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02篇
  免费   1727篇
  国内免费   3032篇
林业   2762篇
农学   3436篇
基础科学   1961篇
  4076篇
综合类   10748篇
农作物   1745篇
水产渔业   1452篇
畜牧兽医   4297篇
园艺   1519篇
植物保护   1965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1110篇
  2021年   1417篇
  2020年   1280篇
  2019年   1278篇
  2018年   861篇
  2017年   1255篇
  2016年   1096篇
  2015年   1505篇
  2014年   1413篇
  2013年   1744篇
  2012年   2101篇
  2011年   2092篇
  2010年   1916篇
  2009年   1824篇
  2008年   1755篇
  2007年   1753篇
  2006年   1517篇
  2005年   1324篇
  2004年   702篇
  2003年   598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447篇
  2000年   489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445篇
  1997年   368篇
  1996年   345篇
  1995年   308篇
  1994年   267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6篇
  1896年   2篇
  18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饲喂柠条对肉兔生产性能及胴体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45~48日龄平均体重1050g的伊普吕(父系)幼兔64只,分成4组,进行柠条饲喂肉兔试验.对照组饲粮中谷草比例为33.4%,试验Ⅰ、Ⅱ、Ⅲ组分别用10%、20%和33.4%柠条替代等比例谷草.48天试验结果为: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日均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分别为89.84g、92.95g、90.77g、79.95g,22.60g、23.30g、19.24g、17.90g,3.98:1、3.99:1、4.72:1、4.47:1.试验Ⅰ、Ⅱ组与对照组日采食量、日增重、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试验结果为:试验Ⅰ、Ⅱ与对照组在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Ⅲ组日采食量、日增重均显著较对照组差(P<0.05).试验结果表明:生长肉兔饲粮中添加10%~20%柠条粉是可行的,且饲粮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32.
利用土壤筛选紫花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西北地区土壤试管栽培法对12株不同地区来源的根瘤茵和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品系)进行接种效果的研究,旨在使筛选结果尽量接近实际生产环境,筛选出符合实际效果的高效共生菌株。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根瘤菌之间表现出共生效果的多样性。绝大多数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在总瘤数、有效瘤数、地上部干质量方面与不接种的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7%~240%,10%~367%,7%~150%。根瘤菌与紫花苜蓿品种之间存在着互作关系,且受土壤因子尤其是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初步筛选出的与2个紫花苜蓿品种(品系)最佳共生匹配的根瘤菌菌株分别是:中苜一号的73317,01006,01055;金皇后的83092,01006,01055。  相似文献   
133.
密花香薷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对密花香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分离出93个峰,确认了其中的8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88.34%.主要化学成分为大根香叶烯(18.83%);D-柠檬烯(11.17%);2,5,5-三四基-1,3,6-庚三烯(6.30%);6-亚甲基-双环[3,1,0]己烷(5.90%);氧化石竹烯(3.94%);石竹烯(3.36%);4-碳-3,5-二甲基环己-1-烯(2.88%);α-3-环己烯-1-醇(2.06%).  相似文献   
134.
狗牙根辐射诱变后代外部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1997-2002年经过辐射诱变得到的狗牙根诱变后代的6个坪用性状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的辐射诱变剂量处理的后代间坪用性状有显著差异,尤其在节间直径和密度上,6 800 rads处理的后代节间都比9 000 rads处理的后代粗,而密度是前者低于后者,2种剂量处理都可以显著降低草层高度;2)不同辐射诱变代数的后代间存在着差异,原始种源进行多代的辐射诱变,可以使得叶片显著变窄,草层高度显著降低,节间变细变长; 3)同一材料在相同辐射剂量诱变处理后匍匐茎不同节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5.
大豆多肽的性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亚萍  冯杰 《饲料研究》2005,(11):26-29
大豆多肽(Soy peptide)是大豆蛋白质经酶解作用后的多肽分子混合物。与大豆蛋白相比,大豆肽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质,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在机体内具有更多种生理功能,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6.
