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林业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浙江省杨梅气候生态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2.
论述了江苏森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放思想,加快森林旅游业发展步伐;优化组合,打造江苏森林旅游特色品牌,搞好规划,多渠道筹集森林公园建设资金,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森林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明确职责,健全管理机构,加快法制建设步伐等建议。  相似文献   
23.
退耕还林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治本之策。它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4.
浙江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雨量分布不匀,尤以7—8月常出现于旱,此时正值麻株旺长,需水量大,而自然降水量多数年份仅为麻地腾散量(即麻地土壤蒸发量和麻株蒸腾量两者之和)的30—70%。因此,浙江的主要产麻县如萧山、余杭、上虞和海宁等地,夏旱时皆以沟灌.  相似文献   
25.
柑桔树根际培土防冻的气象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于1979—1980年在浙江省金华县施村大队进行。供试树为温州蜜柑山田品系,5年生。试验分干燥疏松土,干燥疏松土加塑料薄膜覆盖、潮湿紧实土与对照四个处理,每个处理供试桔树12株。所培土墩高约30厘米,底部直径100厘米,呈半圆形,其中一个处理(干松土)的土墩表面覆盖直径120厘米的塑料薄膜。在试验期内进行物候观察(包括受冻后形态表现),并选择典型天气类型进行小气候观测。  相似文献   
26.
通过上蔟期间蔟室内和方格蔟间的小气候测定,分析了杭7×杭8新蚕品种在不同蔟室小气候影响下的茧解舒率,初步认为:通风恶劣的簇室茧解舒率最低(66.1%),自然通风蔟室的茧解舒率为71.8-76.4%;人工通风蔟室的茧解舒率最高(73.2-79.6%)。故新品种上蔟时,应选用南有大门、北有窗、夜间关闭保温性能好、白天门窗开后气流畅通的民房作为蔟室。如有条件加用人工扇风,对解舒率的提高更有利。 蔟架上放置方格蔟以两层为宜,下层蔟底离地35厘米为好,位置过低则温度较低,湿度过大。方格蔟垫纸处温度最低、湿度最高,小气候恶劣,要及时撤除垫纸。方格蔟平面应放成与盛行气流方向平行,以加强气流的纵深影响,有利于排湿换气。  相似文献   
27.
畜舍小气候对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因素是影响动物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就猪舍小气候中主要因子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流速、饲养密度等对猪的影响作一阐述,对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关于江苏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世界私有林概况及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探讨了江苏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区域、林种和布局等问题 ,分析了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提出了加快该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步伐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9.
将京优葡萄从花前至果实采收进行不完全封闭的普通钢筋大棚覆盖,研究了大棚内的小气候环境.结果表明:1997年7月中旬上午6时至下午16时棚内温度高于露地对照,下午16时至次日上午5时低于对照;上午6时至下午13时棚内相对湿度低于露地,13时至次日上午5时高于露地.棚内京优葡萄与露地相比,座果率提高35.2%,单果重增加22.1%;至成熟采收时,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提高了12.7%,酸度降低,果实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0.
3年田间试验资料表明:水稻旱育秧的出苗率和成秧率都比水育秧高;在低温胁迫下,播于旱育苗床的水稻种子存活时间长,具有“土中待晴”的优势;烂秧主要发生在秧苗出土前后和1.1~2.0叶期;受低温胁迫之后出土的秧苗,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出现死苗现象。在低温期间,旱育秧苗的出叶速度、株高和根系生长都快于水育秧。早粳品种的成秧率明显高于早籼品种。低温累积量,<10℃的天数和<10℃的雨日是造成烂秧的主要因子。由种子发芽率与低温累积量组成的回归模式,能较精确地模拟成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