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53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57篇
  46篇
综合类   320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01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确定在美国泛滥成灾的鲫(Carassius auratus)的营养和安全性并综合利用,对其营养品质、蒸煮前后呈味核苷酸及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鲫肌肉中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总糖质量分数分别为78.55%、0.92%、16.6%、2.63%和0.49%;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比例均衡,铅(Pb)、汞(Hg)等有害元素均满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92.98,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Lys);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高于一般淡水鱼;蒸煮后呈味核苷酸含量略有减少;新鲜鲫共检出38种有效挥发性物质,关键风味成分是壬醛、己醛、正辛醛、庚醛、戊醛、E-2-辛烯醛、1-辛烯-3-醇、2-正戊基呋喃;蒸煮后鲫鱼共检出52种有效挥发物质,关键风味成分为壬醛、己醛、正辛醛、庚醛、戊醛、E-2-辛烯醛、(E,E)-2,4-庚二烯醛、癸醛、1-辛烯-3-醇。  相似文献   
92.
以‘苹果梨’与‘八月红’及其210株F1杂交后代为材料,对其果实大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等6个性状的遗传倾向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大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4个性状在后代中的遗传符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另2个性状呈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的多峰分布。各性状在后代中的变异系数分布在9.13%~58.41%之间,其中最小和最大的分别为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遗传传递力分布在54.91%~126.81%之间,其中最弱和最强的分别为果实大小和果肉硬度。果实大小、果形指数和果心大小呈趋中变异趋势;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呈高亲遗传趋势;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呈超高亲遗传趋势。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果实大小与果心大小及果肉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果肉硬度对果实大小直接作用最大;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与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间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直接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索植物响应黄萎病病原菌侵染的作用机制,以黄萎病高感野茄材料大理野茄(M239)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接种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的方法,首先测定M239在接种大丽轮枝菌后0,6,12,24,48 h的根部4个关键生理指标,即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变化。结果确定接种大丽轮枝菌后12,24 h为蛋白组分析取样的关键时间点;在此基础上,利用iTRAQ技术分析M239在接种大丽轮枝菌后根部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清水接种(CK)相比,M239接种大丽轮枝菌后12 h有463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其中305个下调,158个上调;接种后24 h,有456个DEPs被病原菌诱导表达,包括296个下调,160个上调。这些蛋白主要富集在碳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新陈代谢等途径。通过与已报道的黄萎病抗性材料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M239在响应大丽轮枝菌的侵染过程中,参与防御响应的蛋白数量和代谢通路较少,未能形成有效的防御网络,最终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94.
采用DB-17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气相色谱FPD检测器对蔬菜中12种有机磷农药进行多残留分析。13 min内12种有机磷农药得到较好分离,线性相关系数在0.992~1.0000之间;12种有机磷农药组分的加标回收率在73.1%~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86%~4.55%之间,最低检出限为0.005~0.01 mg/kg;该方法分析时间短,分离效果好,准确度及精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95.
纪亚楠  闫寒 《福建茶叶》2016,(10):64-65
互联网电子商务业务技术快速发展,茶业与电商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同时有效的电子商务与茶业有机结合,能更好更快地促进茶叶产业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茶业的品种质量性质和区域性的发展特点的论述,结合现代电子商务营销手段的发展特点,从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形成自觉的创新意识等方面对电子商务应用于茶商业的现状进行了系列分析,剖析了电子商务模式在茶叶销售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其发展情况提出了相适应的实践发展策略,预测了今后茶企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
如今网络销售的规模逐步扩大,网购的网民也大幅度增加,茶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尤为广阔,但鉴于我国目前在此方面的发展状况总体来说依旧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本文重点讨论了日前茶叶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与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7.
为丰富赭曲霉毒素A (ochratoxinA,OTA)的植物毒性及其作用机理,探究钙在OTA诱导的植物毒性调控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添加外源Ca2+,钙离子螯合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thylenebis(oxyethylenenitrilo) tetraacetic acid,EGTA)及OTA等处理离体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通过形态学观察,叶片相对电导率、活性氧含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测定等研究钙对OTA诱导的拟南芥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50 mmol/L),外源Ca2+单独处理,拟南芥叶片形态学无明显变化,EGTA与OTA分别处理均会引起拟南芥叶片失绿、坏死病斑的形成,而Ca2+与OTA共同处理,能显著抑制OTA诱导的拟南芥叶片失绿、坏死病斑的形成,EGTA加剧OTA的毒性作用;OTA处理使拟南芥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外源钙能显著抑制OTA引起的拟南芥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P<0.05),20 mmol/L Ca2+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61.32%.此外,OTA处理使拟南芥叶片细胞ROS的爆发及MDA的积累,对拟南芥造成氧化损伤,钙能显著抑制OTA诱导的拟南芥ROS爆发(P<0.05),减少MDA的生成,抑制率分别为29.7%和71.4%.研究结果说明OTA能诱导拟南芥的植物毒性,钙能显著抑制OTA诱导的拟南芥植物毒性,钙在拟南芥受外界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基于ArcGIS的商洛市耕地植烟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陕西省商洛市的6个主要烟草产区,以其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叠加分析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性质、土壤养分及p H值、土壤管理4个方面共13个指标构建了商洛市耕地植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开展耕地植烟适宜性的定量评价和分级,以期为优化烟草布局和种植区域划分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高度适宜烟草种植区占植烟耕地面积的32.61%,主要分布在石门基地单元南部、灵口基地单元中西部、永丰基地单元西部及中东部等地区;适宜烟草种植区是研究区的主体,占55.00%,云镇基地单元分布最多、所占比例最大,米粮基地单元的中部、北部及永丰基地单元东部分布范围也较大;勉强适宜烟草种植区占11.09%,主要分布在景村镇中部和南部、石门镇北部和中部、腰市镇中部等地区;不适宜烟草种植区仅占1.30%,主要分布在景村镇北部和腰市镇北部。  相似文献   
99.
不同连作年限烟田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河南省连作烟田主要肥力指标随连作年限的变化情况,对有代表性的5个植烟区(郏县、召陵区、方城县、襄城县、嵩县)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主要酶(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p H值及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植烟区,蔗糖酶、脲酶活性在连作2 a时有所上升,之后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有一些地区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直接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连作2 a时有所上升,之后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连作3 a后趋于稳定;总体上,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连作3 a之内随连作年限增加逐渐下降,之后趋于稳定。除方城县外,其余县(区)烟田土壤p H值总体均随着连作年限增加而降低,介于5.6~6.6。随连作年限增加,郏县、嵩县烟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降低趋势,方城县、襄城县变化不明显,召陵区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全氮含量在多数地区(郏县、襄城县、嵩县)呈降低趋势,召陵区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方城县呈升高趋势;召陵区、嵩县烟田土壤速效磷含量先稍微下降后升高,郏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方城县和襄城县无明显变化;速效钾含量在各个地区的变化规律不同。综上,河南各地连作烟田主要酶活性和养分指标随连作年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但并非完全一致。说明立地条件、农事活动对土壤中主要酶活性、p H值、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均有影响。因此,解决烟草连作障碍问题,需要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在饲料工业生产中不同饲用油脂添加技术应用及研究,重点对常规喷涂技术、真空喷涂技术和固态油脂喷雾干燥技术进行综述、分析,并对饲料中应用的固态油脂生产加工和应用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