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440篇
林业   714篇
农学   559篇
基础科学   731篇
  448篇
综合类   3904篇
农作物   570篇
水产渔业   340篇
畜牧兽医   1825篇
园艺   656篇
植物保护   32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510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42.
43.
44.
介绍两种优良北方果树授粉壁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5.
第二讲: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 做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发动群众、预防事故、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令、制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懂得各项安  相似文献   
46.
近几年来,我县蛋鸡饲养业迅速发展,农户饲养量从几百羽到二、三千羽不等,许多农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不少农户经济效益偏低,甚至有的亏本。为此,我们调查了全县四十余家农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采食控制 采食控制是蛋鸡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有的农户却认为“鸡吃不饱,怎能多产蛋”,因此多采用自由采食,饲料浪费严重,饲料报酬低。例如有一农户养了300羽京白904蛋鸡,45周龄左右,7天喂了300千克饲料,平均每羽每日采食143克,经计算其粗蛋白为16%、能量为11.29兆焦耳。若按蛋鸡采食量的要求,每羽每日120克计算,则可节省23克饲料/羽。按当地市场价格每千克蛋鸡料1元计算,则每羽每日节省2.3分钱,因此采食控制是成功者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7.
Ma5弱毒苗对雏鸡肾型传支的防制效果魏建平,李晓华(辽宁省大连韩伟养鸡场,116043)当前,肾型传支作为继ND.IBD之后,又一种危害雏鸡的传染病而流行,对其防制,传支H120和H52疫苗均无显效,应用当地分离的毒株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可使防制效果达...  相似文献   
48.
49.
不同光照制度和光色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研究了红光、白光分别在连续光照和间歇光照下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光照可提高肉仔鸡的饲料报酬(P<0.01)。红光既可提高肉仔鸡的饲料报酬(P<0.01),又可提高肉仔鸡的生长速度(P<0.01)。红光和间歇光照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不存在拮抗,因而在红光和间歇光照的共同作用下,肉仔鸡的饲料报酬最高,体重较大,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50.
野外应用IBD法氏囊组织灭活苗和特异性IBD血清可控制IBD的爆发,在发病前2周(一般10~15日龄)接种法氏囊组织灭活苗可将IBD的死亡率控制在2.3~9.0%以下,而接种法氏囊和脾脏组织的混合灭活苗免疫效果较差,应用本场或本地区生产的特异性IBD血清,必须在IBD发生前2~4天或发病后当天可取得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将IBD死亡率控制在5.3~9.8%以下,但如果在发病第二天后应用IBD血清,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