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7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在对石羊河流域广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水资源约束条件,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和流域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若按照现有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进行农业生产,石羊河流域农业发展呈弱可持续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2.
为了选择适宜甘肃陇南地区栽培的银杏优良品种,探索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从而为叶用和果用银杏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从江苏省泰州市引进银杏品种‘七星果’、‘大佛手’、‘圆玲6号’和‘大马玲’,进行引种试验,对嫁接定植的1年生幼树进行成活率、萌生枝条类型、新梢生长量、物候期及净光合速率调查和观测,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LSD和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为:‘大马玲’>‘大佛指’>‘七星果’>‘大佛手’>‘圆玲6号’,均高于73.36%;引进的4个品种与当地栽培品种‘大佛指’相比,除了封顶期推迟了1~3天外,萌芽期、展叶期、叶全盛期和落叶期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圆玲6号’单株萌生长枝数量和新梢生长量显著高于‘大佛指’,‘大马玲’单株萌生短枝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新梢生长量高于‘大佛指’;‘大佛手’、‘七星果’和‘圆玲6号’光合速率出现明显的双峰曲线,而‘大佛指’光合速率仅在10:00左右出现1次峰值,且在测定时间8:00、12:00、14:00、16:00的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33.
为探索不同栽培模式下冬小麦不同穗位籽粒灌浆过程中光合同化物填充的规律,在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模式对不同穗位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过程中不同穗位籽粒重量的积累呈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趋势,不同栽培模式通过调控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影响最终籽粒重量。在不同栽培模式中,由于栽培模式2(CM2)中有机肥的使用,增加了籽粒的灌浆速率并且延长了灌浆持续时间,有助于栽培模式2中单穗籽粒产量的提高;不同穗位籽粒中,由于中部籽粒有较大的潜在库容(穗粒数和籽粒体积),而下4小穗主要是由强势粒构成,而上4小穗主要是由弱势粒构成,从而导致中部籽粒的重量最高,其次为下4小穗籽粒,而上4小穗籽粒的重量最低。虽然CM2籽粒重量和潜在库容最大,但籽粒填充指数却限制了籽粒重量进一步的提高,表明在灌浆过程中光合源器官固定的光合同化物不能满足库器官对灌浆物质的需求。源端光合同化物的固定与库端光合同化物需求的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长武地区冬小麦源器官固定同化物能力的不足是限制该地区冬小麦高产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提高该地区小麦产量应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降低库器官对冬小麦产量提高的限制,提高籽粒灌浆过程中,光合同化物在库器官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34.
花后水分亏缺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给小麦高产和生育后期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盆栽试验条件下,选用旱地小麦品种长武134、长旱58和水地小麦品种西农9871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后水分亏缺对不同生态型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水分亏缺对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速率(Pn)和荧光参数(Fv/Fo和Fv/Fm)、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明显影响.与对照相比,中度水分亏缺下两个旱地小麦品种Pn除花后24 d外变化均不明显,Fv/Fo和Fv/Fm有升高趋势,产量和收获指数变化也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在重度水分亏缺下,Pn、Fv/Fo、Fv/Fm、产量和收获指数均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长武134依然高于对照,而长旱58明显降低.水地小麦西农9871的Pn、Fv/Fo、Fv/Fm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重呈下降趋势,产量和收获指数与旱地小麦变化相似,水分利用效率处理间差异较小.说明旱地小麦受花后水分亏缺的不利影响小于水地小麦,表现出较高的水分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35.
氮素营养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冬小麦“长旱58”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干物质转运、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共设5个氮水平,即N1(0 kg/hm)、N2(80 kg/hm)、N3(150 kg/hm)、N4(195 kg/hm)、N5(300 kg/hm)。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为195 kg/hm的水平下,籽粒获得最高产量, N1处理产量最低。其余茎中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最大,而颖壳是灌浆期干物质转运最先发生的部位。N4处理下花后干物质积累最大,而花前同化物转运率最小, N1和N2处理花前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最大,N5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小于N4,说明合理的增施氮肥可增加灌浆期光合同化物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6.
在水温为17~19℃条件下,分别以鲜杂鱼(x)和配合饲料(p)为饵料,采用一直投喂(对照组)和周期性饥饿1 d再投喂6 d(S1F6)、饥饿2 d再投喂5 d(S2F5)3种投喂方式,研究投喂不同饵料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体质量为7.80 g±0.01 g)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试验共进行42 d。结果表明:投喂配合饲料时,S1F6p和S2F5p组均具有完全补偿生长现象;投喂鲜杂鱼时,S1F6x组具完全补偿生长现象,S2F5x具部分补偿生长现象;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鱼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处理的大菱鲆幼鱼均通过饲料转化效率和摄食率共同提高来实现其补偿生长,且各试验组的鱼体成分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处理组幼鱼的生长能比例均有所增加,而代谢能比例均有所减少;无论是处理组还是对照组,鲜杂鱼的投喂效果均优于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37.
微波真空干燥对虾夷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微波功率密度和脉冲间歇比条件下,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闭壳肌中蛋白质、多糖、粗脂肪和脂肪酸保留率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微波真空干燥对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的影响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真空干燥中的微波功率密度和脉冲间歇比显著影响扇贝闭壳肌蛋白质、多糖、粗脂肪和脂肪酸的保留率(P<0.05),在较低的微波功率密度和较小的脉冲间歇比(间歇时间长)下,闭壳肌的营养成分保留率较高;在微波功率密度为2 W/g、脉冲间歇比为10 s-on/20 s-off、真空度为-90 kPa的最佳干燥条件下,扇贝闭壳肌需297 min可达15%的干基含水率,干贝的蛋白质、多糖、粗脂肪、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保留率分别为96.84%、87.52%、60.40%、59.66%和63.62%。研究表明,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干燥速度快,干贝柱品质好,科学地选控干燥参数,有利于蛋白质、多糖、粗脂肪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保留。  相似文献   
38.
不同栽培模式对长武塬区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不同的品种和氮肥等肥料的施入研究了5种栽培模式,即品种为长武134(T1)、长旱58+追氮肥75 kg/hm2(T2)、长旱58+追氮肥75 kg/hm2+有机肥4 500 kg/hm2(T3)、长旱58(T4)、长旱58+有机肥4 500 kg/hm2(T5),对黄土高原地区小麦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物质量随灌浆的进行而呈增长趋势。T3花前干物质输出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比T4分别高8.54%、11.4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T4花后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为80.85%。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显示T4最高,其值为80.85%,T1、T2、T5无显著差异,其值分别为77.97%、77.06%、77.65%。T3能促进灌浆期小麦干物质的积累并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39.
通过两年在棉花上喷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试验,初步摸清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增产的机理。它具有降低棉花株高作用,对棉花果枝数、铃重、衣分没有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单株成铃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40.
HACCP体系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HACCP体系的发展原理,重点剖析了我国在贯彻和应用HACCP体系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几个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