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11篇
  免费   1082篇
  国内免费   1695篇
林业   1679篇
农学   1868篇
基础科学   1209篇
  2317篇
综合类   6902篇
农作物   939篇
水产渔业   878篇
畜牧兽医   2975篇
园艺   1021篇
植物保护   100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745篇
  2021年   857篇
  2020年   818篇
  2019年   861篇
  2018年   553篇
  2017年   763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861篇
  2014年   854篇
  2013年   1058篇
  2012年   1327篇
  2011年   1493篇
  2010年   1353篇
  2009年   1192篇
  2008年   1099篇
  2007年   1106篇
  2006年   868篇
  2005年   724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翘嘴鳜养殖与野生群体及其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个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的微卫星标记,对收集的湖北、广东翘嘴鳜养殖与长江野生3个群体及其家系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筛选的5个微卫星位点具有高度可提供信息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5,三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关系为:湖北养殖群体(BF)长江野生群体(WBF)广东养殖群体(DF),不同家系的期望杂合度在0.4~0.7之间,家系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系群体内的变异(83.33%)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可见,湖北养殖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备进一步繁育筛选优良群体的潜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翘嘴鳜家系育种过程中的亲子鉴定。  相似文献   
992.
五种蚌的形态变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开建 《水产学报》2003,27(1):13-18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采用6个形态性状对褶纹冠蚌、三角帆蚌、圆背角无齿蚌、椭圆背角无齿蚌和球形无齿蚌5种蚌的种间以及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受4个性状的影响,贡献率为54.17%;第二主成分受1个性状的影响,贡献率为34.08%。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褶纹冠蚌与三解帆蚌形态相近,随圆背角无齿蚌与球形无齿蚌外形相拟。方差分析和t检验表明,褶纹冠蚌和三解帆蚌的不同地理种群分别表现出形态上变异。建立了5种蚌的判别函数,三角帆蚌和圆背角无齿蚌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褶纹冠蚌、椭圆背角无齿蚌和球形无齿蚌的判别准确率依次为98.92%、86.36%和96.88%,总判别准确率为97.83%。  相似文献   
993.
运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我国青蛤5个地理群体(福建、浙江、江苏、天津及辽宁)的形态差异。选择了14个可量性状和6个地区生态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天津和辽宁的形态较接近,其中福建群体的趋异差异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28.05%,主成分2为18.6%,主成分3为14.0%,累计贡献率为60.65%。逐步判别选入8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5群体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35%~90%,P2为73.7%~86%。综合判别率为67.5%。青蛤形态学差异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分子遗传学研究将更准确地描述青蛤5群体间的遗传特性,为今后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虎纹捕鸟蛛毒素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取广西产虎纹捕鸟蛛(Selenocosmia huwena)毒素的新方法,选取雌性虎纹捕鸟蛛225只,根据提取方法(直接咬软管法、直接咬瓶法、激怒咬渐法激怒咬瓶冲洗法)分为4组,结果表明,采用直接咬软管法提取虎纹捕鸟蛛毒素,平均每只蜘蛛可以获得冻干毒素2.28 mg,与采用直接咬瓶法所获得的2.19 mg没有显著差异(P>0.05)。采用激怒咬瓶冲洗法提取虎纹捕鸟蛛毒素,平均每只蜘蛛可以获得冻干毒素重量明显高于激怒咬瓶法[(3.41±0.40)mg,(2.99±0.35)mg,P<0.05],亦明显高于直接咬软管法和直接咬瓶法。该试验结果表明,激怒咬瓶冲洗法是一种提取虎纹捕鸟蛛毒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安徽省3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淮南麻黄鸡、皖南三黄鸡和五华鸡3个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5个座位中,共检测到23个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396,杂合度为0.2920,多态信息含量为0.4156.3个地方品种中,淮南麻黄鸡遗传多样性最低,五华鸡遗传多样性最高.根据5个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频率计算群体遗传一致度和标...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掌握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的感染率及基因型种类的分布情况,探究其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源由,本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采集长春地区8个养殖场共计538份梅花鹿粪便样品进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型分析,经PCR鉴定,测序分析、序列拼接比对以及系统进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17.84%(96/538),不同养殖场的感染率为0~47.96%;研究共发现14种基因型(BEB6、EbpC、Ⅰ、JLD-Ⅲ、JLD-Ⅸ、JLD-ⅩⅤ、JLD-ⅩⅥ、JLD-ⅩⅦ、JLD-ⅩⅧ、JLD-ⅩⅨ、JLD-ⅩⅩ、JLD-ⅩⅪ、JLD-ⅩⅫ和JLD-ⅩⅩⅢ),其中BEB6为优势基因型。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选择MS1、MS3、MS4以及MS7位点对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样本进行多态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96份阳性样品中,共有16份阳性分离株在至少2个位点同时扩增成功,形成10个多位点基因型(multilocus genotypes,MLGs),相同的基因型之间存在不同亚型,表明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长春地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流行病情况及基因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仅为梅花鹿毕氏肠微孢子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防控毕氏微孢子虫在人和动物间的传播提供基础数据,对保障公共卫生与健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7.
