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68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91篇
  114篇
综合类   629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388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102.
毛竹害螨是近年危害毛竹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江西、广西、浙江、四川等省区均不同程度地发生危害,部分地区还暴发成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种类危害毛竹的害螨主要有南京裂爪螨(Schizote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er Yun)、竹缺爪螨(Aponychus corpuzae Rimando)、竹刺  相似文献   
103.
104.
竹秆锈病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秆锈病(Stereostratum cotticioides(Berk et Br.)Magnus)又称竹褥病。该病的发生具有许多特殊性,导致病害防治的烦难性。经不同方法,不同药物,对病害的各个防治目标进行反复防治试验证明,防治方法建议在生产上能应用的有以下二种: (1)用煤油或清漆涂抹冬孢子堆法。此法能持续抑制病部夏孢子的产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又简便易行。优于药物药械喷雾法。但同药物药械喷雾法一样,存在着病害当年防治,翌年病部立即复发的不彻底性。 (2)用刀刮除冬孢子堆及其周围健组织法:此法简便易行。更优于用煤油或清漆涂抹冬孢子堆法和药物药械喷雾法。可以免除病害复发的不彻底性。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在杉木分布北缘的苏南低山丘陵试验研究表明,利用萌芽杯幼龄速生的阶段优势,能发掘短轮伐小径材的生产潜力。影响萌芽林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更新林分种源的遗传特性,立地条件,伐桩密度与更新方式。在山洼、山谷阴坡坡脚等优良立地,实施2250~2400株/桩·hmt2密度控制,小块状更新,集约肥培管抚,9年生萌芽林蓄积量达118.2~126.7m2/hm2,可产出约85%的小径材.在山坡中下部中等立地条件,实施较高密度(3000~3300株/桩·hm2)控制,窄带状(8~10m宽)更新,集约管抚,9~15年生蓄积量达111.7~139.6m3/hm2,可产出约40%的小径材和农用椽材。而在较差岗坡立地,即使采取高密度(4500株/桩·hm2:),窄带状荫芽更新与高水平集约管抚,也无生产小径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6.
樟子松枯梢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魏侠  王继伟 《林业科技》1994,19(6):20-23
樟子松枯梢病是由松色二孢菌(Diplodiapinea)引起的。侵染高峰期为7月中旬和下旬。孢子飞散量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采取的防治措施有:(1)杀菌剂防治:用百菌清防治1次,效果达71.8%,防治两次,效果达90%;(2)营林技术:通过适地适树、幼林抚育和间伐可控制该病害的蔓延;(3)计划火烧:春秋两季在林内进行低强度计划火烧,可减少侵染源。  相似文献   
107.
油莎豆种球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国内油莎豆播种装置多数是基于大粒种球排种器进行改进,由于离散元模拟试验过程中缺乏准确的仿真参数,导致对排种器进行仿真优化分析时产生误差。针对此问题,本文测量油莎豆种子的本征参数和与排种装置间的接触参数,利用逆向工程技术构建油莎豆种子颗粒填充模型。依据方形壳体和圆筒的仿真堆积试验结果,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种群堆积角有显著影响的种间静摩擦因数和种间滚动摩擦因数,建立以这两种显著影响因子为自变量、种群堆积角为响应值的二元回归方程。用Matlab对方程组求解后得到标定后的种间静摩擦因数和种间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246、0.083。为检验标定后参数的可靠性,在EDEM中进行仿真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方形壳体装置仿真和物理堆积角的误差为0.43%,圆筒装置仿真和物理堆积角的误差为0.55%。为进一步验证标定后参数的准确性,采用气力式精量排种器,并选取3个关键特征尺寸和堆积截面积占比率,待种群稳定后将仿真和物理试验做对比,最后得到进种口种群上边界最大凸点处与排种盘水平中心线距离H1、种群轮廓边界与透明观察窗左侧竖线的交点到排种盘水平中心线距离H2和堆积截面积占比率r等参数的相对误差均在8.33%以内。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探究不同杀虫剂对东方蜜1抗性瓜蚜(黄蚜)的防治效果,开展了4种杀虫剂对东方蜜1号黄蚜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40%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东方蜜1号瓜蚜的防治效果在87%以上,都可做为东方蜜1号瓜蚜的防治药剂。其中50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40%氟虫·乙多素水分散粒剂药后7d防效分别为95.73%±0.77、96.%±0.31、97.36%±1.27,防治效果出色。  相似文献   
109.
灵芝活性成分复杂,其主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有多糖类、三萜类、免疫调节蛋白类、凝集素类、核苷类、甾醇类、生物碱类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消炎抗菌等功效,因此,对其活性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对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灵芝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铜(100 mg·kg-1)污染土壤中,施用菌肥(0,50,100,200 g)对不同品种玉米(晋单56号、长玉16号、大正2号)苗期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菌肥100 g,大正2号、长玉16号和晋单56号玉米的苗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值有明显的增加,且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胞间CO2浓度均低于其他处理。(2)大正2号玉米在施用菌肥100 g处理下,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玉米,而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含量低于其他品种玉米。4种光合特性的值分别为:8.34,3.08,69.3,23.3μmol·m-2·s-1。由此可见,在铜污染土壤中施入菌肥,对不同品种玉米苗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胞间的CO2浓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大正2号玉米在施用菌肥100g时,苗期光合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