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2篇
  14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马铃薯种植机分层施肥开沟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机普遍存在的肥料定位不精确问题,结合马铃薯根系分布规律和一垄二行种植模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曲面排肥与V型防堵结构的分层施肥技术,设计了深度可调式分层施肥开沟器,研究了土壤与开沟部件之间运动关系,并对肥料在曲面分肥板上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以下层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排肥器最佳槽轮工作长度;在此条件下,以排肥轴转速和曲面分肥板斜面倾角为试验因素,上层排肥盒左右侧排肥一致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了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运用DPS和Matlab软件进行回归方程显著性分析和参数优化,得出最佳因素组合为排肥轴转速20.5r/min,曲面分肥板斜面倾角15o,此时上层排肥盒左右侧排肥一致性变异系数为3.30%。最优参数下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上层排肥盒左右侧排肥一致性变异系数为3.71%,试验值与理论值相近;同时田间排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开沟器作业流畅,排肥性能满足马铃薯施肥要求。  相似文献   
92.
该文研究了双酶尿素对水稻成穗率、产量结构、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双酶尿素后,氮肥利用率提高;等氮条件下,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在等氮情况下,2试验点平均产量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6.2%,达显著水平;双酶尿素减少用量后,总粒数、实粒数增加,千粒重降低,在减氮20%內,产量仍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因此,在同等收益情况下,可用双酶尿素代替普通尿素,并减少20%用量。  相似文献   
93.
94.
以砂培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了酚-Ni复合污染对根、叶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根、叶组织中Ni、Cu、Zn、Mn、Fe、K、Ca、Mg、P等九种元素的含量以及线粒体、细胞核中Ni含量的变化;根、叶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变化等。结果表明,在显著影响细胞膜透性浓度值的酚-Ni联合作用下,幼苗根、叶细胞膜相对透性较酚、Ni单独作用时明显增大,根、叶组织及线粒体、细胞核中的Ni含量较Ni单独存在时显著增加;除Cu、K、Zn等元素外,其它元素平衡关系变化不大;复合污染还使根、叶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较Ni单独作用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95.
针对蔬菜膜上移栽膜口大、栽植频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复合曲柄摇杆式蔬菜膜上双行栽植装置。在分析复合曲柄摇杆式栽植机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栽植机构的运动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编写栽植机构仿真分析与优化程序,分析各个参数对栽植轨迹及运动特性的影响,采用逐次逼近的方法,得到一组满足膜上栽植要求的杆件长度:lOA=48mm,lAB=125mm,lBC=160mm,lAD=200mm;根据优化后的参数组合设计样机并进行虚拟仿真和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试验栽植合格率均在90%以上,栽植深度合格率在94%以上,株距变异系数最大为6.35%,膜口长度平均值为10.44cm,破膜程度约为18%,栽植频率达到70株/(min·行),满足蔬菜膜上移栽的要求。  相似文献   
96.
针对目前马铃薯收获机田间收获试验中挖掘铲入土困难及大块土壤破碎效果不理想导致壅土现象等问题,对挖掘铲进行了改进优化,对比分析了振动式挖掘铲和静挖掘铲的区别,并对振动式挖掘铲的铲宽、铲面倾角、铲仞倾角等进行了分析计算。以明薯率、伤薯率、含杂率为性能指标,对设计挖掘铲进行了可靠性验证,以经过杀秧处理的马铃薯植株为试验对象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际的挖薯率为96.98%,伤薯率为1.12%,含杂率为2.46%,优于马铃薯收获的国家行业标准作业要求。研究数据对马铃薯收获的挖掘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旱地移栽机为了满足栽植株距的要求,常需要在保证速比不变的同时调节栽植频率和机具前进速度,否则栽植轨迹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栽植质量,为此,提出一种八连杆栽植机构。在分析八连杆栽植机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八连杆栽植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分析了关键连杆长度对吊杯挂接点Ky向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的影响规律,以及对极位夹角、摇杆摆角的影响规律;建立Matlab GUI仿真优化界面,采用逐次逼近的方法,得到一组满足设计目标的杆件长度:l1为39mm,l2为42mm,l3为152.04mm,l4为1536mm,l5为40mm,l6为30mm,l7为100mm,l8为154mm。采用人工制作的辣椒苗模型,以总合格率、优良率为评价指标,对优化得到的栽植机构进行栽植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2种前进速度和2种栽植频率下,栽植优良率达94%,总合格率达96%,且株距变异系数在3.25%左右,所设计的八连杆栽植机构具有良好的栽植性能,满足移栽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98.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亚家族(ABCG)在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中ABCGs的分子特征、表达模式及转录因子对PeABCG15的调控关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毛竹ABCG基因家族成员,对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系统进化等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毛竹ABCG基因表达模式进行研究,借助酵母单杂交验证转录因子与ABCG基因的调控关系。结果表明,在毛竹基因组中共鉴定到77个ABCG基因(PeABCG1~PeABCG77),其启动子中含有多种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其中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最多,出现在74个基因的启动子中。系统进化分析发现,PeABCGs分为白棕色复合体(WBC)和多效性耐药复合体(PDR)两个亚组,与水稻的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显示,在脱落酸(ABA)处理后,7个与ABA运输相关的PeABCGs中有6个呈上调表达趋势,而未检测到PeABCG34表达;在低温处理条件下,7个PeABCGs均受到诱导表达;在干旱处理条件下,有2个PeABCGs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
100.
本研究以118个分子标记在108份萝卜种质中进行筛选,得到56个带型清晰、多态性好的标记用于亲缘关系分析。用这56个标记共扩增出130条多态性条带,每个标记2~5条,平均2.3条;观测等位基因数的平均值为2.3214,有效等位基因数的平均值为1.8643,Nei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4573,Shannon多态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6766,PIC值介于0.29~0.55之间。UPGMA聚类和PCA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处可将108份种质分为4大类,黑皮白肉萝卜、樱桃萝卜、心里美类型萝卜种质各聚为一类,其余种质聚为一类,表明萝卜种质亲缘关系与肉质根皮色、肉质色、大小的联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