抗生素对黄叶日本桃叶珊瑚试管苗细菌污染抑制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医用抗生素氨苄西林钠、硫酸链霉素、头孢拉定及其组合抑制黄叶日本桃叶珊瑚试管苗细菌污染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1种抗生素时,抗菌及试管苗生长、生根情况不如组合使用效果好,使用抗生素氨苄西林钠比另外2种抗生素效果好;组合使用抗生素时,培养基附加氨苄西林钠与硫酸链霉素各50 mg/L,对污染菌的抑菌率为100%,同时在增殖系数、苗高、生长势方面都表现最好,并对黄叶日本桃叶珊瑚试管苗的生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氨苄西林钠与头孢拉定抗菌组合效果次之,效果好于硫酸链霉素与头孢拉定组合。  相似文献   
998.
以新疆伊犁新源县的4科10种药用植物为试材,采用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去壁低渗方法,研究了染色体数目并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麻(Cannabis sativa L.)2n=20=12m+8sm、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2n=36=26m+8sm+2st、毛牛蒡(Arctium tomentosum Mill.)2n=36=6m+28sm+2st、牛蒡(Arctium lappaL.)2n=36=8m+26sm+2st、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 L.)2n=36=26m+10sm、牛至(Origanum valgare)2n=30=12m+18sm、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2n=18=12m+6sm、新疆鼠尾草(Salvia deserta Schang)2n=14=4m+10sm、草原糙苏(Phomis protensis Kar)2n=22=12m+6sm+4st、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h)2n=16=6m+10sm,其染色体数目与前人报道一致。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 L.)、牛至(Origanum valgare)、新疆鼠尾草(Salvia deserta Schang)3种植物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9.
以红车轴草种子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NaHCO_3溶液、NaCl和NaHCO_3(1∶1)混合溶液在培养皿中模拟3种盐碱环境,观察红车轴草种子的萌发状况,以期明确红车轴草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红车轴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鲜重和胚根长等指标,表现出随NaCl、NaHCO_3、NaCl和NaHCO_3混合溶液(1∶1)浓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苗鲜重和胚根长,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对盐害率与溶液浓度呈现正相关关系。NaCl胁迫下红车轴草种子萌发的耐盐浓度8.091‰,半数抑制浓度10.146‰,极限浓度12.200‰;NaHCO_3胁迫下红车轴草萌发的耐盐浓度5.483‰,半数抑制浓度7.434‰,极限浓度9.386‰;NaCl与NaHCO_3(1∶1)混合溶液胁迫下红车轴草萌发的耐盐浓度6.081‰,半数抑制浓度7.253‰,极限浓度8.425‰。蒸馏水复萌试验表明,经3种盐碱胁迫后红车轴草种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萌。综上所述,红车轴草种子具有一定的抗耐盐碱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以红树莓‘海尔特兹’继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处理下红树莓生根组培苗的形态、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碳氮代谢,以确立红树莓组培生根苗生长的适宜光质。结果表明:随着R/B(红蓝比)的增加,红树莓生根组培苗的株高由1.514cm逐渐增加到最大值1.638cm,在4R/B(红∶蓝=4∶1)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但与对照W(白光)之间差异不显著,随后株高又随着R/B的增加而减小,在10R/B(红∶蓝=10∶1)处理下表现为最小值0.681cm,显著小于对照W;茎粗则随着R/B的增加由最大值0.101cm逐渐减小到最小值0.076cm,R/4B(红∶蓝=1∶4)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与对照W之间差异显著,10R/B处理下表现为最小值,与对照W之间差异不显著;叶面积、生根率以及根长与茎粗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随着R/B的增加而减小,在R/4B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分别为0.751cm2、0.786、1.369cm,在10R/B处理下表现为最小值,分别为0.211cm2、0.357、0.369cm;SOD及CAT活性均随着R/B的增加逐渐由R/4B处理下的最小值(1.832μg·g~(-1)FW、H_2O_25.902mg·g~(-1)FW)增加到10R/B处理下的最大值(10.953μg·g~(-1)FW、H_2O_246.978mg·g~(-1) FW);POD活性随着R/B的增加先由R/4B处理下的最小值(5.511μg·g~(-1)FW)逐渐增加到4R/B处理下的最大值(20.934μg·g~(-1)FW),随后又随着R/B的增加逐渐减小;MDA含量随着R/B的增加逐渐由R/4B处理下的最小值(7.357nmol·g~(-1)FW)逐渐增加到10R/B处理下的最大值(10.880nmol·g~(-1)FW),极显著高于对照W;碳水化合物含量随着R/B的增加由200.204mg·g~(-1)增加到最大值313.917mg·g~(-1),在R/B处理下表现为最大值,且极显著高于对照W,随后又随着R/B的增加逐渐减小到最小值154.172mg·g~(-1),显著低于对照W;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R/B的增加逐渐由R/4B处理下的最小值(16.903mg·g~(-1))增加到10R/B处理下的最大值(33.180mg·g~(-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R/B的增加逐渐由R/4B处理下的最大值(12.507mg·g~(-1))减小到10R/B处理下的最小值(2.147m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