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阐明芥菜开花抑制因子AGL18与开花整合子SOC1间的互作调控机制,在芥菜‘QJ’的开花期克隆了AGL18-1,幼苗期克隆了AGL18-2和AGL18-3,它们分别编码257、257和258个氨基酸,为AGL18家族的3个成员。序列比对表明,芥菜AGL18家族成员与十字花科芜菁和油菜同源性均高达90%。酵母双杂交和BiFC试验表明:芥菜AGL18-1、AGL18-2和AGL18-3蛋白与SOC1不会发生蛋白相互作用。酵母单杂交和Dual-Glo~ Luciferase试验表明:AGL18-1、AGL18-2和AGL18-3中仅有花期AGL18-1蛋白与SOC1启动子间存在互作。为进一步筛选AGL18-1/SOC1的互作区域,分别截取了AGL18-1蛋白的M域和IKC域,发现仅M域与SOC1启动子存在相互作用,说明M域是介导花期AGL18-1蛋白与SOC1启动子互作的关键区域。这为深入研究AGL18与SOC1互作的分子机制及其对开花时间的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杂交水稻萌发率、苗期耐冷性与耐冷性指标的关系,以重庆师范大学10个自育杂交水稻组合和糯稻89-1为材料,测定种子的生理指标、低温萌发率及苗期低温处理恢复生长后的死苗率。不同杂交水稻组合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明显,种子自身所含这4种物质与水稻低温下的萌发率可能具有一定关系;种子萌发对温度变化较敏感,每个组合中温度为6℃处理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均高于11℃,初步推断临界点以下低温层积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积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低温条件处理下水稻苗期死亡率有明显差异,温度越低,水稻幼苗受害越大,复温后死亡率越高;聚类分析将杂交组合分为A、B、C 3类,A组、B组生理指标大部分都高于C组,低温萌发不同杂交水稻组合内变异系数较大。总的来说,水稻种子耐冷指标对萌发率可能具有一定作用,在苗期,水稻对低温较敏感,随着时间和温度增长受影响越大,根据耐冷指标、萌发率、死苗率对不同水稻杂交组合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可以为选育耐冷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湖南旅游资源丰富,蕴含着丰富而深远的文化,但文化障碍往往导致翻泽的失误,使译文不能恰当地反映景点的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等。通过对湖南旅游景点中的一些误译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4.
旨在利用悬浮培养CHO细胞表达系统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 E2蛋白,并鉴定纯化E2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以BVDV-1 NADL株基因序列为基础,构建BVDV E2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VDV-E2,转染经悬浮培养的CHO细胞进行分泌表达,收集细胞培养上清,进行亲和层析法纯化,SDS-PAGE电泳鉴定蛋白表达和纯化,Western blot鉴定与His抗体和BVDV阳性血清反应性,利用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用细胞间接免疫荧光(IFA)和ELISA鉴定E2蛋白的反应活性。纯化E2蛋白经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检测后表达量高达1.228 mg·mL-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利用His抗体和BVDV阳性血清均可检测到目的蛋白的特异性条带;新西兰大白兔一免后第7天利用间接ELISA可检测到血清抗体阳性,并持续至免疫后第28天,血清抗体效价水平达到1∶1 024 000;IFA试验结果显示,该血清抗体可检测到BVDV感染MDBK细胞中E2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证实纯化的E2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成功利用CHO悬浮培养真核表达系统制备了纯化的BVDV E2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BVDV的诊断方法及其新型亚单位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百山祖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克隆繁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动态样地内所有乔木和胸径≥1cm或高度≥2 m灌木的母株产生根蘖的情况,分析不同生活型层次和不同物种的根蘖能力差异、根蘖率与母株胸径的关系以及根蘖率与生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样地母株总数36769株,根蘖总数34786株,整个样地的根蘖率为0.94;该样地5种生活型物种的根蘖率存在差异,呈现冠层乔木>亚层乔木>小乔木>灌木>藤本;全部物种整体根蘖率和6个主要物种的根蘖率都随母株胸径增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峰值均出现在略大于母株胸径区间的中间值处;样地沟谷、陡坡、缓坡、山脊4种生境的根蘖数、母株数、母株密度、根蘖密度、根蘖率存在差异,其中母株密度和根蘖率均呈现山脊>缓坡>陡坡>沟谷.此结果反映出样地总体根蘖率较高,克隆繁殖是该群落木本植物的重要繁殖方式;冠层乔木、亚层乔木和小乔木的优势种、亚优势种的根蘖率普遍较高,表明克隆繁殖在群落结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种在母株胸径与根蘖率方面呈现的一致性反映出根蘖的生长和定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母株的资源供给;根蘖率与生境的关系符合克隆植物基株的风险分摊原理.  相似文献   
26.
