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67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100篇
  71篇
综合类   358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研究针对野生大豆蛋白激酶GsGRIK1与GsSnRK1.1相互作用是否参与植物响应碱胁迫,采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开展系统研究。首先作碱胁迫应答基因GsSnRK1.1和GsGRIK1全长基因克隆功能验证,证明其有显著耐碱功能;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YX212和PYX242,利用酵母四重突变株(sak1/tos3/elm1/snf1)作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共转化GsSnRK1.1和GsGRIK1的转化子可在非葡萄糖碳源和碱胁迫处理的选择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由此证明野生大豆GsSnRK1.1受上游调控因子GsGRIK1激活调控,且发现其可能参与植物耐碱胁迫应答机制。通过Western blot体外生化分析,证明上游调控因子GsGRIK1通过钙离子依赖途径磷酸化激活GsSnRK1.1。利用组织染色法,对GsSnRK1.1和GsGRIK1作碱胁迫下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GsSnRK1.1和GsGRIK1基因表达显著响应碱胁迫。通过碱胁迫处理过量表达GsSnRK1.1和GsGRIK1大豆毛状根,作功能表型鉴定,结果表明,共表达GsSnRK1.1和GsGRIK1的大豆毛状根耐碱能力最显著。研究首次阐明GsGRIK1通过钙离子依赖途径磷酸化调控GsSnRK1.1参与碱胁迫应答通路,为完善碱胁迫应答通路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52.
基于室内土柱法,建立120 ml d~(-1)、60 ml d~(-1)、30 ml d~(-1)三种不同喷淋强度下放射性核素Sr-90在砂土介质中的动态土柱迁移试验,试验时间分别为51 d、102 d、204 d,研究不同喷淋强度对Sr-90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喷淋强度下Sr-90的浓度峰在土柱体中的迁移距离分别为42.3 cm、46.2 cm、44.4 cm,迁移距离基本一致,与喷淋强度和时间成正比。此外,Sr-90在土柱体剖面的浓度分布曲线均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和拖尾,即Sr-90从源层上洗脱下来后,受到砂土介质的吸附作用,待浓度峰值通过后,更多的Sr-90从之前的砂土介质中解吸出来,使得很长时间段内土柱体中保持相对较高的浓度。应用Hydrus-1d软件建立平衡吸附、非平衡吸附两种模式下的核素迁移数值模型,发现在非平衡吸附模式中考虑一级速率系数β能更好地描述浓度分布曲线的拖尾,通过与实测浓度值拟合得到Sr-90的分配系数为0.73 ml g~(-1)、0.70 ml g~(-1)、0.72 ml g~(-1),喷淋强度对分配系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53.
日光温室用双集热管多曲面槽式空气集热器性能试验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了提高日光温室太阳能利用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集热管多曲面槽式空气集热器,并与该研究团队提出的日光温室太阳能主-被动"三重"结构相变蓄热通风墙体相结合构成太阳能主动集热蓄热系统,应用于乌鲁木齐日光温室。基于光学与传热学理论,重点考察了集热器结构(双集热管相对位置、长度)、集热器内空气流速、集热器进口温度、太阳辐射强度等参数,对该集热器光学性能和集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大量实验室试验及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双管集热器与同类型的单管集热器相比,空气流量增加了一倍、单位面积集热量增加了16%、集热效率提高了9%,冬季无跟踪条件下的集热效率为44%~52%;2)2015年11月-2016年2月乌鲁木齐日光温室应用实测结果表明,在集热器长度为16 m、管内空气流速为2.0 m/s的条件下,晴天集热系统可为日光温室提供约50~65 MJ的太阳热能,冬季累计可提供约5 325 MJ的太阳热能。研究结果为日光温室高效利用太阳能主动供热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54.
利用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进行树木高度提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树木参数获取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利用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提取树高的可行性,本文选择邱集煤矿矿区森林公园为研究区,采用Pix4D软件对无人机采集的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处理,生成研究区正射影像和三维点云;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将三维点云分割为树木点云及树下地面点云两部分,由此提取树木顶端高度和地面平均高度,并将地面平均高度视为树木根部的高度,得到树木高度。研究表明:最大类间方差法能够准确分割树木点云和地面点云;利用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进行树高提取是可行的,树木高度测量绝对误差小于80cm、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大为16.2%、标准误差为36.3cm;同时,树冠的形状会对树高测量造成影响,阔卵形树冠的法国梧桐和圆锥形树冠的圆柏高度标准误差分别为29.2和50.9cm,两者树高测量值与真实值决定系数分别为0.9920和0.8894,阔卵形树冠的法国梧桐测高精度明显高于圆锥形树冠的圆柏测高精度。   相似文献   
955.
