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7篇
  14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不同播种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山西临汾采用小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行密(行距与密度,下同)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冬前气温偏高、小麦生长中后期较为干旱的年型条件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行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行密D〉A〉B〉C,水分利用效率则以行密A〉D〉C〉B;对各处理的麦田水分动态研究表明,在0-200 cm土层,拔节期的贮水量大小依次为行密A、D、B和C,小麦成熟期贮水量大小依次为行密A、D、C和B,而拔节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则以行密B〉D〉C〉A;在拔节至成熟期100-200 cm土层的耗水量以行密D的耗水量最大,其次为行密A、B和C;该项研究将为土壤肥力提高、品种矮化和栽培措施的优化升级开展小麦播种行距与密度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旱地小麦“一晚两增一缩一控”高产抗逆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临汾等地针对气候变暖开展了系列试验,研究提出了旱地小麦“一晚两增一缩一控”高产抗逆关键技术,其关键技术是“一晚”即推迟播种期,较传统播种期(9月24日~9月26日)推迟7~8天,即10月1日~10月3日;“两增”即增加播种密度和增加施肥量,播种密度由23万/亩提高到27万/亩,纯氮由8.5kg/亩提高到13kg/亩,P20s用肥量由4.8kg/亩提高到7.5kg/亩;“一缩”即缩小播种行距,播种行距由现行的18~20cm缩小为15cm;“一控”即遇多雨年型,在拔节期喷施多效唑,控制倒伏。  相似文献   
93.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淡水水域。泥鳅的生命力强、饵料杂、繁殖快,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高产的鱼类。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高档水产品,还含有核黄素、磷、铁  相似文献   
94.
采用模拟增降温法研究了温度变化对麦田地温、土壤水分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增温麦田、降温麦田在全生育期5 cm平均地温分别较常规麦田平均升高0.85℃和降低2.57℃,其中模拟增温麦田的增温效应以冬季>秋季>春季,模拟降温麦田的降温效应以春季>秋季>冬季;模拟增温麦田、降温麦田在全生育期5 cm土层的平均容积含水率分别较常规麦田降低3.76%、提高4.84%。对模拟增温麦田、降温麦田和常规麦田0-200 cm土层水分变化研究表明,模拟增温麦田和常规麦田(除成熟期外)各生育期的贮水量均低于模拟降温麦田;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耗水量模拟增温麦田大于模拟降温麦田和常规麦田,其中0-100 cm土层耗水量占0-200 cm土层耗水量的比例模拟增温麦田(55.72%)和常规麦田(55.14%)均低于模拟降温麦田(63.45%),而100-200 cm土层耗水量占0-200 cm土层耗水量的比例模拟增温麦田(44.28%)和常规麦田(44.86%)麦田均高于模拟降温麦田(36.55%);水分利用效率模拟增温麦田低于常规麦田和模拟降温麦田。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系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5.
在不同海拔高度利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小麦生育期严重干旱年型夏闲期不同轮作压青茬口对麦田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轮作压青茬口的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不同土层贮水量海拔点998 m均高于海拔点459 m,且0—100,100—200,200—300 cm土层贮水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个海拔点各轮作压青茬口的播种期0—100,100—200 cm土层贮水量均基本呈现同一茬口随压青时间推迟其贮水量降低;不同轮作压青茬口播种期与成熟期间0—100,100—200,200—300 cm土层的贮水量差异分别表现为极显著、显著和不显著,贮水量成熟期占播种期的比例海拔点998 m在0—100,100—200,200—300 cm土层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海拔点459 m则表现为100—200 cm土层大于200—300 cm土层;不同轮作压青茬口的小麦全生育期各土层土壤耗水量、总耗水量海拔点998 m均高于海拔点459 m,不同海拔间不同轮作压青茬口小麦全生育期土壤耗水量100—200,0—200 cm土层存在极显著差异,0—100,0—30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200—30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2个海拔点不同轮作压青茬口不同土层土壤耗水量与小麦播种期贮水量呈现正相关;不同海拔间不同轮作压青茬口的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海拔点998 m高于海拔点459 m,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水分利用效率不存在差异,其中海拔点998,459 m水分利用效率表现较高的分别为玉米早压青茬口和休闲期深翻茬口。该项研究为实施绿肥压青提升耕地质量选择适宜区域及轮作压青茬口的相关土壤水分承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6.
二氢杨梅树皮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二氢杨梅树皮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选用36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组72只鸡,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采用单因素方差试验设计。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添加250、500、1000、2000和0μg/kg的二氢杨梅树皮素(dihydromyrice-tin,DMY),以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试验期21d。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500μg/kgDMY,胰腺糜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04%和20.85%(P<0.05),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提高了5.40%(P<0.05);(2)日粮中添加1000μg/kgDMY可显著提高AA肉仔鸡的生产性能(P<0.05),胰腺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26%和20.85%(P<0.05),十二指肠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82%和9.76%(P<0.05);(3)日粮中添加2000ug/kg的DMY,胰腺糜蛋白酶活性提高了7.57%(P<0.05)。综合分析得出,日粮中添加1000μg/kg的DMY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7.
马爱平 《现代园艺》2022,(20):108-110
室内环境装饰是室内设计的重要一环,与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息息相关,并与现代社会关联性密切。植物墙作为室内环境装饰中的重要元素,融合了植物生长环境的自适应能力,以在垂直建筑墙面中实现艺术的“永生”。分析了室内环境装饰中植物墙设计的案例,为室内环境装饰中植物墙的设计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
正砥砺治沙30年,库布其10.2万农牧民成为了治沙防沙的中坚力量;他们掌握实用技术,成为了治沙土专家、科技二传手;他们南征北战,见证、参与了"死亡之海"变身"希望之海"……曾经的困苦到今天的幸福,让农牧民的笑容更加灿烂。"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孟克达来是刀图嘎查大刀图柴登人,细数着自己的多重身份,很是得意。"大刀图柴登"蒙语意为"一片绿草地的周围是大沙漠"。而上  相似文献   
99.
为有效解决人工抛撒农家有机肥不均匀、成本高的问题,拓宽农家有机肥应用机械装备技术,研究提出了农家有机肥抛撒装置的指导思想,研制出的农家有机肥抛撒装置,主要包括支架、连接构件、传动构件和撒肥构件4部分,该装置抛撒农家肥的距离可通过调节曲面抛撒板在曲面撒板底座的位置调控,可适应于不同面积的农田;该装置可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使用,具有安装、拆卸简便且生产成本低等特点。每台每个工作日可均匀抛撒农家有机肥约130~150 t,其作业效率是人工抛撒的15~18倍。该装置的研制与开发为大量农家有机肥进入农田消减成本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0.
近几十年来,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对中国农业增产与发展居功至伟,化肥、良种、农机、生物技术、设施大棚等推动着中国农业发展进步。但我们在充满信心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与世界上农业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在一些基础性、关键技术领域仍受制于人,亟待攻关。本刊从本期起,将关注中国农业亟待攻克的技术,就此梳理、解读和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