将印楝油氯仿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和丙酮重结晶进行生物活性跟踪分离纯化,并运用互补重对数模型(CCL模型)分析活性化合物的离体生物活性,求出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半数致死时间(LT50).结果显示,从印楝油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白色雪花状丙酮结晶物,熔点为60~61℃,经结构鉴定为18-碳酸-3,4-呋喃二酯,其对兔疥螨幼虫的杀螨活性呈时间浓度依赖性,24 h的LC50和LC90分别为0.0818和9.842 4 g/L,7.500 g/L时的LT50和LT90分剐为15.332 4 h和24.678 4 h.这表明印楝油氯仿提取物的杀螨活性成分主要为酯类物质,对兔疥螨具有较强的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27.
以安宁河支流热水河的西昌高原鳅作为试验对象,对发育良好的成熟个体进行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仔鱼形态发育的观察以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催产试验中催产药物组配以每尾雌鱼注射HCG 100 IU+LRH-A25μg效果最佳。试验共催产140组亲鱼,效应时间后,2次催产率分别为69%和62%;成熟卵卵径(0.9±0.1)mm,卵为浅黄色,遇水后具强粘性;受精卵在15~17℃下,胚胎历时72 h后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平均全长4.2 mm,受精率分别为65%、63%,孵化率分别为74%、77%。仔鱼的形态发育结果表明,仔鱼发育较快,与摄食相关的器官在胚后很短时间内得到较快发育;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  相似文献   
28.
 采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野生中国樱桃5 个居群共133 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的 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 对SSR 引物共检测到78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7.8 个。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6112 ~ 0.6689,Shannon’s 信息指数(I)为1.1984 ~ 1.3786。基于分子方 差分析(AMOVA),92.53%的变异来自居群内,7.47%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遗传距离(GD < 0.2416)、遗传一致度(GI > 0.7854)、遗传分化指数(Fst = 0.0844)以及较强的基因流(Nm = 2.7125)均 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居群内存在显著近交现象(Fis = 0.3986),且居群在大多数位点上偏离 Hardy-Weinberg 平衡。基于上述结果,分析讨论了居群较高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间较低遗传分化形成的可能 原因,并提出野生中国樱桃的保护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29.
分析测试香蕉茎秆总固体含量(TS)和挥发性固体含量(VS)及香蕉茎秆固体剩余物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采用蒸汽爆破法对香蕉茎秆进行预处理,探讨不同压力及维压时间下对香蕉茎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组分的降解程度,分析蒸汽爆破预处理优缺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香蕉茎秆的组分被不同程度破坏,当压力为3.5 MPa,维压时间为4 min时,香蕉茎秆中半纤维素含量由预处理前13.33%降至4.36%,降解率高达67.29%,纤维素含量由48.33%降至39.15%,降解率为18.99%,木质素含量由14.62%降至6.52%,降解率为55.40%,总体含量由76.28%降至50.03%,降解率为34.41%。说明蒸汽爆破技术对香蕉茎秆固体剩余物的预处理效果比较显著,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0.
籽粒淀粉的含量和结构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而淀粉合酶在淀粉合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植物淀粉合酶基因经多次复制和功能分化,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多成员大家族。为揭示淀粉合酶基因家族成员间的序列特性和表达差异,本研究参考已知的水稻淀粉合酶蛋白序列,对小麦全基因组中的淀粉合酶基因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共鉴定到27个小麦淀粉合酶基因,这些基因分布在1A/1B/1D、2A/2B/2D、6A/6B/6D、7A/7B/7D染色体上,可分为Group A和Group B两大类,Group A包含TaGBSS TaSSⅠ TaSSⅡ三个亚家族,所编码的蛋白均具有motif1~motif10,且motif排列顺序一致;Group B包含 TaSSⅢ TaSSⅣ两个亚家族,所编码的蛋白都缺少motif9和motif10,另外 TaSSⅢ亚家族还缺少motif8。与玉米、水稻、高粱、拟南芥不同,小麦淀粉合酶基因没有 TaSSⅤ亚家族。同一亚家族内不同基因具有明显的表达差异,其中, TaGBSSⅠ TaSSⅡa TaSSⅢa在胚乳中特异表达;小麦相同部分同源群内的淀粉合酶基因间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也存在表达差异, TaSSⅡa-B TaSSⅡa-D在授粉后20 d和30 d的胚乳中表达量比 TaSSⅡa-A高。差异表达的淀粉合酶基因启动子中的胚乳特异表达元件(RY-element、AACA-motif和ACGTOSGLUB1)存在类型和数量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