1961-2010年四川盆地冬小麦需水量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四川麦区的农业用水提供指导, 采用四川盆地1961-2010年104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及1981-2010年17个农气站的冬小麦生育期数据, 利用参考作物蒸散量法以及作物系数法分析冬小麦各生育期内的需水量和水分盈亏情况.结果显示:50年间四川盆地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的降水量有增有减, 但需水量和缺水量以下降趋势为主; 需水量在播种至开花期下降, 而在开花至成熟期有增有减; 缺水量在各个生育期内均呈下降趋势. 5个区域内的冬小麦整个生育期水分均不能得到满足, 尤以拔节至开花期最为严重.分析各区域代表站点冬小麦的水分状况, 盆地周边冬小麦的缺水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56.
四川省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可为四川省单季稻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基于1981年-2012年四川省26个气象台站单季稻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利用水稻高、低温灾害指标,从灾害发生频率、次数和强度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川省单季稻生育期内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果表明:1981年-2012年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频率较高,大部地区超过60%;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次数较多,大部地区在26~50次;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强度较高,大部地区分别为4~12天/次和6~9天/次.近30年来,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的低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减少趋势;开花期高温发生次数基本不变,发生强度呈现降低趋势;灌浆结实期高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四川省不同区域和不同生育阶段单季稻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应对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单季稻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57.
通过对贵州人工草地-农田界面表层土壤(0~20cm)的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明确界面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利用水分和温度双因素耦合来判定界面影响域,探讨其季节性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四季分别为60.7%±0.31,23.6%±0.20,19.7%±0.20和70.4%±0.19,均高于农田的34.5%±0.52,11.8%±0.23,10.0%±0.19和64.1%±0.13;土壤温度空间变化表现为夏秋季节草地低于农田,冬春季节草地高于农田;贵州农田-人工草地界面四季土壤水热耦合影响域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呈现为"窄-宽-窄"的规律;四季界面影响域宽度分别为25,28,34和29m。利用双因素耦合判定界面影响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因素判定造成的"偏向性"结果。  相似文献   
958.
芦苇对阿特拉津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与耐受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揭示阿特拉津胁迫下芦苇的生理响应规律及其与芦苇耐受性的关系,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阿特拉津对芦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并以植物相对生长率为耐受性指标,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各生理指标与耐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8 mg·L~(-1)阿特拉津胁迫1周,芦苇虽可正常存活,但相对生长率受到显著抑制;胁迫2周时,生长停止;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OD活性胁迫1周时显著增强,胁迫2周时最低和最高浓度处理(0.5、8 mg·L~(-1))较1周时有所下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SOD活性随处理浓度增加无显著变化。随处理浓度的增加,F_v/F_m和F_v/F_0显著降低,qN显著增加,而胁迫2周较1周时qN显著下降。研究表明,芦苇对阿特拉津比较敏感,但在短期内(1周)表现一定的耐受性,主要是通过增强非光化学淬灭能力来保护叶绿体,从而保持一定浓度的叶绿素来维持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抵抗来自阿特拉津的胁迫。  相似文献   
959.
为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复垦土地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陕西延安南泥湾沟壑区退化耕地整治复垦后,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为林地(F处理),水稻(R处理),玉米(M处理)、蔬菜(V处理)及荒地(CK处理)。测定分析干筛法和湿筛法0—40cm土层土壤0.25mm团聚体分布、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和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1)各处理在0—40cm各土层土壤团聚体数量及大小均显著优于CK处理,各处理干筛下0—40cm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DR0.25)和湿筛下该团聚体含量(WR0.25)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相反的趋势;(2)干筛法和湿筛法0—40cm土层各处理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平均值大小顺序均呈现F处理R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F处理和R处理对增加土壤团聚体较其它处理效果显著;(3)湿筛法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在0—40cm土层内均表现出近似"Z"字形趋势,各处理显著低于CK;(4)各处理的分形维数(D)在0—40cm土层平均值大小顺序为F处理R处理M处理V处理CK处理。土壤分形维数(D)与干筛法和湿筛法下0—40cm土层0.25mm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为R2=0.73和R2=0.80。林地和水稻田利用方式可有效提高土壤团聚体数量和质量,增加土壤稳定性和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960.
节能日光温室人参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播前准备、温室管理直至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节能日光温室人参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