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受低温胁迫时的共表达网络,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 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方法,利用2个抗冻响应有差别的甘蓝型油菜材料HX17和HX58不同低温处理的36 个RNA-seq数据,通过过滤低表达基因,筛选表达水平变异最大的前15 000个基因用于WGCNA分析,共鉴定到16 个基因共表达模块。结合转录因子预测、冷相关基因预测、模块基因的gene ontology(GO)富集及表达分析,确定了 brown模块为响应冻害胁迫的共同模块、pink模块为HX17耐寒特异性模块,并构建了基因共表达网络,为油菜抗寒/ 抗冻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2.
选取102份遗传基础广泛的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在油菜初花期使用便携式光合仪6400XT测定光合生理指标,分析102份骨干亲本的光合指标变异情况,运用相关分析探究影响油菜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选取8份代表性材料在苗期和初花期分别测定光合日变化,进一步探究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的光合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2份材料净光合速率变化呈现正态分布,最大净光合速率值为38.15μmol·m-2·s-1,最小净光合速率值为11.53μmol·m-2·s-1,根据净光合速率大小频率分布将102份材料分为4大类,第Ⅰ类8份(>31.53μmol·m-2·s-1),第Ⅱ类53份(22.53~31.53μmol·m-2·s-1),第Ⅲ类33份(17.53~22.53μmol·m-2·s-1),第Ⅳ类8份(11.53~17.53μmol·m-2·s-...  相似文献   
53.
以4种园林落叶灌木(火棘、锦带花、红瑞木、棣棠)和4种常绿灌木(红叶石楠、栀子、珊瑚树、金边黄杨)为材料,通过测定光合生理指标,分析树种的日固碳释氧能力,并对其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进行聚类分析。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叶表面气孔微形态,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类灌木的日固碳量与叶面积、单株叶面积指数及气孔微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种灌木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或“单峰型”,除棣棠与金边黄杨之外,其他6种灌木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2)平均单位叶面积与单株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日固碳释氧量均为:落叶树种>常绿树种。(3)8种灌木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聚类结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日固碳量最高的锦带花和棣棠,第二类是日固碳量中等的金边黄杨、珊瑚树、红瑞木和火棘,第三类是日固碳量最低的栀子和红叶石楠。(4)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与叶面积或气孔大小呈正相关,单株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日固碳量与单株叶面积指数或气孔大小呈正相关,且与气孔长度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在城市绿化灌木的选择上,应充分参考其叶面积、单株叶面积指数及气孔微形态等指标,优先选择固碳释氧量较高的树种,以提升城市绿化...  相似文献   
54.
以抗寒性不同的4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陕西关中地区自然越冬过程中叶片和根部的形态特征以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品种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超强抗寒冬油菜陇油6号和陇油7号冬前地上部生长较慢,地下部生长较快,干物质积累较多。表现叶片数、叶长及叶面积均小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但根长、根茎粗以及地上部和地下部干湿质量比均明显大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在越冬过程中(最低温度从5℃→0℃→-5℃→0℃→5℃),相对电导率、MDA、POD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整体表现为先升后降后又上升继而下降的规律。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在-5℃时达最大值,POD活性在0℃时达到峰值,CAT活性在0℃时达到高峰值。在同一温度时期内,MDA含量与CAT活性则表现为叶片高于根,而POD活性表现为叶片低于根。同一品种,在越冬过程中,叶片和根各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一致。陇油6号和陇油7号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低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POD活性(除越冬前期5℃)、CAT活性在各时期均显著高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隶属函数分析表明,陇油6号、陇油7号的隶属函数综合值明显高于天油2号和天油4号,说明生理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可以准确鉴定品种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55.
以(吴旗黄芥×武功芥菜)F2代群体为材料,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拟南芥、芸薹属基因组上已知的序列信息,发展与陕北黄芥粒色基因紧密连锁更近的内含子多态性(Intron Polymorphism,IP)标记。研究表明,在陕北黄芥黄籽基因与拟南芥基因组3号染色体的同源区域At3g14120~At3g29615内设计4对引物,发现At3g23030处的IP标记与黄籽基因连锁。将前期黄籽基因遗传连锁图谱上一个最近的AFLP标记EA02MC08侧翼序列利用PCR walking技术延长, 经BLAST分析将该标记成功定位到白菜A基因组A1染色体的BAC克隆(KBrH105I15)上,并根据此克隆序列设计10对引物进行IP标记开发,找到2对(Y3、Y7) IP标记与黄籽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