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1.
为明确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不同地理群体对温度胁迫的耐受性, 本文比较了河南新乡?湖南平江?湖南益阳?湖南望城?广西融安?广西临桂?广东湛江?海南临高等8个地理群体的2龄幼虫和卵对0?4℃和37℃的耐受性以及2龄幼虫经4℃预处理5 d后在0℃下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对温度的耐受性存在差异?2龄幼虫在0℃和4℃低温下存放不同时间, 其死亡率由低到高为:新乡群体<平江?望城?益阳群体<融安?临桂?湛江?临高群体, 表现出随纬度增加耐寒性增强的趋势; 不同纬度群体卵在0℃或4℃存放不同时间后其孵化率由高到低为:新乡?平江?望城?益阳?融安?临桂群体>湛江?临高群体?卵经37℃高温处理10 d后, 低纬度的临高群体的孵化率明显高于其他纬度较高的地理群体, 显示临高群体对高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4℃低温预处理可以提高各群体在0℃下的存活率, 湖南平江?望城?益阳群体的存活率提高最明显, 表明湖南3个群体对低温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2.
丁中 《兽医导刊》2020,(4):120-120
由于具备病因多样性特点,猪皮肤疾病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较为深远,相关经济损失也很容易出现。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猪皮肤疾病的发病原因,并深入探讨猪皮肤疾病的防治措施选择,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相关养殖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3.
采用药液浸渍法、沙柱法以及与荧光染料Cy3共孵育的方法,以丙溴磷、克百威和阿维菌素为对照药剂,测定了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的毒力以及对其运动扩散和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一定的杀灭活性,其LC50值为459.8mg/L,活性低于丙溴磷(159.9mg/L)、克百威(331.9mg/L)和阿维菌素(257.3mg/L);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运动扩散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3.1mg/L,其活性低于阿维菌素(0.8mg/L),但高于丙溴磷(8.3mg/L)和克百威(16.1mg/L)。当丙溴磷和克百威质量浓度分别低至0.6和40mg/L时,可刺激90%以上的线虫摄食;当丙溴磷和克百威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360和300mg/L时,可抑制全部线虫的摄食;溴氰菊酯与阿维菌素则对线虫的摄食无刺激作用;用10mg/L的丙溴磷处理线虫2h后再分别用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处理,发现阿维菌素和溴氰菊酯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20和200mg/L时可抑制全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摄食。研究表明,溴氰菊酯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的活性,其在线虫防治领域的开发应用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24.
线虫乙酰胆碱酯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以多种不同的分子型存在并由不同的基因所编码。本综述简述了线虫AChE的药理学特性、分子型以及相关ace基因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相似文献   
25.
为了解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对低剂量杀线虫剂胁迫的适应机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3个热激蛋白70基因Dd-hsp70-A(KF792307)、Dd-hsp70-C(JQ422276)和Dd-hsp70-F(JQ422277),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了33℃热激及低剂量(10、1、0.1、0.01和0.001μg/m L)杀线虫剂阿维菌素、丙溴磷和涕灭威处理对3个Dd-hsp70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Dd-hsp70基因在翻译区均含有内含子,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包含了完整的保守结构域和3段保守的HSP70家族签名序列,且在氨基酸C末端具有保守的亚细胞定位基序。33℃热激3、6 h及0.1μg/m L涕灭威浸渍处理24 h,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d-hsp70-A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比对照显著上调1.865、4.127和1.634倍;其它处理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证实了Dd-hsp70-A、Dd-hsp70-C和Dd-hsp70-F基因均为组成型,其中Dd-hsp70-A基因的响应在植物线虫应对低剂量杀线虫剂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为获得对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生防细菌,初筛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复筛以拟禾本科根结线虫2龄幼虫为靶标线虫,采用直接触杀法对土壤分离细菌进行筛选。获得8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其中D45菌株发酵液的杀虫活性最好。其发酵液上清5倍稀释液处理24、48 h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和拟禾本科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69.8%、72.1%和60.9%、70.4%。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表明,在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侵染前采用D45菌株发酵液进行土壤处理,可显著减少水稻根结数。D45高活性菌株产生的杀线虫物质对蛋白酶稳定,但不耐热和酸。经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D45菌株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D45菌株对防治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7.
利用RT- 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乙酰胆碱酯酶基因cDNA,Dd-ace-3,提交GenBank登录号EF583057。该cDNA序列5’端存在反式剪接引导序列SL1,全长2517bp ,包含一个1836bp的开放阅读框;在推导出的611个氨基酸残基的前体蛋白中, N 端的前21个氨基酸残基为信号肽, C-28的位置存在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位点,除此之外的562个氨基酸残基是成熟的乙酰胆碱酯酶序列,其预测的分子量为64396.81D。在一级结构中,形成催化活性中心的3个氨基酸残基 (Ser232 ,Glu360 和His479) ,以及在亚基内形成二硫键的6个半胱氨酸完全保守;在电鳐乙酰胆碱酯酶分子的催化功能域中存在14个保守的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其中11个在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中完全保守。该酶的氨基酸序列与秀丽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ACE-3和ACE-4的同源性达56.1%和50.0%。与其它线虫和物种乙酰胆碱酯酶的聚类分析显示,甘薯茎线虫的乙酰胆碱酯酶与Ш型乙酰胆碱酯酶ACE-3同属一个支系。  相似文献   
28.
旱稻孢囊线虫(Heterodera elachista)孵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沛成  洪宏  伍敏敏  丁中 《植物保护》2012,38(1):101-103
为了解旱稻孢囊线虫的孵化特性,从水稻根系及根系附近土壤分离孢囊,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及水稻根系分泌物、土壤浸液、水稻根汁等因子对2龄幼虫孵化的影响,并观察不同温度下2龄幼虫的存活能力.结果表明:旱稻孢囊线虫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32℃,且在该温度范围初孵2龄幼虫的存活率高、存活时间相对较长,35℃下孵化率及初孵2龄幼虫的存活率、存活时间均明显下降,40℃下无线虫孵化,20℃下孢囊线虫孵化率仅为0.9%,4℃下可延长2龄幼虫的存活时间.水稻分泌物、水稻土壤浸液和水稻20倍根汁对旱稻孢囊线虫孵化具有刺激作用,5倍根汁和4 mmol/L氯化锌溶液对线虫的孵化有抑制作用.上述结果可为制定旱稻孢囊线虫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检疫性线虫,严重危害多种作物.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发生相应的遗传变异,可以通过不同地理种群之间遗传结构的差异来研究环境生态因子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我国马铃薯腐烂茎线虫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分析了遗传多样性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种群水平,安徽省太和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河北省昌黎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在群体水平,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小分别为安徽>山东>江苏>河北>北京.5个群体间具有较小程度的遗传变异,遗传分化系数(Gs)为0.0725;不同种群间具有频繁的基因交流(Nm=6.3933).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Shannon遗传多样性与海拔、经度、纬度、年降雨量等成正相关关系,与年均温、最高温、最低温等成负相关关系;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成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认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对低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于在华北、东北等地生长发育,将加强北方地区马铃薯种苗和种薯的管理,对防止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一步扩散蔓延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兽药残留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兽药被广泛地用于畜牧业生产中,在促进动物生长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兽药,一些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富集和残留,给食品安全造成隐患。该文重点分析了兽药残留污染的原因、产生途径及其危害,并针对如何控制兽药残留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