黄羽肉鸡育肥期维生素A、E适宜添加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体重和脚胫颜色度接近的56日龄黄羽肉鸡共960只,随机分为16个处理组,每处理60只鸡。采用双因子4×4水平的随机试验设计,4个维生素A添加水平(0、5000、10000、20000IU/kg)和4个维生素E添加水平(0、30、60、120IU/kg)。结果表明:在维生素A0~10000IU/kg、维生素E0~60IU/kg范围内,黄羽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逐渐提高;日粮维生素A添加量超过10000IU/kg,血浆中维生素E含量有下降趋势。高水平维生素A(20000IU/kg),升高血浆TBARS值,大剂量维生素E(120IU/kg),提高机体脂质稳定性。日粮添加20000IU/kg维生素A对色素的沉积有抑制作用,随维生素E水平的上升,皮肤的颜色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维生素A和E含量及其互作对血清新城疫抗体效价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黄羽肉鸡育肥期维生素A、E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000~10000IU/kg,30~60IU/kg。  相似文献   
137.
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饲喂0、100、200、300mg/kg水平丝兰皂甙,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对试羊采食后的0、2、4、6、8h瘤胃内环境指标进行测定,各组在同一时间点pH无显著差异(P〉0.05),但总体上随着丝兰皂甙添加水平的上升,pH随时间变化有变缓趋势;300mg/kg组较对照组4h和6h乙酸浓度下降15.1%和19.8%,丙酸浓度则提高22.7%和22.9%,差异显著(P〈0.05),各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100、200、300mg/kg组对氨的抑制率分别为17.17%、29.84%和27.12%,200mg/kg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8d后,测定试羊血液生化指标,各组均处正常生理范围内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8.
2004初从正常鸭群中分离到一株鸭源禽流感病毒,命名为A/Duck/HN/4/2004(H6N2)。经对血凝素基因(HA)序列分析发现HA基因全长为1744bp,共编码566个氨基酸,在裂解位点仅含一个碱性氨基酸-精氨酸(R),符合LPAIV的标准。将所得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同一亚型参考序列分析表明,与H6亚型流感HA基因同源性为89.2%-97.1%,经分子遗传演化分析表明本次分离株与香港分离株A/Duck/Hong Kong/3600/99(H6N2)、A/Duck/Hong Kong/3600/99(H6N2)最近。  相似文献   
139.
北京油鸡胚胎成纤维细胞系建立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取组织块直接培养法,对北京油鸡胚胎组织进行原代和继代培养,成功地建立了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培养细胞进行了形态学、细胞生长动力学观察,以及核型和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的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该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PDT)为24h;细胞染色体中二倍体占主体,为76%~88%;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与本室其它细胞系有明显差别;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该细胞系的建立,使北京油鸡这一国家重要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上保存下来,也为基因组文库和体细胞克隆等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Moringa oleifera (MO) as a partial substitute of alfalfa hay on milk yield,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dairy cows. MO was harvested at 120 days post‐seeding. Fresh MO was cut, mixed with chopped oat hay (425:575 on a DM basis), ensiled and stored for 60 days. Sixty healthy Holstein dairy cows were allocated to one of three groups: NM (no MO or control), LM (low MO; 25% alfalfa hay and 50% maize silage were replaced by MO silage) or HM (high MO; 50% alfalfa hay and 100% maize silage were replaced by MO silage). The feeding trial lasted 35 days. The LM and HM diets did not affect dry matter (DM) intake, milk yield or milk composition (lactose, milk fat, milk protein and somatic cell count).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DM and NDF was lower for HM group than NM group. Additional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LM and NM groups. The HM group had lower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cholestero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higher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urea than the NM group. The partial replacement of alfalfa hay (≤50%) and maize silage with MO silage had no negative effects on milk yield, in vivo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r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of lactating co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