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33篇
综合类   1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县级粮食生产效率空间聚集格局演变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粮食安全是区域发展的长期战略问题,在人口激增,耕地面积减少趋势得不到有效抑制的客观背景下,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成为提高粮食生产量的关键。基于DEA Malmquist模型和ESDA技术,结合地理学研究中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粮食重点区河北省1990—2005年138个县的粮食生产效率,重点讨论了大尺度上县级层次近15 a来粮食生产效率空间聚集格局演化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河北省县级粮食生产效率存在空间聚集分布格局,粮食生产效率区际间的差异有所减小;各项粮食生产效率指数局部空间聚集格局显著,空间聚集格局演化规律明显。该项研究成果可从方法论上为定量测算粮食生产效率和空间格局特征提供借鉴,同时丰富粮食生产与耕地保护研究内容,为科学合理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分区,制定区域粮食安全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1-2017年四川省耕地产能变化与潜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高耕地产能对于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粮食安全需求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MODIS-EVI数据,通过构建作物EVI生长曲线,利用二次差分法及阈值法提取耕地复种指数并计算最优生长时长(Most Active Day, MAD)表征耕地产能变化,分析了2001-2017年四川省复种指数不变区内单季作物种植区,双季作物的第一、二季种植区内耕地产能变化及潜力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四川省93.5%的耕地复种指数未发生变化,复种指数不变区内熟制以一年一季(占总耕地面积的88.3%)和一年两季(占总耕地面积的2.7%)为主;2)研究期内四川省单季作物产能显著下降与显著提升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4.0%和33.2%,产能稳定区占比最大;双季中第一、二季作物产能分别呈先降后升和波动下降趋势,产能变化耕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2.1%和49.4%;3)双季作物产能提升潜力大。研究期内四川省单季作物产能提升区和产能下降区产能提升潜力小于40%的耕地占比分别为83.8%和71.4%;双季作物第一、二季作物产能提升区内产能提升潜力大于40%的耕地分别占89.5%和67.6%。双季作物产能提升潜力大于80%的耕地面积超过一半,表明四川省双季作物的耕地产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该研究所提出的耕地产能量化方法,可以应用于大尺度、长时间序列的耕地产能变化监测、耕地产能提升潜力空间识别等,可为优化耕地产能监测方法、促进耕地保护政策与规划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拟在对征地的多种安置方式进行成本分析基础上,以杭州市虾龙圩村被征耕地为例,研究征地中各种安置方式的成本差异;【研究方法】采用区片综合地价法、社会保障法和基准地价法分别计算货币安置、社会保障安置和留用地安置的安置成本;【结果】货币安置没有考虑到土地预期收益、土地的增值性,安置成本最低,社会保障安置易受被征耕地面积、劳动力人口比例影响,安置成本略高于货币安置的成本,留用地安置考虑到了土地区位,区域经济经济情况等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安置成本最高;【结论】由于各类安置方式的补偿目标、补偿手段、费用计算方法不同,政府当期或近中期支付成本迥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业务需求,针对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两种系统结构的特点.对基于这两种系统结构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各自的优劣做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以选择适合当前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5.
为客观监测和有效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设施建后利用情况,初步探讨利用无人机航拍影像结合智能算法识别设施利用状态的可能性,该文选取典型项目,利用多旋翼无人机航拍获取高分辨率影像,提取田间道路和骨干沟渠影像网格切片,通过BoW模型构建典型地物样本特征库基于样本纹理特征进行分类,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研究区骨干线状基础设施利用状况进行识别,并依据目视解译和实地勘察对识别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显示无人机遥感方法可以初步识别研究区基础设施建后利用情况;研究区田间道路病害和骨干沟渠淤塞情况识别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0%和70%;田间道路分类误差主要来自通行不畅与路面裂缝,骨干沟渠分类误差主要来自轻度淤塞;提高影像精度情况下,田间道路利用状况识别精度有所提升但不显著,骨干沟渠通畅状况识别精度无明显变化,模型对宽度2 m以下沟渠识别结果精度较差。研究表明,基于无人机遥感对土地整治项目基础设施利用情况进行自动分类识别具有可行性且效率较高,而监测精度有待于后期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田块尺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形态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高标准农田工程布局、结构具有自身特殊性以及相较于一般农田具有空间形态上的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农田田块尺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评价出发点,从田块规模、田块形态、农田道路、灌排设施和农田防护等方面构建了一套高标准农田建设合规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布尔型赋值方式和短板原理综合评价高标准田块建设的质量和状况,并以吉林省松原市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进行试验实证。研究表明:从农田建设规范的内涵出发,构建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测度不同维度和不同方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提出的方法体系可进一步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短板,为下一步改进工程措施和提高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依据;试验区契合与不契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田块分别占总面积的78.2%和11.8%。  相似文献   
17.
构建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规范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建设和土地整治相关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重大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综合分析了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内涵,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评估过程,并采用PSR模型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研究认为:(1)重大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在项目的立项论证、建设实施和管护运营等阶段均能以不同形式存在,风险评估应根据项目各管理阶段的重点任务及特征,系统分析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2)风险评估过程应包含风险调查、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化解四个程序;(3)基于PSR模型的风险评估体系可反映出土地整治社会稳定风险的产生、传导、作用和控制过程,可为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提供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的农用地定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经典模糊聚类分析中采用传递闭包法在改造模糊相似矩阵过程中存在的传递偏差问题,本文尝试采用具有动态修正聚类中心,进行局部优化算法的模糊ISODATA聚类方法,结合GIS技术,进行农用地定级研究,并以江苏省金坛市为例进行定级评价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坛市农用地划分为四个级别,Ⅰ~Ⅳ级之面积比例为42.20%:22.41%:20.35%:15.04%.与传统的采用多因素综合法计算评价单元总分值,以数轴法或总分频率曲线法进行土地级别划分的定级结果相比较,实验结果与江苏省农用地分等成果联系较为紧密,体现了较好的等、级承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影响的多维评价: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中国农用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产权特征,综合耕作地块状况、土地权属构成和规模经营程度三方面要素,构建涵盖地块、农户和村组的多维耕地细碎化评价体系,对典型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土地整治提高了耕作地块规模,改善田间基础设施,案例区田块细碎化评价值由0.45下降到0.40,细碎化程度由一般降低为轻度;2)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耕作便利程度,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案例区经营细碎化评价值由0.91下降到0.71,细碎化程度由严重降低为轻度;3)由于案例区在整治中未进行大范围土地权属调整,故权属细碎化状况未发生显著改变,权属细碎化评价值由0.23下降到0.22,细碎化程度由较轻降低为轻度;4)为进一步提升土地整治效益,应积极推动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扩大农地规模经营比例,彰显"土地整治+"综合效果,共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耕地的集中连片和空间连通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像元—邻域—连片”三级尺度嵌套视角,综合考虑耕地面积、形状、结构和连通性等特征,构建耕地集聚度和连通性特征测算体系,探究了2000—2020年江苏省耕地格局时空演化规律和分类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集聚度从中部向北部和南部递减,98.94%的县域以不同程度下降。2)江苏省耕地连通性从中部至北部形成以宝应县和宿豫区为中心的连通性优势带,南部区域则有所下降。3)根据耕地集聚度和连通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可将江苏省划分为6个类型区,并提出相应的耕地利用和改善策略。该研究为综合测算耕地的集聚度和连通性特征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明确了耕地优化管理的策略,对于指导区域耕地保护与高效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