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30篇
  17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正>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白水江园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为自然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规划和优化自然教育,促进大熊猫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该园区自然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社区和访客的参与度评估,提出一份可行的自然教育规划,以激发公众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热情,保证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02.
为了加强对温室内部光温环境的控制,促进乌鲁木齐日光温室春季蔬菜合理生产,对春季乌鲁木齐典型天气下温室内部、土壤与温室前部、中部、后部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光照日动态变化、墙体温度以及热流密度动态变化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乌鲁木齐早春日光温室内部光照条件较好,晴朗天气下12:00~16:00 光照强度最高可达55 554 lx,温度最高可达48 ℃。温室内部光照分布不均,晴天前部光照强度较后部高8 000~12 000 lx,温室距地面150 cm 高度的光照强度平均比50 cm 处高10 000~16 000 lx,呈现距离温室薄膜越近光照越强的特点。从温室跨度方向来看,晴天温室后部温度略高于中部和前部。温室后墙具有保温蓄热的能力,单位面积墙体蓄热量分别为1.97 MJ · m-2,放热量为0.79 MJ · m-2,放热量为蓄热量的40.10%;土壤温度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性,且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滞后时间也增加。  相似文献   
103.
鱼类健康养殖主要包括:鱼塘的选择、鱼种的挑选和放养、肥料饲料的合理投放、水质的控制以及鱼病的防治等。采用较为合理的养殖技术,对鱼塘水质、饲料等进行科学管理、防治病害,不仅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态,还可以实现鱼塘鱼类的优质和高产。本文主要通过鱼塘的选择、鱼种的挑选和放养、肥料饲料的合理投放、水质的控制以及鱼病的防治这四个方面来对鱼类养殖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生育期追施比例(拔节期—抽穗期—开花后10 d:0—0—0 为T1;100—0—0 为T2;40—60—0 为T3;30—50—20 为T4;20—50—30 为T5;20—40—40 为T6,即6 个处理)对糯高粱的产量、氮积累、转运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糯高粱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素积累总量、籽粒氮积累量和产量。不同追肥时期和比例组合之间相比,两年的T4 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素总量和籽粒氮积累量均最大,与T3 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T2、T5 和T6;两年的T4 产量最大,与T3、T5 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T2 和T6;不同处理间糯高粱的穗长和千粒重没有显著差异,2017 年T4 的穗粒数显著高于T1,2018 年显著高于T1、T2 和T3。2017 年T4 的穗粒重显著高于T1、T2 和T6;2018 年显著高于除T5 之外的其他处理。T4 的氮素农艺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表观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增收均高于其它处理。综上所述,以T4 方式合理追施氮肥,促进了糯高粱生长、增加了氮肥利用率、穗粒数、穗粒重和最终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是高粱最佳的氮肥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5.
基于主动采光结构日光温室研究了其采光性能及其对不同种植密度、不同保留果穗处理番茄的光合特性与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在2种不同采光类型日光温室内设计了2种不同种植密度处理、2种不同栽培方式处理以及3种不同保留果穗处理,合计18个处理组合。在植株生长期间选3 d(晴天)测定番茄叶片光合指标,在植株生长后期测定株高、茎粗、单果品质及产量等农艺性状。主动采光日光温室在采光方面显著优于普通采光日光温室(P<0.05),在测定番茄光合的3 d内主动采光日光温室的光照强度与普通采光日光温室相比分别高出7.90%、8.33%、8.51%;主动采光日光温室与普通采光日光温室相比,番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表现为种植密度越小效果越好,番茄蒸腾速率则与之相反;农艺性状方面,主动采光日光温室番茄呈现高而细,普通采光日光温室番茄则呈现矮而粗的现象;两栋日光温室番茄果形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采光日光温室番茄的果实硬度较主动采光日光温室番茄果实硬;在产量方面,主动采光日光温室每一处理组合的番茄产量较普通采光日光温室相对应处理组合的要高,其中G2-D3-C3产量达到14 625.79 kg/667m2,并且主动采光日光温室番茄的成熟时期较普通采光日光温室提前7~10 d。日光温室主动采光对其光照强度以及在其内种植番茄产量的提高起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6.
