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22篇
  9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调控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割离井法的思路,充分考虑降水、灌溉、开采对地下水位动态的综合影响,建立了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调控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在黄土高原灌区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该模型对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调控计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灌区耗水量变化对地下水均衡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宝鸡峡灌区水资源形成及转化的角度出发界定了灌区耗水量的概念。通过对灌区水量平衡关系分析,建立了灌区地下水量平衡模型,通过模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渠系及田间入渗补给量、地下水开采量是主要的地下水平衡要素;宝鸡峡灌区1991~2003年渠系蒸发及浸润损失量和渠系渗漏补给量总体呈递减的趋势,当渠首引水量和渠系利用系数一定时,渠系蒸发及浸润损失量和渠系渗漏补给量呈反比关系。灌区田间灌溉耗水量与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也呈递减趋势;灌区地下水耗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高锰酸钾复合药剂、粉末活性炭、预氯化工艺的对比及它们之间的联用组合工艺的试验研究,证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与粉末活性炭联用组合对微污染水的除色、除味、降低出水浊度效果明显。从而为老水厂寻找了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去污染手段。  相似文献   
34.
黄土原灌区地下水动态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田间观测试验资料为基础,通过黄土原灌区地下水系统的水量均衡分析,认为降水,灌溉,开采是灌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黄土原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地层结构特征就春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灌区地下水动态合理调控的可作途径。  相似文献   
35.
基于地统计学的宝鸡市区地下水位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从宝鸡市DEM数据中提取面积约100 km2的研究区图层,选取24眼监测井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4年的地下水位水位数据为样本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市区地下水位进行了趋势分析、空间变异分析以及空间插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个年份中,市区地下水位在南北方向上存在明显的“U”型趋势,东西方向上的趋势变化稍显平稳;地下水位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在800 m以下尺度上的短距离变异所占比重较大,各年份地下水的空间连续性差,空间自相关距离较短,异性比从1990年的0.713减小到2004年的0.171,说明市区地下水位空间各向异性逐渐增强;球状模型交叉验证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空间插值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地方的地下水位年际变幅较大,且空间分布变化明显,主要受开采强度时空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方大型灌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态灌区理论,界定了灌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定义,明确了北方大型灌区生态环境需水量内涵。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灌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例,模拟计算了2005~2030年的灌区生态环境需水量。模拟结果表明,宝鸡峡灌区生态环境需水量每年以6.08‰的速度增长,河流、植被、塘库、城镇4个模块的生态环境需水量都有较好的提高,促进灌区朝着生态灌区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7.
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区,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及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了灌区地下水系统外部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对变化环境的响应模型,并应用通径分析方法,进行了灌区地下水位动态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近30多年来,灌区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其线性倾斜率为2.09 mm·a-1,蒸发量减少趋势不明显,其线性倾斜率为0.04 mm·a-1;地表水灌溉引水量呈减小趋势,渠首农灌引水量20世纪90年代之前减少了41.6%;地下水开采量减少了39.7%,渠井用水比例减小了33.9%;地下水位埋深不断增大,近31 a来地下水位累计下降了11.88 m;地下水位埋深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52%,检验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23%,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敏感性变化环境因子最大为渠井用水比例,最小为降水量。  相似文献   
38.
阐述了在GIS平台支持下,采用水均衡原理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理、方法及流程,重点研究了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要素的获取及评价成果的提取,并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兴平灌域为研究区,在SuperMap平台上进行了具体实现。研究表明: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能方便快速地实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空间离散,能清晰地反映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变异性,为区域地下水开采的宏观调控和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机井合理规划时北方井渠结合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宝鸡峡灌区为例,在灌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划分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类型区;针对不同开发利用类型区地下水的采补特点,运用不同方法进行了机井规划设计.提出了对现有机井布局的初步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40.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植被退化、土壤盐渍化和水质恶化等方面,分析了由于流域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开源节流、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流域水资源权威管理机构等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