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探讨西南"旱三熟"(小麦/玉米/大豆)套作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含量变化情况,进而估算该模式下的土壤固碳潜力,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试验农场对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straw mulching,TS)2种处理下的土壤团聚体进行筛分和测定。结果表明,3种作物种植下的2mm粒径与2~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此消彼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85,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对不同作物的响应不同,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粒径)含量在小麦和大豆种植后高达90%左右,玉米种植后约为80%,说明种植玉米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形成。2~0.25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水稳性微团聚体的两个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不受种植作物和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0~5cm和5~10cm土层的本土及各个粒径中的有机碳含量,且5~10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受秸秆覆盖的影响较大。通过估算固碳潜力发现,玉米条带的土壤固碳潜力显著大于小麦-大豆条带,在耕作处理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农作物的响应不同。因此,在西南"旱三熟"地区,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不同粒径有机碳含量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双重影响,土壤固碳潜力主要由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固碳能力决定,水稳性大团聚体更易受到耕作措施和种植作物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固碳外,合理安排农作物也有助于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2.
MRPs作为天然抗褐变剂,可抑制引起果蔬酶促褐变的酪氨酸酶的酶活。为进一步优化美拉德反应以制备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组分,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MRPs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美拉德反应初始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浓度比(糖∶氨基酸)4个因素,设计4因素5水平的二次回归中心组合试验。经响应面法分析,为方便实际操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为2.94,反应时间为1.9 h,反应温度为110.09℃,底物浓度比(糖∶氨基酸)为0.57。经实验验证,得出结果与理论值相对误差较小,故采用二次回归中心组合设计得到的最优MRPs制备条件参数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以安宁河支流热水河中的西昌高原鳅作试验对象,对发育良好的成熟个体进行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观察仔鱼的形态发育并进行苗种培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催产药物的组配以每尾雌鱼注射HCG 100 IU+LHRH-A2 5 μg效果最佳。试验共催产亲鱼140组,48 h效应时间后,两次催产率分别为69 %和62 %;成熟卵卵径为(0.9±0.1)mm,呈浅黄色,遇水后具强黏性;在15~17 ℃下,胚胎历时72 h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平均全长4.2 mm,受精率分别为65 %和63 %,孵化率分别为74 %和77 %。仔鱼的形态发育结果表明,仔鱼发育较快,与摄食相关的器官在胚后很短时间内得到较快发育;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 %。  相似文献   
14.
笔者所在课题组从巴西香蕉中分离到1个PPO基因全长,并进行了原核表达,但结果未表达出目的蛋白。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对香蕉PPO全蛋白进行转移肽分析,结果发现其N端含有转移肽,长度为47个氨基酸。切除转移肽并进行香蕉PPO成熟蛋白原核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在62 ku处有一条特异的蛋白条带,与预测大小相符;并且进行质谱分析,结果确定重组表达蛋白为香蕉PPO,初步说明转移肽对香蕉PPO体外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香蕉PPO功能及在香蕉褐变生理和调控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垄线平行特征的视觉导航多垄线识别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为有效快速地识别农田多条垄线以实现农业机器人视觉导航与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田间多垄线识别与定位方法。使用VC++ 6.0开发了农业机器人视觉导航定位图像处理软件。该方法通过图像预处理获得各垄行所在区域,使用垂直投影法提取出导航定位点。根据摄像机标定原理与透视变换原理,计算出各导航定位点世界坐标。然后结合垄线基本平行的特征,使用改进的基于Hough变换的农田多垄线识别算法,实现多垄线的识别与定位。使用多幅农田图像进行试验并在室内进行了模拟试验。处理一幅320×240的农田图像约耗时219.4 ms,室内试验各垄线导航距与导航角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33 mm与0.3°。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与定位农田的多条垄线,同时算法的实时性也能满足 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产量的无偏灰色GM(1,1)模型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门可佩  陈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841-4842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等最新统计数据,建立改进的无偏灰色GM(1,1)模型,并对2009~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进行实证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简化了建模步骤,提高了预测精度,预测结果符合中国粮食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7.
核桃青皮乙醇提取物抑制霉菌作用机理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霉菌形态作用前后变化的观察,并辅以霉菌细胞培养液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定量测定,初步探究核桃青皮的乙醇提取液对霉菌的作用机理。发现:(1)通过显微镜观察,经过处理的霉菌细胞内含物有外渗现象且细胞结构变得模糊不清,怀疑霉菌细胞死亡;(2)加入提取液后霉菌培养液的电导率显著增长,判断霉菌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电解质外渗率在处理2 h时达到峰值,表明提取液对霉菌的迫害达到最大;(3)加入提取液后发现霉菌培养液的丙二醛含量出现增加趋势,在处理后2 h达到最大值,说明霉菌应激反应能力达到最大;(4)当加入提取液后霉菌培养液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迅速降低,证明其对霉菌具有显著抑制性。由此得出结论:核桃青皮乙醇提取液对霉菌的作用机理是破坏了它的细胞膜,而细胞自身的抗逆能力不足以对抗这种作用,从而导致霉菌细胞死亡。该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核桃青皮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奥林达夏橙[Citrus sinensis(L.)cv.Olinda]果萼离层中分离出1个低氧应答基因,命名为CsHRP.CsHRP基因的序列分析推测其编码98个氨基酸残基.CsHRP基因组序列与cDNA比对结果表明其含有2个内含子.Blastp分析发现,CsHRP含有保守的低氧应答保守结构域HIG1N,与可可、玉米、橡胶树等植物中的同源蛋白相似度达68%81%.亚细胞定位显示CsHRP是细胞膜/细胞壁锚定蛋白.qRTPCR试验结果显示CsHRP在幼苗子叶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根、茎、叶.在逆境处理条件下,CsHRP表达受低温,高盐,PEG6000,脱落酸,乙烯,甲基茉莉酸和水杨酸诱导,说明该基因响应多种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9.
陈娇  任志 《世界林业研究》2020,33(4):128-128
正随着我国加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木材加工业得以快速发展,国际市场对木质建材、家具等的需求高速增长使得木材加工业成为我国出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成就了我国作为世界最大木业加工、木制品生产与木制品出口大国的地位。木材加工、存储、转运对于交通运输能力及通达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对木材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供应链水平的优化升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金融产品的管理因其贯穿、作用于木材加工业的原料供应、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成为优化供应链布局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初重(52.99±1.95)g黄金锦鲤为研究对象,研究浮萍对其形体及体色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3%、6%、9%、13%、14%的浮萍,相应替代同等水平的菜籽粕,制成6组等氮(粗蛋白质:38.5%~38.6%)等能(12.2 MJ/kg)饲料,分别记为D1、D2、D3、D4、D5、D6。将540尾健康的黄金锦鲤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养殖时间8周。形体指标的结果表明:D4组与D6组的体长/体高表现最为理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D6组相比D1组显著降低6.67%);空壳率(DOR)与肥满度(CF)均以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显著提高17.14%~20.82%);色素指标结果显示:体表白度值(L*)随养殖时间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黄度值(b*)在养殖第四周时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 <0.05),体表各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低顺序为背鳍>皮肤>鳞片>肌肉,且各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紫背浮萍添加量提高呈上升趋势,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相较于D1组上升50.00%~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