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96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206篇
  97篇
综合类   769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454篇
园艺   210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质量浓度及配比对花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Variegatum' 茎段和腋芽诱导、增殖、腋芽增殖、最佳继代时间和生根的影响进行探讨, 旨在建立花叶络石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 为其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平台。结果表明:花叶络石较理想的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 +BA 3.0 mgL-1 +NAA 0.1 mgL-1 , 其诱导率为88 %;最佳的腋芽增殖培养基为MS +BA1.5 mgL-1 +NAA 0.1mgL-1 , 增殖系数为6 , 继代周期以25 d 为佳, 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或1/2 MS +BA 0.1 mgL-1 +NAA 0.1 mgL-1 , 生根率均达到90 %以上。表4 参6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径流小区集水技术与水土保持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对1989年开始治理的龙川河小流域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林蓄积量、流域林草覆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定量地探讨了龙川河小流域治理和维护8a来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情况。研究表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系统功能的增强十分显著,在云贵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93.
玉米花粉特异性基因ZM401 cDNA片段的克隆及其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差异筛选法,并结合冷噬菌斑筛选,从玉米成熟花粉cDNA文库中克隆分离了9个花粉特异性表达的cDNA克隆,并对其中之一ZM401(Zea mays401)进行了分析。经基因组Southern杂交和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ZM401基因以单拷贝存在于玉米基因组中,只在花粉组织中表达,在叶片、根、花药的营养组织中均检测不到ZM401mRNA的积累。ZM401基因的mRNA明显表显为1.2和2.0kb两种,推测可能为转录后前体mRNA可变剪切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不同供氮水平对水稻/花生间作系统中氮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稻旱作/花生间作栽培是一种新兴的节水农业技术。用”N稀释标记法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间作系统在15kghm^-2、75kghm^-2和150kghm^-23个氮素供应水平条件下花生生物固氮以及水稻旱作/花生间作系统中氮素的转移,同时用^15N的富积标记法研究了花生根系腐解对间作系统氮素转移的贡献。结果表明,在15和75kghm^-22个氮素水平下,间作水稻比单作水稻的干物质量分别增加了23.5%和12.2%,在P=0.05的水平有显著差异。间作水稻和单作水稻的氮素吸收量分别为135、143mg株 ^-1和117、131mg株^-1,分别比单作增加14.8%和8.8%。不同栽培方式对花生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影响很小。在3个氮素水平下间作花生和单作花生的固氮量分别为76.1%、53.3%、50.7%和72.8%、56.5%、35.4%,在低氮水平下的生物固氮显著高于高氮条件,间作对花生的生物固氮有一定促进作用。间作系统中的氮素转移率和转移量在3个氮素水平分别为12.2%、9.2%、6.2%和16.3、13.0、10.4mg株^-1,氮素的转移率和转移的数量显著地随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减少。用^15N花生叶片标记直接证明了氮素从花生体内向水稻的转移,随刈割时间氮素转移量显著下降,表明花生根系腐解对间作系统的氮素转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为深入了解耕作方式对土壤碳组分含量的影响,以南方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翻耕秸秆不还田(CT)、翻耕(CTS)、旋耕(RTS)和免耕(NTS)4种耕作处理对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重组有机碳(HF-OC)、土壤轻组组分(LF)和重组组分(HF)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轻组中有机碳含量介于191.21~251.54gC·kg-1,fraction之间,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介于3.01~9.27gC·kg-1之间,为土壤总有机碳(TOC)的11.84%~23.31%;耕作扰动导致土壤LF-OC的损失,而秸秆投入能够增加LF-OC;NTS处理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但不利于亚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RTS和CTS处理有利于有机碳增加,但LF-OC分解较快;CT处理则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流失。LF-OC与TOC变化相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4),且LF-OC对耕作措施的响应比TOC更为剧烈,可以作为指示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996.