许建  高杰  朱君芳  胡梅  王娜 《核农学报》2016,(3):588-595
采用蛭石盆栽方式,研究不同浓度氮(5、10、20、40mmol·L-1,记作N1、N2、N3、N4)、硫(1、2、4、8mmol·L-1,记作S1、S2、S3、S4)配施条件对大蒜幼苗生长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硫互作浓度的升高,大蒜幼苗的株高、茎粗、生物量及分配、根系活力以及叶片与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整体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大蒜幼苗期对氮素的需求量较低,N1表现最好;而对硫素有一定的需要,S2表现最佳。氮素含量超过N3或硫素含量超过S3,对大蒜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氮、硫2种元素对幼苗期大蒜的生物量分配与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而氮硫交互作用对幼苗根系以及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考量,氮素含量在5 mmol·L-1、硫素含量在2 mmol·L-1时最适于大蒜幼苗生长,且2种元素配施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本研究为大蒜幼苗期施肥以及"植物工厂"生产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7.
太阳辐射是影响日光温室光、热环境的重要参数,准确获得温室内部墙体与地面的太阳辐射照度变化规律可对温室设计建造、温室内环境调控与作物生产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在总结已有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气象数据,地球、太阳的运动规律以及太阳光线与日光温室前屋面入射角的关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日光温室太阳辐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温室内部辐射规律进行分析。采用典型晴天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计算值与实测值平均偏差最大为63.46 W/m~2,平均绝对误差最大为63.48 W/m~2,均方根误差最大为79.18 W/m~2,决定系数在0.95~0.99范围内。利用该模型分析温室内部辐射规律发现,相比不同位置屋面角度的影响而言,透光率受时间即太阳方位与太阳高度角的影响更大。温室墙体表面与地面太阳辐射照度随季节不断变化,春秋分是一年中墙体与地面接受太阳辐射时间最长的节气,该日墙体表面与地面太阳辐射照度大致相当。春分到秋分期间,地面辐射照度高于墙体表面;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墙体表面太阳辐射照度大于地面。不同区域温室内太阳辐射日积累量主要受纬度影响,低纬度地区较高纬度地区而言,冬季太阳辐射日积累量大,夏季太阳辐射日积累量小。研究结果可为日光温室内墙体蓄热、屋面优化、作物种植、围护结构能量平衡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08.
利用沙坡头区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春小麦物候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4节气气候变化及春小麦物候期的响应.结果表明,沙坡头区24节气的平均气温呈单峰型准正态分布,小暑和大暑是全年最热节气,平均气温均为23.1℃,小寒为最冷节气,平均气温为-7.3℃;平均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呈单峰单谷型,升温幅度最大值出现在春分,为0.25℃/d,降温最大幅度出现在霜降,为-0.26℃/d;相邻节气之间平均气温变量曲线也为单峰单谷型,峰值出现在清明,变量达0.22℃,是上升最快的节气,谷值出现在霜降,变量为-5.5℃,是气温下降最显著的节气;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沙坡头区后16年(2000-2015年)各个节气平均气温比前15年(1985-1999年)气温普遍偏高,差值在0.2 ~3.3℃;惊蛰、清明、芒种和小暑4个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中,芒种和小暑平均气温随年份呈显著性升高.平均气温对各物候期影响十分显著,气温升高,加速了物候进程,春小麦营养生长期出现延长现象,生殖生长期出现缩短现象,其全生育期呈现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09.
在对2001~2015年我国烟草产业相关专利进行检索统计的基础上,从基本统计分析、深度挖掘分析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烟草产业相关专利的整体态势、区域分布、竞争主体、竞争领域4大因素。结果表明:最近几年,我国烟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专利申请数量普遍增多,相关的技术发展迅速且绝对多数技术正处于技术发展的成长期;我国烟草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区域局限性,呈现出局部区域集中度高、区域发展程度及分布不均的特点,且不同类型的专利申请人在专利申请类型、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差异很大;烟草的调味或加香技术、无烟气的烟草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口含型烟草制品及其制备方法等技术创新难度相对较小,可拓展、创新的空间比较大,属于重热点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10.
以109份不同品种群的芍药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38个表型性状(数量多态性状4个、定性多态性状27个、二元性状7个)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9份芍药种质资源变异程度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7.59%,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24.71%),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00,同样以株高的为最大值(2.10);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1.06)低于数量性状(2.00),花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1.82),花型次之(1.67)。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和显著相关的分别有67对和53对,1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9.905%,株高、株型、柱头大小、花期、茎态等是影响芍药表型差异的主要性状。采用层次聚类将芍药种质资源分为4类,株高、株型、花色、叶缘缺刻等表型性状与品种聚类的相关性较大。其中前3类以国内传统中国芍药品种为主;国外引种的涵盖3个品种群的芍药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株型多半开张,茎秆粗壮,与国内传统种植品种的表型差异较大,反映了种源及长期育种目标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