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质量鉴定是禽蛋生产、经营、加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商品等级、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等。目前广泛采用的鉴定方法有感官鉴定法和光照鉴定法,必要时,还可进行理化和微生物学检验。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讨生物质秸秆元素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文运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多种数据优选方法对生物质秸秆中N、C、H、S、O元素含量快速检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选取玉米、水稻、小麦、油菜4种类别共计188个秸秆样本,采集其反射高光谱图像,并测定元素含量。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算法选取元素检测敏感变量,提取光谱维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算法,建立了基于高光谱光谱维数据的元素定量分析模型,N元素采用24个变量建立模型,验证集相关系数为0.923,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validation set,RMSEP)为0.196%,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analysis error,RPD)为3.11;O元素仅采用10个光谱变量建立模型,验证集相关系数为0.876,均方根误差为1.015%,相对分析误差为2.32,N、O元素的模型可以用于实际应用;C、H、S元素相验证集相关系数均小于0.80,无法实际应用分析。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算法结合权重系数法,提取IC1-IC5分析图像中特征光谱波段为572.09、643.69、685.14、766.79、819.55、964.01 nm,用6个特征光谱变量建立基于高光谱图像维数据的秸秆元素定量分析模型,N、C、H、S和O 5种元素无法用于实际检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并应用光谱维数据结合CARS-PLS算法可以实现秸秆N、O元素的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23.
漫反射和透射光谱检测马铃薯黑心病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马铃薯黑心病不易检测,提出马铃薯黑心病的光学无损检测方法,并比较了马铃薯黑心病的漫反射光谱和透射光谱检测方法。通过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透射光谱采集系统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获取合格马铃薯与黑心病马铃薯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以及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并采用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建立马铃薯黑心病的识别模型。透射光谱采集系统采集的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所建模型的判别正确率最高,对测试集样本的识别正确率为98.46%;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获取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经二阶导与标准化组合预处理后所建模型对测试集样本的识别正确率为92.31%;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获取的漫反射光谱经标准正态变量变换与标准化组合预处理后所建模型对测试集样本的识别正确率90.77%。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光谱检测马铃薯黑心病,透射光谱系统优于高光谱成像系统,高光谱成像系统优于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内部缺陷的光谱定性判别及便携式仪器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4.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本氏针茅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氮素沿坡面的分布,并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了土壤—植物系统氮素的空间结构特征,以揭示水蚀风蚀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氮素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坡位的降低,草坡地植物生物量、植物氮含量和储量均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坡上部和坡中部相近,但均低于坡底部;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沿坡面呈先降低而后在坡底部迅速增加的变化趋势。这些变量的变异系数除硝态氮和铵态氮以坡中部最小外,均以坡底部最小,表明坡底部土壤—植物系统氮素分布最为均匀。各变量的最佳拟合模型在3个分析尺度上均保持一致,且随分析尺度的增加,块金常数、块金效应逐渐增大,样点间的空间依赖性逐渐减弱,空间相关性减弱。表明水蚀风蚀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氮素在不同尺度上空间结构比较稳定,属中等或强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来源于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