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对运动电磁场的电场强度变量和磁感应强度变量做旋度及散度运算分析,表明除电位移变量项与经典Mexwell方程组的正负号不同外,大多数时变电磁场理论下的Maxwell方程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从运动电磁场的Maxweel方程组中导出。但在有些条件下运动电磁场的Maxwell创方程组仍然可以应用,并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而经典Maxwell方程组无法应用。这说明用“运动电场具有磁场特性;运动磁场具有电场特性”来描述电场与磁场之间的关系要比时变电磁场理论更符合自然规律。时变电磁场理论的Maxwell方程组是运动电磁场在特殊条件下的特殊形式。所谓时变电磁场可能是运动电磁场在特殊条件下的特殊表现,时变电场与时变磁场之间的相互转化可能是运动电磁场在特殊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假象,并非电磁场的真正规律。时变电磁场理论的Maxwell方程组作为数学工具在一些领域中可以应用,但作为原理表达式,它们不是每个都正确的,也不是总对的。  相似文献   
12.
喜鹊是我省分布极为广泛的留鸟,主要营巢于村舍高大树顶间。体形较大,背、翅、尾黑褐色,肩胸、腹等着白色,如穿一件白外挂,又长着一束长长的尾巴,喜站在高高的树枝上,见来人时即摇动着那长大尾巴喳喳地叫,闻音动听悦耳,十分惹人喜欢,所以民间传统习俗常有鹊叫为“喜兆”和“喜鹊叫客人到”的说法。喜鹊每年春天都在旧巢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为探明浑善达克沙地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于 1 998一 1 999年在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取样分析了地形和植被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及生长季内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发现在坡度 <1 5°时 ,随坡度的增大 ,土壤含水量降低 ,在坡度 >1 5°时 ,沙丘阴坡上土壤的含水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高沙丘阳坡的土壤含水量 ,受坡度的影响很小 ,略有降低。由于沙地土壤类型复杂 ,土壤剖面变异也比较大 ,所以随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动态特征在不同土层也有差异 ,表土层 ,春末夏初之前土壤比较干 ,以后在波动中上升 ,8月份土壤含水量比较大 ,8月底以后又迅速下降到春末夏初的水平。心土层则在前期土壤比较湿润 ,而后逐渐下降 ,在 6月中旬至 7月中旬出现土壤含水量的低谷 ,7月中以后又逐渐升高 ,并在 8月底达最大含水量 ,9月中旬后又降到年初的水平。6、7月间含水量的低谷可能是由于植物大量耗水造成的。表土层和心土层 (70 cm以上土层 )在 9月上旬基本降到了5月初的水平。但底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波动中升高 ,9月上旬虽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 5月初的土壤湿度。在某些地形部位 ,随植被盖度的增加 ,土壤含水量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氮素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内蒙古阴山以北地区马铃薯生产中氮肥适宜施用量,以‘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素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与库活性均表现出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360 kg/hm2施氮量下,马铃薯公顷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单株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库活性均最大,分别为5 989.81 kg/hm2、20.03 g/株、84.32 g/株、0.072 g/g·d。因此,360 kg/hm2的施氮量,可以作为当地马铃薯生产中的最佳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克新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阴山北麓地区连续3 a定位施肥,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各施肥处理各生育时期0~80 cm土壤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全生育期总耗水量较对照提高0.17%~4.16%,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肥料配施条件下各施肥处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和商品薯率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8%~49.67%,13.97%~55.14%,以M+NPK处理效果最明显,2011年和2012产量分别达到36 863.70 kg·hm-2和31 386.14 kg·hm-2,其次是NPK处理和M处理;各施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对照,其中以M+NPK处理最高,两年分别较CK处理高出43.72%和44.09%,与其它各施肥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其次为NPK处理和M处理。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配施是最适合当地马铃薯种植的肥料配比。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实生种子超弱发光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马铃薯实生种子的超弱发光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品种的风干种子及其浸种过程中的超弱发先均有差异,综合特性好的品种其种子的发光强度高。在浸种初期种子的发光强度最高,在12小时内,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发光强度逐渐降低。萌发96小时左右时的种子,研磨粉碎后提取液的发光强度与种子的储藏年限成反比。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治沙措施用于治理风蚀沙地或效果较差,或成本较大。用1年生农作物与多年生沙生植物的种子混播做固沙网格,当年便可以起到固沙作用,保证了多年生植物的幼苗成活与生长,使风蚀沙地可以1次治理,长期有效;而且成本低。对于落沙坡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起沙坑,用农作物单播做网格,在网格中间穴播、移栽或插条多年生植物,可以进一步减少多年生植物种子的用量。仅用农作物做网格,成本低,可维持两年左右的时间,后续利用灵活。  相似文献   
18.
根据植物生长规律,提出了1个适于半干旱地区的草原植物生长与水分关系的模型。模型中植物的生长动态与生长进程及水分条件呈指数关系,以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资料为基础。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效果较好而又比较简单的可用于植物与土壤水分关系分析及估测植物现存生物量的具体模型。  相似文献   
19.
耕翻深度对马铃薯生长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马铃薯最适耕翻深度,挖掘马铃薯增产潜能。【方法】在阴山北麓研究了耕翻深度(D20:20 cm、D30:30 cm、D40:40 cm和D50:50 cm)对土壤水分、马铃薯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度深耕翻可显著提高植株的最大叶面积指数,D30、D40和D50处理较D20处理分别增产30.4%~36.8%、18.5%~21.2%和27.8%~34.8%。适度深耕翻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后的茎叶干物质累积量。在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积累过程中,自块茎膨大后期之后,D40处理和D50处理较D20处理能够显著促进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的积累,D40处理最好。生育期间马铃薯田70 cm土层内的平均含水率,D40和D50处理下明显降低,且在D50处理下达显著水平;在最大蓄水土层(20~50 cm)中,D40处理和D50处理含水率显著降低,分别减少7.3%~8.5%和24.9%~27.1%。D40处理和D50处理较D20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分别增加29.3%~44.7%和19.4%~41.11%。适度深耕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大薯(150 g)率,D40处理和D50处理相近,高于浅耕处理,D30处理高于D20处理。【结论】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最适耕翻深度为40 cm。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覆膜种植方式,以克新1号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露地平播(CK)、平作行上覆膜种植(PZHS)、双垄全膜覆盖沟播(QFM)、起垄覆膜膜侧种植(QLMC)4种不同覆膜方式和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土壤水热效应及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QLMC和PZHS两种覆膜方式有利于升温,而QFM有利于保温,且施用保水剂的昼夜温差较不施保水剂的各处理小口0一10cm土层含水量表现为QFM>QLMC>PZHS>CK,其他土层均表现为QLMC>QFM>PZHS>CK;同种覆膜方式下,0~40cm土层,施保水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不施保水剂的土壤含水量,但40cm以下土层呈相反变化。覆膜种植和施保水剂均可提高旱作马铃薯出苗率,缩短出苗时间。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出苗率与0~20cm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20cm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本试验条件下,起垄覆膜膜侧种植可作为旱作马铃薯覆膜栽培中首选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