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白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菌的植物激素样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长过白口蘑菌丝的培养液室温下培养小麦和苜蓿萌动种子。结果表明生长过白口蘑菌丝的培养液对这两种植物幼芽有明显的促生长激素样作用 ,这种促进生长作用的大小还和菌丝的生长量有正相关关系 ,而且对不同植物或不同器官的作用大小也不同。说明白蘑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一些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类物质。实验还表明这类物质的酸碱稳定性较差 ,而且不耐高温  相似文献   
52.
马铃薯膜下滴灌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以‘克新1号’品种的脱毒原种为材料,以覆膜不滴灌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滴灌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块茎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对马铃薯的地上部分生长、块茎产量和品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5596.00 kg/hm2和170.45 kg/(hm2?mm),分别是覆膜不滴灌的2.86倍和1.02倍;且收获时块茎淀粉含量增加了0.94%,还原糖含量降低了0.02%。  相似文献   
53.
施肥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施肥与马铃薯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和产量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定位施肥条件下,研究了有机肥+氮磷钾(MNPK)、有机肥(M)、氮磷钾(NPK)、氮磷(NP)、氮钾(NK)、磷钾(PK)、不施肥对照(CK)对马铃薯田土壤水分含量时空变化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施肥量为腐熟羊厩肥22 500kg/hm 2、N 150kg/hm 2、P2O575kg/hm 2、K2O 270kg/hm 2。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随着马铃薯生育期的推进均呈现波动变化;生育期土壤剖面含水量呈现“?”形变化趋势,20~40cm土层为最大蓄水层和耗水层。NPK、MNPK、M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NK、NP、PK和CK,说明施用有机肥或氮磷钾化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持水性能。两年平均产量以M处理最高,其次是NPK处理,再次是MNPK处理;商品薯率也以NPK、M和MNPK处理较高;单株结薯数以M、PK、MNPK、NPK处理较高,NK和CK处理较低。研究结果表明,缺乏磷、钾较缺乏氮素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结薯数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4.
确定侧耳素类抗生素对植物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截短侧耳素、泰妙以及沃尼妙林溶液培养3个科的5种植物种子,观察幼芽生长情况。通过试验,分别得到截短侧耳素、泰妙菌素、沃尼妙林对红豆、黄豆、玉米起促进作用的浓度范围、最大促进浓度、抑制作用起始浓度,但活尼妙林在所研究浓度范围对玉米未表现出促进作用;还得出对于绿豆和白菜,3种侧耳素类抗生素在质量浓度0.002~0.800 mg/mL没有表现出促进作用,都抑制幼芽生长,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侧耳素类抗生素在高质量浓度下都对植物幼芽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不同化合物对不同植物的作用效果不同,低质量浓度下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5.
野蘑菇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但人工培养时生长缓慢、老化快、产量低,使得在菌剂等实际生产应用方面受到限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发现平菇汁中有不知名组分对野蘑菇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旨在找出并确定这种物质及其最适生长浓度。分别以水、乙醇、丙酮为透析液, MWCO为8000~14000的透析袋透析等体积蘑菇汁, DNS法测还原糖、双缩脲法测蛋白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生物碱、苯酚-硫酸法测总糖、甲醛法测氨为测定手段,菌丝直径为测量指标。蛋白质多的组分加入培养基中野蘑菇菌丝生长迅速,生物碱多的组分加入培养基野蘑菇菌丝生长缓慢。平菇汁中有类蛋白物质起促进野蘑菇菌丝生长作用,生物碱类物质起抑制野蘑菇菌丝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56.
辐射处理种子,可以产生诱导发光。高剂量和高剂量率处理后,发光强度也高。停止处理后,随着在室温条件下放置时间的延长,发光强度以近似指数规律衰减。  相似文献   
57.
由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不同子实体分离获得数十种菌株材料,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对小麦促进生长效应作了比较试验研究。以探讨蒙古口蘑种内差异的大小程度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蒙古口蘑不同菌株对小麦促进生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进一步筛选优良促生菌株的基础,本试验筛选出Tr-97和Tr-2两个菌株明显高于其它菌株和对照,选用Tr-97菌株通过半液体培养,随后制成A,B,C不同菌液对甘蓝作促进生长试验,结果显示A,B,C三种菌液对甘蓝的生物量生长均有程度不同的促进作用,但以B菌液作用最显著,与对照相比鲜重增加32.40%,干重增加38.35%。表明蒙古口蘑在生物菌肥应用领域同样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8.
膜下滴灌作为当今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 在内蒙古马铃薯种植上的应用存在过量灌水或灌水不及时等问题, 使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探讨适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地区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的最佳灌溉频率, 以"克新一号"马铃薯的脱毒原种为材料,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了总灌水量为120 mm条件下, 3种不同灌溉周期(灌溉周期分别为4 d、8 d、12 d )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灌溉周期为8 d的土壤湿润深度0~40 cm, 与马铃薯根系集中层吻合, 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平均株高、干物质积累量、淀粉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0.8 cm、8 683.0 kg·hm-2、13.9%、11.2 kg·mm-1, 分别比4 d和12 d灌溉周期的增加3.1%和4.1%、8.9%和10.1%、37.2%和9.3%、26.3%和33.3%; 而4 d灌溉周期的产量较高, 为35 398.5 kg·hm-2, 比8 d和12 d灌溉周期的分别增加12.1%和15.4%, 与8 d灌溉周期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膜下滴灌灌溉频率对内蒙古武川地区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得出8 d灌溉周期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9.
为了阐明氮肥施用量对甜玉米糖分含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甜玉米品种‘耘甜8号’为试材开展田间实验,设置5个氮肥施用量处理(即0、100、200、300、400 kg N/hm2)。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可溶性糖及还原糖含量的线性模型不显著,只是在播种后的第103天,还原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微弱下降。穗重以渐近增长的模式响应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施氮量超过100 kg N/hm2时,穗重对氮肥施用的正响应程度将显著减弱。每公顷增施100 kg N导致穗长降低0.29 cm。氮肥施用量与穗粗、穗行数及行粒数之间的线性模型不显著。增施氮肥能降低凸尖长度。综上所述,增加氮肥施用量对甜玉米糖分含量、穗粗、穗行数及行粒数无影响,且导致穗长微弱降低。然而,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穗重,且能降低凸尖长度。  相似文献   
60.
基于NDVI的石林风景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析方法,选用1977年Landsat、1992年TM、2000年ETM^+卫星影像,分别对石林风景区及石林县除石林风景区外的NDVI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认为,1977~2000年石林风景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1977年的62.15%下降到2000年的60.07%.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