对安徽江淮地区早稻田害虫和天敌群落动态进行了研究.共记录捕食性天敌16种,害虫12种.天敌优势种为草间小黑蛛、青翅蚁型隐翅虫、拟水狼蛛、四点亮腹蛛、八斑球腹蛛,害虫优势种为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草间小黑蛛、四点亮腹蛛、八斑球腹蛛、拟水狼蛛、白背飞虱主要分布于稻株中下部,青翅蚁型隐翅虫和褐飞虱主要分布于稻株下部,稻纵卷叶螟主要分布于稻株上部.群落多样性总体上较稳定,早稻生育后期略高于前期,均匀度是影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以功能团为单位和以物种为单位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呈高度正相关.群落特征在早稻分蘖期至乳熟期比较类似,但蜡熟期群落优势种突出,群落特征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997.
梁爱军  王淞  鲍迪  孙少起  董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109-17113
[目的]分析乌克兰鳞鲤的遗传结构,以期为乌克兰鳞鲤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乌克兰鳞鲤(46尾)进行了AAT、α-GPD、GPI、IDH、MDH和PGM共6种同工酶以及肌浆蛋白(PROT)的电泳分析。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其mtDNA的D-loop区段,利用12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扩增片段进行了RFLP分析;并对2种单倍型的PCR扩增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同工酶检测出的12个基因座位中,α-GPD*、GPI*和PGM*存在变异,多态基因座位比例及平均杂合度预期值分别为25%和0.092 0。RFLP检测结果表明PCR扩增到约1.6 kb的DNA片段,8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DraⅠ、EcoRⅠ、HaeⅢ、HapⅡ、HinfⅠ、TaqⅠ和XspⅠ)有酶切位点,DraⅠ和TaqⅠ个体间存在变异。将不同酶切类型结果组合后,得到2种单倍型。[结论]根据同工酶检测结果,可以认为乌克兰鳞鲤含有中国鲤与欧洲鲤2种血统;与RFLP分析结果相比,序列分析表明2种单倍型在DraⅠ和TaqⅠ酶切位点以外也存在碱基差异。  相似文献   
998.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黑土无机磷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黑土无机磷在大豆整个生育时期内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分子量有机酸促进了土壤无机磷的释放,增加了大豆对磷的吸收,作用大小为混合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表明该土壤无机磷的释放决定着大豆的磷素供应.土壤无机磷组分随着大豆生育时期的推进而发生不同的变化,Ca2-P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后又增加,Ca8-P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而Ca10-P则是先降低而后逐渐增加,Fe-P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而后又降低,Al-P和O-P含量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低分子量有机酸处理相比,Ca2-P和Ca8-P表现为柠檬酸>草酸>混合酸、苹果酸>对照>空白;而Ca10-P、Fe-P、Al-P和O-P则表现为空白>对照>苹果酸>混合酸>草酸>柠檬酸,表明柠檬酸和草酸对黑土中的难溶态磷组分有较强的活化能力,而苹果酸和混合酸相对较弱.同时种大豆与不种大豆相比,Ca2-P和Ca8-P含量增加;而Ca10-P、Fe-P、Al-P和O-P含量则降低,表明大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活化了土壤中的无机磷,促进了磷由难溶态向可溶态转化,增加了土壤无机磷的有效性.随着大豆生育时期的推进,黑土中速效磷含量基本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下降顺序为:苹果酸>柠檬酸>混合酸>草酸>对照.  相似文献   
999.
草木灰是柴草焚烧后的残留物.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钾,偏碱性.严冬到来,百草枯死,农村特别是役牛集中的山区农民都有在田间地头焚烧杂草的习惯.春暖花开,青草萌发,役牛在采食青嫩绿草的同时也大量误食积蓄在嫩草根部的草木灰而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000.
蒙古垂黄榆是蒙古黄榆优良的形态变异类型,已通过吉林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定。突出优点是抗寒、抗旱性强,且抵抗病虫害,尤其可抵抗榆紫金花虫、榆小蠹危害。可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扩大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