm^2/h,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设计标准,对提高西南地区的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选取430份山东地方品种、124份育成品种和180份高代品系进行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从中筛选到27份PPO活性较低的品种(系),可作为优质的低PPO活性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0.
为了进一步了解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内性激素平衡的影响,选择阿特拉津这种已被确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农药,通过研究阿特拉津、天然性激素(雌二醇、睾酮)加入血清后体系紫外吸收峰的变化、温度与体系荧光强度关系等方法,确定了阿特拉津、天然性激素对血清组分的荧光猝灭机理,认为阿特拉津可发生类似天然性激素和血清组分间的基态络合。此外,通过计算各二元体系的结合常数发现,阿特拉津与血清组分的结合常数与天然性激素常数较为接近,可以认为阿特拉津具有与天然性激素相近的对血清组分的结合能力,并可能与天然性激素发生竞争结合,由此影响生物体内正常的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