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2篇
  19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运用缩节胺复配不同促进剂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试验,研究其对棉花成铃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缩节胺复配促进剂对棉花棉铃调控和光合特性的研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22年4~10月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进行,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中84号,试验药剂以缩节胺和助剂为主,分别复配噻苯隆(0.1%,T1)、复硝酚钠(98%原药,T2)、胺鲜酯(8%制剂,T3)、14-羟基芸苔素(0.01%,T4)和萘乙酸(98%原药,T5),以常规缩节胺封顶为对照(CK),共6个处理,分析缩节胺复配促进剂对棉花棉铃时空分布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在药后20~30 d,净光合速率在药后20 d左右达到最大值,在药后20~30 d棉花进入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且各复配处理均能提高棉株上中下部内外围铃的坐桃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结论】T5处理快速积累持续期较CK延长了5 d左右,且棉株中下部内外围铃坐桃率较CK差异显著,下部内外...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2种不同株型春玉米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以平展型玉米‘丰禾1号’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其对不同株型玉米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指数、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肥化肥配施处理后,2种株型玉米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及PSⅡ潜在活性(Fv/F0)升高,初始荧光(F0)值下降,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上升,且变化幅度均为80%沼肥与20%化肥配施处理最大。与‘丰禾1号’相比,沼肥化肥配施处理对紧凑型玉米‘郑单958’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显著增加其PSⅡ内部光合转换效率、潜在活性和叶片光合面积,并延长其光合作用时间。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为80%沼肥与20%化肥配施处理的2个品种穗长、穗粗、百粒质量显著增加。‘丰禾1号’和‘郑单958’在合理的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下,产量分别达到9 367.82kg/hm2和11 145.39kg/hm2,对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29.56%和34.96%。  相似文献   
23.
根据自行火炮的特点要求,从炮口制退器效率的计算方法出发,分析影响效率参数,对已有的炮口制退器进行效率计算,找到最优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结果基础之上,设计出一种能满足发射122mm榴弹的炮口制退器,使其达到高效可靠的要求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4.
1994~ 2 0 0 2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农学试验田进行了作物定位轮作的长期试验研究 ,分别就不同作物轮作体系的土壤微生物、土壤优质真菌及土壤肥力的演变做了研究和分析 ,现将 1997年大豆、玉米、小麦可生育期间对其土壤微生物环境影响结果加以总结。结果表明 ,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前期较低 ,生育盛期和成熟期较高 ,土壤真菌数量以前期最高 ,生育中后期数量有所减少 ;三种作物相比 ,大豆对微生物的繁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5.
人工老化处理时间对萝卜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人工老化处理时间(1、2、4、6、8、10、14 d)对萝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简易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萝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简易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其中人工老化处理1~2 d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简易活力指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6.
不同磷水平下大豆植株磷素积累与转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绥农14为试验材料,土壤设置5个磷素处理水平,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磷素积累分配与转运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苗期(V3)大豆叶、茎、根的磷素积累均随土壤磷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而到鼓粒盛期(R6),26.62mg/kg土壤磷素水平更有利于荚果磷素的积累;到成熟期(R8),大豆荚果磷素积累量远大于大豆植株其他器官,16.68mg/kg土壤磷水平下更有利于子粒中磷素的积累。营养生长阶段(V3~R1),随土壤磷水平升高,磷素积累量和积累率随之升高,但当土壤磷水平为31.37mg/kg时,磷素积累量和积累率又有所降低;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R1~R5),积累率以低磷5.68mg/kg所占比重大,45%磷素在此区段积累;生殖生长阶段(R5~R8),除低磷5.68mg/kg水平积累量和积累率极低外,其他处理约有三分之一的磷积累。大豆荚果中的磷素来自营养器官的转移比例:叶>茎>根>叶柄;荚果中的磷素30%以上来自营养器官的转入,其中低磷5.68mg/kg水平转移率最高,达59.65%,随土壤磷水平的增高,其转移率呈波动变化,变幅在29.08%~41.95%之间。  相似文献   
27.
稻草还田与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寒地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稻草不还田、0.5倍、1.0倍、1.5倍、2倍还田5个处理,N0(不施入尿素)、N1(150 kg·hm~(-2))、N2(300 kg·hm~(-2))3个氮肥施用水平,研究不同时期水稻氮素吸收情况、氮素积累量、氮素分配率以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分蘖期稻草还田量增加抑制水稻氮素吸收及积累,抑制作用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幼穗分化期稻草还田促进水稻地下部分氮素吸收,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0.5倍还田处理氮素积累量达最高值;收获期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氮素均向籽粒部分转移,稻草还田配施氮肥情况下水稻分蘖及有效分蘖提升,N1施肥水平下1.0倍还田处理产量达最高值,N2施肥水平下0.5倍还田处理达最高值,稻草还田不配施氮肥或配施氮肥情况下稻草还田过量均降低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8.
秸秆还田对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溶液中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未来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试验设置水稻秸秆还田和不还田两个处理,研究了水稻生育期内土壤溶液中的无机氮(NH4+-N和NO3--N)、磷(P2O5)、钾(K2O)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使土壤溶液中铵态氮(NH4+-N)含量增加,而对硝态氮(NO3--N)含量的影响则是前期两个处理含量相近,而后期秸秆还田处理降低了土壤溶液中硝态氮(NO3--N)含量。秸秆的施入降低了水稻生育前期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而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还田处理中磷的含量逐渐增加,并超过不还田处理中的含量。土壤溶液中钾的含量因秸秆施入变化最为明显,在整个生育期内,始终表现为秸秆还田处理高于不还田处理。  相似文献   
29.
春大豆荚果发育过程中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3种品质类型的5个春大豆品种荚果发育过程中的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春大豆品种从开花20~62d的发育过程中共出现23条酶带,Rf值集中在0.170~0.795间,可分为3个区,即A区(0.170~0.338)、B区(0.371~0.695)和C区(0.719~0.795)。不同品种、不同时期酯酶同工酶活性和条带数均有所差异;大豆荚果发育前期条带数少,集中在B区;随着荚果发育进程的进行,条带数明显增加,出现C区;接近成熟期时条带数减少,B区活性减弱,A区明显出现条带。  相似文献   
30.
大豆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糖类,本文选用6个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种,运用框栽的方法,研究了大豆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营养器官的可溶性总糖的最大含量值出现在结荚期,荚果中的可溶性总糖表现出持续降低的变化规律.在大豆生育过程中,叶柄是各器官中糖类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可溶性总糖含量为叶柄>叶片>根>茎,秣食豆总糖含量最高;小金黄、丰收10和绥农14叶柄和根中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1、0.905、0.932),龙选1号、不结瘤大豆和秣食豆的叶柄和根中的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4、0.850、0.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