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9篇
  49篇
综合类   4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运动图像处理检测排种器充填性能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针对人工测量和光电检测排种器性能的弊端,提出了采用运动图像处理检测排种器充填性能的方法。研制了检测多目标高速运动物体(种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了光照对抓拍运动物体的影响和图像的采集过程,给出了系统的拍摄区域和合理的图像处理窗口,并运用最佳熵门限法准确提取目标和背景,建立了根据种子边缘、面积及种子之间的距离检测排种器充填性能的适用算法。试验表明:采用该系统误差小,速度快  相似文献   
42.
根茬粉碎还田机除茬刀滚功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除茬刀结构参数的分析,设计了9组除茬刀。采用正交试验及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除茬刀最佳结构参数,用部分正交回归试验,建立了单除茬刀滚功耗模型,为根茬粉碎还田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44.
针对水稻施肥机械排施不同品种固体颗粒肥料存在肥料堵塞、均匀性差等问题,进行了常用国产尿素(LuoFengShan)、国产复合肥(BaTian)和俄罗斯复合肥(AKANG)3种固体颗粒肥料的物理特性测试与分析。分别测试了3种肥料的单粒密度、粒径和球形率,探究了肥料的含水率对肥料与机体静摩擦因数的影响,以及肥料含水率、粒径对其破碎力的影响等。测试结果表明:3种肥料的球形率均大于90%,可近似看作球形颗粒;3种肥料中俄罗斯复合肥单粒密度最大;3种肥料的破碎力随着粒径的增大呈增大趋势,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且俄罗斯复合肥的破碎力最大,肥料的含水率和粒径对其破碎力有重要影响,含水率影响更大;3种肥料与机体的静摩擦因数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俄罗斯复合肥与机体的静摩擦因数最小。由此可以看出:国产固体颗粒肥料与俄罗斯肥料相比,排施性能较差,需要设计更可靠的施肥装置,才能实现精准的施肥作业。研究结果为我国水田施肥机械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5.
针对现有根茎类药材收获机功能单一及根系脱土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根茎类药材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药材挖掘、根土分离、茎秆分离及铺放作业。阐述了收获机的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运用矢量投影定理、动能定理、运动学及ADAMS仿真等分析方法对关键部件进行结构设计及参数确定。以甘草的脱土率为试验指标,以行进速度、栅条板倾角和拨杆数量为因素进行田间试验。正交试验分析表明:当收获机行进速度为0.4m/s、栅条板倾角为8°、拨杆数量为6个时,收获机的工作性能较优,此时脱土率为99.8%,满足根茎类药材收获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间作功能植物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茶园间作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 Gaertn.、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 L.,以自然留养杂草茶园为对照,用网捕法采集茶小绿叶蝉并于室内计数,镜检剥查法调查其茶梢着卵量。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生境管理茶园网捕茶小绿叶蝉总个体数及每月个体数均无显著差异;茶小绿叶蝉个体数分别在2017年8月与2018年6月达到高峰。茶梢各节间着卵量不同,主要产卵在顶芽之下第2~5节间,以第4节着卵量最多。间作金盏菊茶园茶小绿叶蝉在茶梢第1节着卵量显著高于间作白三叶和金花菜茶园。不同生境管理茶园茶小绿叶蝉在茶梢第4节着卵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间作金盏菊(8.13)、间作金花菜(7.50)、自然留养杂草(7.17)和间作白三叶茶园(6.57)。不同时间段4种不同生境管理茶园茶小绿叶蝉在茶梢各节之间的着卵量存在差异,且均在9月上中旬着卵量达到高峰。在茶园间作功能植物,短期内未见其显著降低茶小绿叶蝉网捕量和茶梢着卵量的效应。  相似文献   
47.
基于线性自抗扰的稻田除草对行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降低水稻机械除草的行间伤苗率,该文基于线性自抗扰技术开展水稻田间除草对行控制系统研究。在苗带信息获取的基础上,针对水田作业环境设计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的对行液压控制系统。采用内、外滑梁结构,实现对行执行机构对除草部件作业路径的避苗调控。应用Amesim与Matlab联合仿真方法,构建了对行液压控制系统仿真平台,分别对线性自抗扰算法和PID算法进行了控制器设计及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加入扰动情况下,线性自抗扰控制系统达到期望的对行调控时间比PID减少0.1s,且抗干扰性及鲁棒性均优于PID控制算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行进速度和作业深度对伤苗率影响显著,最优作业参数组合为行进速度0.5 m/s,调节间距60 cm,作业深度20 cm,此时伤苗率为3.6%;性能比较试验表明:有对行控制系统的平均伤苗率为3.9%,没有对行系统控制的伤苗率为18.6%。该系控制统满足机械除草对行控制的要求,可为水田作业环境下的精准控制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8.
基于触觉感知的水稻行弯度测量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水田环境下稻行弯度信息提取问题,提出一种触觉感知方法。根据除草期内水稻与杂草的生理高度及力学差异,基于弯曲传感器设计了一种稻株定位的感知梁。通过力学分析,建立了感知梁与稻株接触作用的力学模型,结合稻株抗弯强度,确定了感知梁抗弯刚度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感知梁标定试验装置,获得了装置偏距与感知梁电压差的映射关系。基于多传感器技术,通过采集4根感知梁的电压(形变)变化特征,计算出稻行弯度。为检验测量装置的精度及稳定性,进行了田间试验,行进速度试验表明:行进速度的提高不利于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在行进速度为1. 5 m/s时,平均误差为5. 90 mm,最大误差为8. 30 mm;稻穴株数试验表明:测量误差与稻穴株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稻穴株数为6株以上的测量误差最小,平均误差为2. 56 mm,4~5株的平均误差较大,为4. 36 mm,1~3株测量的平均误差最大,为6. 17 mm;水层厚度试验表明:测量误差与水层厚度没有明显相关性,误差均能控制在14 mm范围内。该装置测量结果可满足避苗机械除草等精准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9.
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1 200~1 500 mL/hm2对以白背飞虱、灰飞虱为主的稻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效一般在80%~85%,但较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防效一般差5~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0.
玉米根茬热值高,是重要的生物质能燃料。目前对玉米根茬的机械化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根茬粉碎还田和免耕模式下的根茬处理,缺少根茬收获方面的相关研究。为此,通过系统分析玉米根茬特性以及不同处理模式的特点,提出玉米根茬收获、根茬还田、免耕作业相互轮作的玉米根茬处理模式,旨在为今后根茬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