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山区小流域不同海拔和坡位土壤养分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河北省易县观坐岭小流域不同海拔和坡位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土壤在不同海拔和坡位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随海拔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有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40%和35%;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比较复杂,主要与土壤母质有关。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下坡位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养分含量,但有机质变化趋势相反,是人为活动的影响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不相关;各养分含量间,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之间分别呈相关关系,速效磷与速效氮相关显著,与速效钾无相关性。在不同坡位上,土壤养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2.
以廊坊市为实证采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建设用地供应模式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该区域由于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要求,另外也没有成熟的土地供应理论和方法可以借鉴,因此建设用地供应也摆脱不了“以需定供”的模式。其结果导致增加建设用地的渠道是以外延扩展为主的,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果欠佳、建设用地指标分配难以把握等问题。因此改变现有的建设用地供应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3.
以冀西北坝上高原旱地栗钙土定位培肥试验为材料,研究了施用有机无机肥料对旱地栗钙土有机无机复合度、腐殖质结合形态、氧化稳定性、腐殖质组成和特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提出了一些标志旱地培肥效果及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4.
基于适宜粒度的曹妃甸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王观湧  霍习良  门明新 《土壤》2014,46(6):1149-1156
选取适宜粒度是保证准确分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关键。本文以曹妃甸新区为研究区,应用RS、GIS等手段并结合景观指数法,探讨景观类型比例、景观类型指数以及综合面积损失随分析粒度变化效应,确定适宜分析粒度,从景观组成形态以及景观构型两个方面分析曹妃甸新区景观格局。结果表明:部分景观指数与粒度可拟合为数学函数关系(R20.905 4),并确定适宜分析粒度域(30,50)和适宜粒度50 m;曹妃甸新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较为丰富,但无明显优势类型,要素分布较为密集,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各景观类型分布极不均匀,不利于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  相似文献   
35.
半干旱区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本文通过1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等氮等磷条件下不同肥料种类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化肥与施用各种有机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施用化肥处理产量最高,全年产量为6508.5kg/hm2;2、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增加;3、高碳类有机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腐殖质结合形态有较好的效果;4、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尤其是提高了土壤中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绿肥表现最佳;5、对土壤水分类型及孔隙组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6、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的含量,促进了微团聚体的形成,提高了团聚度和团聚水平  相似文献   
36.
本文综述了土壤有效钾的提取方法,并根据不同浸提方法的测定结果与作物反应与标准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多种方法与参比项有显著的相关性。并推荐单独提取土壤有效钾时用1moL·l-1中性NH4OAC法,也可用CEM法或2moL·l-1冷HNO3法,同时需要提取其他有效养分时可用ASI法或M-3法。个别土壤还可用其他方法。但在石灰性土壤上不能用Bray-1法和M-1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